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不可或缺思想性原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升学等因素,高中政治课老师对政治课的知识性做足功夫,而思想性则体现不足。为了贯切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科学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政治教师在做好政治知识传授的同时,不可偏废政治课的思想性。政治思想性是政治知识的灵魂,有了政治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同样,有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又可加强对政治思想理解和研究。政治课的思想性就是指以思想、观念为涵载,强调思辨而非经验,价值主导而非价值中立,承载着价值判断、伦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属性。
  关键词:政治课;知识性;思想性
  中图分类号:G621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知识性而淡化思想性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密而不漏,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则主动性不足,甚至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教师是你讲你的,学生是我听我的,整个课堂没有生机与活力,更谈不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种教学现状其实是没有把政治课堂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那么,决定思想政治课要把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的原因有:
  一、我国现行教育教学方针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涵盖了教育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人的途径”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内涵。它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将指引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力地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客观上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要把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因为爱国主义是一个人最基本、最崇高的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伟大的爱国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永远热爱我的祖国”为追求,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让中华民族强盛起来,给共和国带来了第二个春天。由此看出,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必须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其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的生活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这一概括性的表述比较准确地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这是由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从理论系统分析,思想政治课程具有知识性特征,这是作为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和一般性前提,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从价值系统分析,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思想性特征,这是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回答的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没有思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盲目的,没有知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空洞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知识性为基础,以思想性为指导,达到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才能担当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崇高使命。
  三、新课程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的理性认识决定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品德的养成和思想的生成。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的教育,而不是贬低、压抑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不行”的教育。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那样:“课堂教学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乐于学习;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情操的熏陶、品德的养成和思想的生成。这印证了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面对国内国际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我们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都应把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秦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不容淡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
  [3]周茜蓉《在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二重属性关系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
  [4]胡凯、郭鹏飞《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多媒体环境教学下,识字课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识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正确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效率;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尤其是一二年级,承担着启蒙识字,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能力的任务。而多媒体在低年
[提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却众说纷纭。本文从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手段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造语言环境,实现教学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提高;初中生;口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 、引 言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现在很多大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通
摘要:文章为了论证信息技术下的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阐述,即:信息技术下的课前预习的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大量的事例说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摘要】生物新课程,在其功能、内容和结构等方面的创新和实破,大多以实验教学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也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生物新课程形成的起点或出发点。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离开了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根本性改革,也谈不上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  实验教学,是通
对于初中生进行英语作文教学:首先,要教授基本功“各种语句的表达”;接着,还要教授句子的变化方式;即,一句多种表达。再者是:写作的格式,框架;其次,进行讲授作文的特征:层次性,顺序性,变化性;最后,讲授作文的写作构成,即成文。  一,各种句型的讲授:  1.判断句型:My nose is small.  2.描述句型:I have a small nose.  3.陈述句型:I come from
胰腺癌是主要起源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国内外有显著的增高趋势,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胰腺癌虽然不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教材中安排的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但是,应该指
摘要:在科学课程学习之前,小学生头脑中并非什么也没有,相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对客观存在着诸多事物也许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前概念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前概念;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将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之前自身形成的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课不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具作用,在字、词、句、章四个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应试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