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中生源数量下降,众多民办高校的生源出萎缩,进而发展职业教育、中专、五年制大专,以弥补生源缺口。
【关键词】民办高校 C 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一、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
鉴于民办高校生源的特点,民办高校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下列特点:
(一)学生基础差。民办高校的学生总体基础较差,生源来源杂、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差生”,也有已经“辍学”的学生选择到民办高校。
(二)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积极性是建立在端正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兴趣基础上的。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他们敬佩学业优秀的同学,渴望获得优良成绩。他们在进入学校后也希望力争上游而发奋图强,但由于多年养成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不知不觉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民办高校的中职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这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如不加强管理和教育,学习效果很难达到要求,影响正常的教育质量。
二、学习C 语言的重要性
《C 语言程序设计》功能强大、效率高、简洁灵活和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在软件开发领域也深受编程人员的喜爱,而且通过对C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思想,为学习其他编程语言奠定基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中最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C语言语法简洁精妙,很便于描述算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数据结构》,大多都是用C 語言或C++ 语言来描述算法,所以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 C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同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C语言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实际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
三、目前C 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C 语言本身的特点。作为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C语言以其强大的编程功能,自由灵活的编程风格,获得了广大编程人员的广泛青睐,但是这些优点恰恰成了初学者的最大障碍。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灵活的语法结构使他们望而生畏,繁琐的细节使他们头晕脑张。再加上C语言往往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或者是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此时学生还缺乏对计算机结构的全面了解,对于和计算机硬件尤其是和内存结合很紧密的一些概念,学生基本上很难理解和掌握。
(二)目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C 语言的影响。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情况看,一般现在都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当然,这种教学方式比起以前在黑板上讲授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也应看到这里边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课件的单调性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现实情况看,能称得上优秀的课件可以说少之又少,大多数的课件基本上只是代替了原来板书的功能。长期面对这些单调乏味的课件,学生仅有的一点热情恐怕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当前考试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有关C语言的考试应该说还是处在原来的应试教育阶段。作为一门实用编程语言的考试,动手能力考的少,理论知识考得多,而在理论知识的考试中,往往过多拘泥于繁琐语法细节的考试。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C 语言时仅仅是靠做题,背题,而一般不太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殊不知作为一门编程语言,动手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考的分数再高,也不可能写出漂亮的程序来,而且也只有在实际的编程锻炼中,才有可能加深对C语言中各种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C 语言。
四、对C 语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加强课件建设。应集中本单位所有力量,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从趣味性、交互性、动态性、内容的充实性等方面入手,建设能够很好吸引学生的优秀教学课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改进教学手段。建议建设多媒体教学网络,将授课地点从教室移动到多媒体网络机房,改变目前先理论学习,后上机实践的教学模式,缩短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的时间,压缩教学空间,使得学生能及时上机,及时验证,及时理解本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基本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就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建议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每节课应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程序要求,通过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编程实践验证、理解、掌握所学基本理论,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四)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例化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实例,如何选择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一直是我们不断在探索和追求的。C 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学内容构成是有成次结构的,如:数据的描述一命令和函数的使用一原代码编程一面向对象编程一系统工程制作,将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搭建合理,使教学内容前后相通,教学一脉相承,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上机指导。C 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课时与授课课时之比为最好是1:1,上机实践是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需要学生不断地在计算机上动手操作,程序设计和程序实施过程是学生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过程,学生要在计算机上编写、调试程序。由于C 语言教学基本都是多媒体课件与上机演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直观的启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也必须通过上机实践的环节才能实践。
(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当讲授新的知识时,大多采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计算机技能的强烈求知欲。
【关键词】民办高校 C 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一、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
鉴于民办高校生源的特点,民办高校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下列特点:
(一)学生基础差。民办高校的学生总体基础较差,生源来源杂、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素质较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差生”,也有已经“辍学”的学生选择到民办高校。
(二)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积极性是建立在端正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兴趣基础上的。民办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他们敬佩学业优秀的同学,渴望获得优良成绩。他们在进入学校后也希望力争上游而发奋图强,但由于多年养成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不知不觉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民办高校的中职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这些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如不加强管理和教育,学习效果很难达到要求,影响正常的教育质量。
二、学习C 语言的重要性
《C 语言程序设计》功能强大、效率高、简洁灵活和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在软件开发领域也深受编程人员的喜爱,而且通过对C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思想,为学习其他编程语言奠定基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中最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C语言语法简洁精妙,很便于描述算法,我们现在学习的《数据结构》,大多都是用C 語言或C++ 语言来描述算法,所以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 C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同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C语言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实际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
三、目前C 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C 语言本身的特点。作为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C语言以其强大的编程功能,自由灵活的编程风格,获得了广大编程人员的广泛青睐,但是这些优点恰恰成了初学者的最大障碍。对于大多数的初学者,灵活的语法结构使他们望而生畏,繁琐的细节使他们头晕脑张。再加上C语言往往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或者是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此时学生还缺乏对计算机结构的全面了解,对于和计算机硬件尤其是和内存结合很紧密的一些概念,学生基本上很难理解和掌握。
(二)目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C 语言的影响。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情况看,一般现在都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当然,这种教学方式比起以前在黑板上讲授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也应看到这里边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课件的单调性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现实情况看,能称得上优秀的课件可以说少之又少,大多数的课件基本上只是代替了原来板书的功能。长期面对这些单调乏味的课件,学生仅有的一点热情恐怕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当前考试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有关C语言的考试应该说还是处在原来的应试教育阶段。作为一门实用编程语言的考试,动手能力考的少,理论知识考得多,而在理论知识的考试中,往往过多拘泥于繁琐语法细节的考试。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C 语言时仅仅是靠做题,背题,而一般不太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殊不知作为一门编程语言,动手能力才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考的分数再高,也不可能写出漂亮的程序来,而且也只有在实际的编程锻炼中,才有可能加深对C语言中各种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C 语言。
四、对C 语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加强课件建设。应集中本单位所有力量,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从趣味性、交互性、动态性、内容的充实性等方面入手,建设能够很好吸引学生的优秀教学课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改进教学手段。建议建设多媒体教学网络,将授课地点从教室移动到多媒体网络机房,改变目前先理论学习,后上机实践的教学模式,缩短理论学习和上机实践的时间,压缩教学空间,使得学生能及时上机,及时验证,及时理解本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基本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就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建议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每节课应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程序要求,通过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编程实践验证、理解、掌握所学基本理论,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四)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实例化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如何选择合适的实例,如何选择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一直是我们不断在探索和追求的。C 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学内容构成是有成次结构的,如:数据的描述一命令和函数的使用一原代码编程一面向对象编程一系统工程制作,将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搭建合理,使教学内容前后相通,教学一脉相承,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上机指导。C 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课时与授课课时之比为最好是1:1,上机实践是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序设计需要学生不断地在计算机上动手操作,程序设计和程序实施过程是学生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过程,学生要在计算机上编写、调试程序。由于C 语言教学基本都是多媒体课件与上机演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给学生直观的启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也必须通过上机实践的环节才能实践。
(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当讲授新的知识时,大多采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计算机技能的强烈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