何福胜:推进国民财经素养教育意义重大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ib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教授何福胜认为,日益复杂的现代经济生活,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财经知识和理财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财富观和人生观,即财经素养。因此,尽快在学校系统推进财经素养教育,提高国民财经素养水平,这项工作具有面向未来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何福胜说,随着时代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理财意识。就财经能力而言,我国居民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和应对意外支出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体现了较好的“守财”观念。但财产管理的预算计划、支出监控、信息使用、冲动控制等方面得分不高,“理财”能力有待提高。在作出面向未来的跨期准备和决策时,如未来态度、成就导向等,我国居民的表现相对保守,“用财”意识有待加强。
  何福胜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型。居民财经素养的提高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居民由“守财”转向“理财”,进而能够理性“用财”,这一转变将促进居民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推动消费内需的不断扩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市场驱动力。但从我国居民现有的财经素养状况来看,对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形成了制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财经素养水平不仅对个人和家庭经济幸福有着极大影响,还将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而信息技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何福胜指出,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贷、套路贷、校园贷等经济案件多发。加之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相关法律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也使人们在经济生活中面临更多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民財经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何福胜认为,目前,国家尚缺乏内涵统一的、专门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尽管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但与教育系统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服务面向的群体也比较有限。即便在一些学校开展了试点,也尚未惠及全体学生。市场上一些商业机构推动财经素养教育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政策要求,理论研究也不足,很难形成统一、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与规范,有些商业化宣传甚至偏离了正确价值导向。
  通过学校开展系统的财经素养教育,是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最公平、有效的途径。当下,各地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还处于发展不平衡、碎片化、浅层化状态,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且学校普遍缺乏财经素养教育专业师资,阻碍了此项教育的开展。
  何福胜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从综合素质角度统一“财经素养教育”概念,加强财经素养教育研究,推动有关部门赋予学校开展此项教育的充分政策依据;将财经素养教育师资的培养纳入国家培训计划,尽快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大中小幼学校以不同方式推行此项教育,使学生从小具备基本的财经素养,更好、更稳地融入未来社会经济生活。此外,还要注意推行正确的财经素养教育理念和目标,避免发生片面的商业化现象。
其他文献
“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门槛’。未来,人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没有文化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如何在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中彰显出文化的力量?如何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成果?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展望“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着眼于国内,我国要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