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各式各样的博士学位开始泛滥表示担忧,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按说,拥有最高学位的博士生,是各类学术学科的研究性、创造性人才,理应待在高校教职岗位或科研机构,这样才更有用武之地。然而现在的高校泛行政化现象日益蔓延,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学术水平,而是行政职务和级别:有了官位就有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职称、课题、房子、车子及其他好处。一个再有学术造诣的资深教授,如果没有行政领导的“恩准”,也很难获得应有的学术发展资源,就更遑论他人了。这就是部分博士“弃学投官”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从社会上引进博士,官场本身也具备有“造博”的内在动力。干部的知识化是一个趋势,但很多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将知识化简单地理解为“学历化”。为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或享受到更好的职务待遇,有条件的在职干部自然当仁不让,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弄到一纸博士文凭。前不久的《重庆晚报》就曾报道:在该市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当地的一所高校攻读博士。党政干部手里掌握有公共权力,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人脉优势,他们一旦“攻读”博士,其成功率自然要比苦读寒窗的在校学生高得多。这种“官员博士大跃进”现象,无疑又进一步壮大了官员博士群体。
外面的博士想“官员”,里面的官员想“博士”,如此一来,官场博士多于高校博士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要避免官场博士“泛滥”,就必须对症下药,在高校实行学术本位管理的同时,官场更应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择用标准,不能惟高学历马首是瞻。简而言之,高校行政化和官场学历化这两大积弊不除,博士扎堆官场的现象就只会愈演愈烈。
(摘自荆楚网)
按说,拥有最高学位的博士生,是各类学术学科的研究性、创造性人才,理应待在高校教职岗位或科研机构,这样才更有用武之地。然而现在的高校泛行政化现象日益蔓延,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学术水平,而是行政职务和级别:有了官位就有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职称、课题、房子、车子及其他好处。一个再有学术造诣的资深教授,如果没有行政领导的“恩准”,也很难获得应有的学术发展资源,就更遑论他人了。这就是部分博士“弃学投官”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除了从社会上引进博士,官场本身也具备有“造博”的内在动力。干部的知识化是一个趋势,但很多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将知识化简单地理解为“学历化”。为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或享受到更好的职务待遇,有条件的在职干部自然当仁不让,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弄到一纸博士文凭。前不久的《重庆晚报》就曾报道:在该市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当地的一所高校攻读博士。党政干部手里掌握有公共权力,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人脉优势,他们一旦“攻读”博士,其成功率自然要比苦读寒窗的在校学生高得多。这种“官员博士大跃进”现象,无疑又进一步壮大了官员博士群体。
外面的博士想“官员”,里面的官员想“博士”,如此一来,官场博士多于高校博士也就顺理成章了。而要避免官场博士“泛滥”,就必须对症下药,在高校实行学术本位管理的同时,官场更应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择用标准,不能惟高学历马首是瞻。简而言之,高校行政化和官场学历化这两大积弊不除,博士扎堆官场的现象就只会愈演愈烈。
(摘自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