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散文教学的命脉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教学的命脉就是以散文的核心特点“行散而神不散”为基础的教学。找到散文的“神”,其实就是找到散文中的“情”。在特殊之“情”笔下的人、事、景、物又会呈现出很多特点,所以散文是非常具有个性的。这个性就是由作家的情感、品格、爱好等主观因素决定的。教师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那教学设计容易科学一点,创新一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散文教学却没有逻辑,没有思路,让课堂没有了效率和美感。基于此,《昆明的雨》教学目标就定为:分析理解以感情线索、整体感受来编织材料表现内容的方法;赏析,并加以朗读体会文章充满的诗意与美感。这一散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一个“美”字。
  [关键词]昆明的雨;散文;文本特点;命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19-02
  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都注重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由很多方面决定,教师越来越注重分文体进行文本阅读、备课,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回归语文的本质。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语文教师。今年9月底,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执教课文是《昆明的雨》,在共同教研的努力下,在集体教师共同深入研究下,成果令人赞赏。李华平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个体能够真实地、直接地、深度地与文本对话。”①
  王荣生教授提出“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②,他建议从文体特点出发去进行阅读教学的设计。散文教学的命脉,就是以散文的核心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为基础的教学。找到散文的“神”,其实就是找到散文中的“情”。在特殊之“情”笔下的人、事、景、物又会呈现出很多特点,所以散文是非常有个性的。这个性就是由作家的情感、品格、爱好等主观因素决定的。我们进行散文教学时,先树立这样的意识,再进行教学设计,那教学设计就会呈现出科学性和创新性。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的散文教学没有逻辑,没有思路,总想什么都讲,让一堂课没有了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课堂没有了效率和美感。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寫于1984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的是他40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在昆明的雨季生活。文章散发出诗意与美感,表达了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的想念,体现了汪曾祺散文的整体特点:看似平淡的语言中,却处处充满韵味。我经过认真思考,寻找到这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我想念昆明的雨”,文章正是用昆明雨季中景、人、物、事来让昆明的雨或者雨季的特点“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变得更鲜活,更立体,而就是有了这些内容的一一呈现,昆明雨季的生活呈现出诗意与美感。正是由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昆明生活热爱到骨子里的浓厚,才有了如此诗意的文字。也正是作者诗意情怀的表达,让这篇文章语言处处有美的存在,体现了作者在语言上的追求——“传达美好”,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完美的统一。但是它是一篇散文,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中体会到这些丰富的内涵和韵味,教师要精心设计。
  基于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就定为:分析理解以感情线索、整体感受来编织材料表现内容的方法; 赏析,并加以朗读体会文章充满的诗意与美感。这一散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一个“美”字。
  一、导入课题
  导入课题的时候,我是这么说的:“老师读过一本书《人间草木》,作者汪曾祺,他善于体察万物之美,他笔下的一草一木皆有美感。于他而言,一木一春秋,一草一轮回。那他写的回忆性散文《昆明的雨》又有怎样的美呢?”以“美”为出发点,紧密联系下一个教学环节:寻找美。
  二、教学环节
  1.寻找美
  以课文插图为教学资源,寻找其特殊之处:倒挂着的依然开花的仙人掌。文章开头作者就说了,自己想要回忆昆明的特点,用一幅画和题字的内容来体现。仙人掌在昆明的雨季中呈现出特有的美(特点):倒挂着还很浓绿,倒挂着还能开花。为什么?因为昆明的雨季是湿润的。这也是作者为什么写昆明的雨,开头却在说画和画中的题字。画和题字的内容就是用来提示作者昆明的雨的特点,和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
  所以接下来就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作者还写了昆明雨季中的哪些景、物、人、事?它们又有怎样的美?这个时候学生的任务:寻找昆明雨季中的美景、美物、美人、美事。
  教师小结:昆明雨季的特点是用昆明雨季生活的美来彰显的,使“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原句)这样的特点更为立体,更为鲜活。看似没有写雨,却处处在写雨。文章呈现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没有一点零乱,40年后作者依然如此清晰,如数家珍般,靠的就是情感线索: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深爱昆明的生活。文章中有原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前后各一处,可见这种想念之深之浓。这种用情感流向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写法值得学生学习。学生在“寻找美”的环节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2.品味美
  这篇文章在情感线索的串联下,内容有很多美的人、美的景等,也正是在情感的渗透下,昆明雨季的生活惬意舒适,处处散发着美。这些美可以是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所以承接上一个环节,我们进行了第二环节:品味美。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出要求:每个小组从一个美点出发,选择文中相应的美句和美段进行讨论赏析,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调动小组活动的充分度,并且点燃学生小组活动的激情,在学生活动时,加以指导提示。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朗读得非常好,赢得了在座很多教师的掌声。
  教师小结过渡:文章写于1984年,40年前正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据作者回忆,当时的生活贫困潦倒到了极点,但是他看到的昆明的雨季却如此明亮,如此的美,看来明亮的何止是昆明的雨季、昆明的生活呢?更是作者在恶劣环境中拥有的恬淡美好的心灵,以及诗意的情怀。(就是因为淡化了作者的生活背景,在学生充分分析品读作品语言的美之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眼前一亮,领悟到了作者的心境是明亮的、诗意的、美好的。)
  3.抒写美
  紧接着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抒写美。教师引导:“每当清晨,背着重重的书包,你是否会注意到随风飘舞的爬山虎;每当清晨,埋头赶路的时候,你是否会注意到那一片被雨水淋湿了的银杏叶;每当空闲,匆匆走过校园时,你有没有注意到角落那一颗颗圆润的石头……生活中平凡的景,因为有了热爱,萌出可爱的情态。听昆明的雨声,品汪曾祺的闲情,书写我们校园的美,抒发内心的温暖与热爱!”提示学生,着眼一草一木,写两到三句诗意文字即可,然后请学生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三、总结
  散文教学必须根据散文的特点、语用规律,站在语文的根基上,再来谈它的枝叶、花果。要抓住散文教学的命脉,首先得让散文教学是科学的,因为科学性是教学最重要的一环。这次《昆明的雨》的教学,充分挖掘文本,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文本中找答案,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最后获得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阅读教学逐渐重视文本的深度解读,学生不仅要解读文本的话题和内容,还要解读作者写作的修辞手法及其言下之意,要在关注作者说了什么的基础上,思考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及其背后的原因,并为自己的判断寻找依据。文章从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探讨如何从文本特征、结构、意图、悬念等角度进行文本品读,采用对比、追问、思辨等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多
[摘 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古诗词的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文章对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探讨,以期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更加从容。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01-0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其韵律和谐,言简意深
[摘要]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写作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利用教材中出现的短语、句式以及教材中文章段落的构成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引导。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教材;牛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3102  当前,不少英语教师对于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反响比较大,认为在教材中找不到英语高考命题的影子,因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写好英语书面表达的愿望,但很多学生在实际写作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经常出现概括松散、阐述凌乱或偏离主题的现象。其根本的原因是未掌握英语写作的关键,思维过于跳跃或随意,所写的内容或是平淡,或是离题,有时为了凑词数而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忽视了写作的基本原则,或用过多的细节去加以描述,而不能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阐述,从而影响了得分。  [关键词]英语书面表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软肋,“怕读,怕背,怕考”的畏难情绪困扰着学生。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有必要转变已有的思路,因地制宜地调整授课方式,采用有效的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文言课文为素材开展的课本剧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课本剧;课程标准;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
[摘 要]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开发主体是教师,在其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有益于发掘教师的自身潜能,拓展自身创造性和培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有助于知识内化、减轻压力、提升素养。  [关键词]校本教材 地理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127  一、校本教材《会
[摘要]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初中生需要对当今的时事热点有一定的了解和看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思想品德教改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教育的融合现状以及两者融合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时事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4004402  初中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摘要]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可以将主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设计实效化的教学环节,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主题式教学的视野和意义远大于专题式教学,教师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7202  历史主题式教学,能把历史问题按一定的主题组织起来,并拓展历史的现实意义和社会
[摘 要]针对学生丢分原因中“审题技能有待提升”的突出问题,文章从共性的角度探讨审题技能,并结合哲学主观题具体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结合政治思维和语文思维精准把握,感受设问的魅力,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哲学主观题;审题技能;语文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50-02  一、问
[摘 要]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对教师而言也是新的挑战。TPCK框架下的英语口语教学,需要教师学会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帮助提高口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TPCK;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32002  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对教师而言也是新的挑战。TPCK(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