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学期前教师校本培训如何“变脸”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教师校本培训也应该有新气象。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向纵深,这些年来,我校均利用暑期时间开展新学期前的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主要的形式就是专家报告与教师读书报告会的组合。专家报告是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讲座,我们邀请的专家中,除中山大学知名学者之外,还有一些全国知名专家。教师读书报告会每年都会利用暑期开展,一般在暑期前就布置给相关教师,报告的书目主要由教师自己选定,学校只要求以教育类书籍为主。应当说,我校这种专家讲座与读书报告会并举的教师培训模式,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受到了教师们认可的,也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成效。
  但是,时间久了,教师培训出现了一种审美疲劳。尽管专家讲座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有一定的引领高度,但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专家讲教师听,互动性不够,教师参与度不够。这种单向式的培训往往持续性不强,听报告时热血沸腾,过一段时间又回到原点。虽然教师读书报告会每年暑假都进行,但是每次报告的人毕竟是少数,在台上报告的教师很卖劲,而台下听报告的教师没有热度,造成这种冷热不均的原因恐怕也在于缺少互动性。
  “穷则思变”,针对这些年我校新学期前教师培训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首先从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上做文章。其实,教师培训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助力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故教师培训一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因需而培,因需而训,让教师从被动的受训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让培训者充分体验和享受培训带来的专业成长和学习乐趣,才是教师职业培训的终极目标。
  其次,我们在培训的内容上进行创新,通过帮助教师寻找教育教学的痛点、兴奋点来组织培训内容,将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作为教师培训的选题。在我们看来,成人的学习,一定是问题导向的,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因势利导,培训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再次,我们在培训的形式上进行改进,在教师团队中寻找培训者,让教师成为培训活动的主角,以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内心渴望,帮助教师发现自我与实现自我。
  为此,今年我校新学期前教师培训拟一改原来一贯的做法,现确定为以问题为线索,以对话分享为主要形式,主持人穿针引线,特邀专家点评,台上台下多向互动的论坛式。
  具体的做法是,整场论坛活动设定为两个小时,分为三组,每组三名教师根据自己的思考,对主持人所抛出的话题进行发言。每组发言教师同时坐在主席台上,摆成圆桌式,要求发言教师尽量脱稿发言。为提高论坛的效率,要求第一轮发言每人限定6分钟以内,所邀请的校外两位专家就每名教师的发言进行点评,提出个人见解与对策建议。台下教师参与互动,既可就论坛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向台上发言教师提出与论坛相关的问题或就某一问题进行追问,台上嘉宾既可做出相应的回应,也可自由辩论与展开争鸣。
  我们设定的话题,都是在暑假前通过学校办公邮件从教师中征集而来,最后进行整理而形成的。今年培训论坛的话题共分为三组。话题一:学科组建设之我见,主要围绕如何将科组打造成学习型团队,如何提高科组的核心竞争力而论述。针对话题一的特点,台上发言三名教师均是学科组长。话题二:预防与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之我见,要求发言教师就如何防范教师职业倦怠,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而进行阐发,对话分享发言的三名教师均是相对从教时间比较长、平时对此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教师。话题三:力促我校课堂转型之我见,要求三名发言教师就如何找到课堂改革的切入口,我校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在哪进行论道,所挑选的发言教师都是我校课堂改革的“领头羊”,他们一直致力于自身课堂教学改革,既有经验,也有困惑,他们最有发言权。
  尽管我们对今年新学期前教师培训做了上述策划与精心准备,但因为是开放式,而且是首次以论坛形式进行尝试,所以有两种担忧。第一种是担心台上台下教师不能聚焦主题,信马由缰式地乱侃一气,这样就不能达成我们事先所设定的本次培训目标。第二种担心是怕台下冷场,台上发言教师与点评专家兴致浓厚,你来我往,而台下教师甘当看客,如果形成了这样的论坛氛围,那将是另外一种培训模式的败笔。以上我们所假想的两种局面,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我们从来就没有奢望通过一次教师培训就可改变学校的一切,但我们希冀凭借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的创新,能真正唤醒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心自觉,这就是今年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大“变脸”的初衷。我们这一愿望能否实现,还需时日与实践来检验。
其他文献
优秀教师务必“出仕”?  将优秀教师提拔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优秀教师被委以重任,安排到教干岗位,本无可非议。但如果“优”即“仕”,将“优”与“仕”捆绑,将“仕”作为对“优”的肯定与安抚,而且“仕”就要少上课或不上课,将大部分优秀教师从讲台拉向干部岗位,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当“仕”成为优秀教师重要甚至唯一的发展通道时,这种现象不仅是对优秀教师资源的浪费,也是巨大的教育
期刊
当看到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的中国教育“分数胜利”后,很多网友欢呼雀跃,为中国教育“扬眉吐气”而兴奋不已。其实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分数绝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看看中国教育现状,多少高分低能的“人才”,多少高考状元进入社会后一事无成。当前,中国的教育因过度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关注相对缺失。我认为,要打造品牌教育首先要有前沿的思想理念,聚焦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面对未来,学
期刊
由英国BBC制作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似乎展示了中国教育与英国教育的巨大差异,不少人在看过纪录片之后,认为中国教育的品牌特点就是:板书与无止境的抄写。参加了纪录片拍摄的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李爱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纪录片在展示纪律混乱的情况时,是“从最乱状况里挑了最乱的”。  先不论参加拍摄的中国教师基本都是来自我国发达地区的国际化学校,很多采取的本就是小班化教学,愣是为了展现BBC所认为的“中式
期刊
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  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品质、风格。它既可以是学校整体的优势,也可以是学校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独特优势。学校特色表现是多姿多彩的,但最终都要表现独特的育人环境、育人方式和育才质量上来。学校的物质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都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最重要、核心的还是文化建设,尤其是学校长期形成的
期刊
教师应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到一个最高点,让学生如沐春风,健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赏识。”在我们的班级中有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来自于不一样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不同、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虽然他们各有不同,各有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是人,他们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我们应理解这些差异,接受这些差异,更要尊重这些
期刊
不知道教师节活动如何策划?看看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是怎样庆祝教师节的。  新学年伊始,辛勤的教育园丁们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教师节并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年都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节日,向自己曾经的恩师或现在的老师表达感激之情。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外教师节的了解并不太多,相关报道也较少,那其他国家的人们都是怎么庆祝教师节的?每个国家的教师节是不是都是同一天?各国都有什么独特的庆祝教师节
期刊
中国的实验学校创办初衷是充当教育改革和新教育的探索者、先行者,其教育理念和方法理应是先进的。那么,这些学校的校徽设计是否也别树一帜,彰显实验特色呢?据笔者粗略的搜索统计,大多数实验学校的校徽与一般学校无异,能带有实验性质的标识设计算是少数派,当然这可能与历史上的沿袭有一定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作为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办学指导
期刊
品牌需要包装,包装需要剪辑,剪辑需要选择的智慧、取舍的魄力和组接的艺术。  学校特色定位就是一种选择,学校特色构建就是组接。不论是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点评,还是对区域品牌的盘点都离不开专业的、智慧的剪辑。  BBC剪辑中西教育对比纪录片引发世界热议,“全国学校品牌大会”对品牌智慧、方法的剪辑引发了学校品牌的“北伐”!  我们用相机镜头剪辑学校的精彩,重提家访来表达学校的精彩,齐唱校歌来演绎学校的精彩,
期刊
2015年12月9-11日,第十二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将在广州举行,广州学园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学园公司)作为协办单位,将在这场盛会中担负重要角色。在上一届全国学校品牌大会上,该公司代表作了主题发言,给参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一年,它的状况如何?未来有哪些新的打算?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学园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学校品牌管理》:为何学园公司如此积极地协办全国学校品牌大会?  赵从
期刊
独角兽身具双翼,头顶独角,肤色或白或黑。这是神话中的描述。据说,它可医生死,带人走向光明。  而在经济学中,大家会把年估值达到十亿美元,并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经济体,叫作“独角兽”。这种经济体让人兴奋,趋之若鹜,渴望与之同行。与其同行就意味着机遇与获利丰盛。  那么,在教育品牌中是否也有着独角兽的概念呢?我认为是有的,即“品牌独角兽”,那种有着巨大品牌体量,有着极强的品牌发展潜力的教育品牌。  在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