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主人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3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拖沟壑纵横,地势复杂,气候多变。千百年来,阿都彝人就在这片土地上追逐野兽,放牧牛羊,捡拾野果,播种五谷,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是这块土地的主人。阿都彝人热爱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他们与土地和谐共处。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阿都彝人没有退缩,他们不畏艰辛改造这片贫瘠的土地,使之变成一片锦绣。在同艰苦自然条件的抗争与亲和中,包容与和谐是这里文化的最大特征,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阿都彝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动地表现了阿都彝人与这片土地之间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阿都彝人勤劳善良和吃苦耐劳的崇高品质,昭示着布拖阿都彝人悠远而灿烂的文化历史。
  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一个叫拉披俄的小山村。我在乡村长大,除了在外求学的时间以外,至今还在基层乡村工作,我的工作、生活、摄影都在这里。
  对于摄影我只是业余爱好,2002年开始接触摄影,那一年为了能给家人留影,我用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买回了一台海鸥DF2000,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这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慢慢地,亲戚朋友知道我有相机后,经常邀请我去给他们拍照,那段时间,我常穿梭于订婚、结婚、孩子满月等各种仪式和场合,每当看到他们拿到照片后高兴的表情,内心很是自豪。
  从2003年开始我有意识地记录族人生活,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我想用手里的镜头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影像资料,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拍摄布拖阿都彝人也有了十余年的时间。
  我的拍摄主要关注布拖阿都彝人,没有涉及其他题材。我所拍的是身边这个特定环境里的这些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我拍摄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集市上的买卖人、晒场上晾晒粮食的人们、悲伤的葬礼、喜庆的婚礼、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喜怒哀乐,面对自然与现实的精神力量,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等等,这些都是我的题材。对于拍摄项目的选择来说,我没有特定的指向,倾向于整个族群的全景式记录,比如拍摄葬礼我会完整地记录下整个葬礼的全过程,一般都要持续好几天,其间我会重点关注葬礼的变化。我想,拍摄好一个民族不是一两天和一两个项目能够表现出来的,我的拍摄和很多摄影师可能有很大区别,因为我拍摄的就是身边的人和事,有时候走出家门就能拍摄,不像其他摄影师要走很远的路去拍摄一个题材。我要做的只是怀着一颗平常心,用一辈子来完成这个选题的拍摄,从事件的发生和摄影者的记录也是一种缘分,每一刻经典的影像都是摄影者和事件本身的一次次偶遇吧。
  这几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纷纷走进彝区拍摄创作,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长枪短炮”。其中不乏优秀的摄影人和摄影作品,不过也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拍摄行为和作品。当然我说的这个也只是个别情况,有些摄影师在不了解彝族人生活习惯和文化的情况下,而一味求新求震撼,按照自己心中的“图式”和奇思妙想摆拍出许多所谓的作品。记得有一次遇到一群外面来的摄影师,他们让村口所有的老人孩子都站到一面土墙上,然后全部抬头看着天空,也不知道要表现什么,难道是要表现彝人看飞机吗?还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让一群去上学的小孩把鞋子都脱掉然后背着书包集体奔跑……这些违背事实和生活常理的摆拍作品出现很多,每每看到这样的拍摄行为和作品,徒增了许多伤感和无奈。我觉得彝族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这些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数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人文纪实摄影的宝库。一个人文纪实摄影师,就是关注人的生命状态,以镜头捕捉、反映人的本质特征,包括精神实质、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灵图式”去“制造风情”。唯有“真实”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从而恒久绵长。只有熟悉他们,研究他们,热爱他们,谙悉他们灵魂深处的东西,才能创作出真实的作品。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养育我的这片土地非常贫瘠,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享受着生活的欢乐,承受着生活的坎坷。其实我就是在拍自己的生活,因为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对他们充满感情,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就是我摄影的最好沃土。通过手里的镜头,我可以感受他们的生活,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和族人们的热爱,还可以找回许多已经渐渐远去的记忆。我希望用平实的手法,真实表现平凡人性中的真善美,去表现生命的坚毅与执着、去感慨人生的冷暖,我希望自己的影像在真实基础上,能更好地表现出一种情感。摄影是一种生活方式,最终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这几年我主要关注点是“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不断渗透,家乡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民族文化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也正渐渐流失。随着对外联系方式的改变,交通、通讯、电视、电话的普及和流行,一些思想前卫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对这些新鲜、时髦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就说服饰,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很少穿自己的民族服饰,只有在红白喜事或者传统节日里才穿传统服饰。大街上总是能够看见穿着半彝族半汉族服饰的彝族人,民族印记在他们身上已经难觅踪迹。彝族是一个重精神而轻物质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历史遗产与历史传统中最深厚的部分更多地是凝聚在无形的精神文化及礼俗规矩之中。民族地区与内地的文化交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同时,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然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保持着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对本民族起着重要作用。我能做到的也只是从自身出发,用影像记录的方式留下一些图像资料,用自己的方式给民族作一点小小的事情,希望未来能有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科技时代已经到来.档案管理工作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这告诉发展的科学信息时代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想要满足当前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同志们:rn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在国家认监委的具体指导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
小散乱的制约中国农机流通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小散乱,农民购买农机产品后得不到有保障的售后服务。在城市,用户购买了家电产品,一个电话就能享受到售后服务;而在农村,农民购
《皮革与化工》杂志为双月刊(刊号ISSN1674-0939,CN21-1557/TS),系中国皮革协会皮革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由全国皮革化工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点
在现有铺膜播种机的基础上,提出设计穴式铺膜播种机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地膜撕裂、地膜一边紧一边松、覆土要求、精量穴播和种子、膜孔错位5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On
不断演进的迷彩rn现代迷彩服的鼻祖或许是18世纪德国耶格尔部队列装的“森林绿”制服,但最早意识到服装可以帮助士兵有效融入周围环境的是英国人.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和美国
期刊
山东省小麦玉米两作区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面积已达90%~95%,大部分麦田为玉米秸秆还田后旋耕播种,这导致耕作层松悬等四大隐患,是造成10多年来小麦播种量被迫大幅度增加,既
期刊
意大利已经批准含拜耳的杀菌剂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的第一个产品。Scenic(氟嘧菌酯37.5g/L+丙硫唑37.5g/L+戊唑醇5g/L)用于小麦防治镰孢属病害、小麦网腥黑 Italy ha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