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性“教”和“学”的工具,而是强调把信息技术当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单一的书本资源丰富化,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由于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大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擅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让学生好学乐学的教学情境。在思想品德课的导入阶段,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形、音、色效果俱佳的学习情境,迅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友情伴我行”一课时,在导入阶段,笔者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朋友》,让学生欣赏。起初,教室里特别安静,不多时,有学生开始随着小声吟唱,再后来全班学生跟着吟唱。欣赏完歌曲之后,笔者不失时机地提问:“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怎样才能让友情伴随一生?”这种采用视听结合的导入方式,不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了适合学生理解体会本课主题“友情”的教学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2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思维能力较弱及实践经验缺乏等原因,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往往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但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展现图片、文字、动画、音频等资料,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较容易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在教学“家,温馨的港湾”一课之前,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全班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最令你尊敬的人是谁?”调查的结果出乎笔者预料,他们普遍忽视了身边的父母。因此,笔者从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在灾难中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图片,还下载了两段父母为给孩子治病,跑遍大江南北,甚至倾家荡产也义无反顾的感人视频。课上,先让学生观看这些图片和视频,再让他们讨论观后的感想。从他们讨论的话题来看,他们更多关注了父母之爱。之后,笔者进一步追问: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都做了哪些使你记忆犹新、令你感动的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又开始关注来自身边的父母之爱。
  这一过程,不但让学生体验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是最值得自己尊敬的人,而且较容易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积极动脑,以达到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在教授“合作竞争求发展”这课时,为了实现本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笔者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快速、多次、无序地呈现在在屏幕上,并提出要求:请你记录各种水果在屏幕上出现的次数,比一比谁记录得最准确。课堂上学生一阵忙乱,结果没有一人能够记清楚各种水果出现的次数。此时,笔者又问:你为什么记录不下来?有的说每次都出几种水果,几次就混淆了;有的说出示的速度太快,一下数几种水果,数不过来……怎样才能把各种水果的数量准确地记录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策略。有的小组很快就找到了问题解决方案,即每人只数一种水果,分工计数,合作统计。这样计数就不会混淆,统计的数据就准确无误了。
  学生在发现问题、商讨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也品尝到合作的快乐。
  4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更要重视把课内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服务社会,增强责任意识。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定是目光短浅,知识狭窄,头脑僵化,思维呆滞,不可能培养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也就违背了开设思想品德课的初衷。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利用网络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在日常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把时事热点引进课堂,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感受生活的意识,使思想品德课堂更精彩、更具吸引力。如在“课前时事5分钟”活动中,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课上讲述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演讲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形式开放活泼,所以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如: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宫首次载人交会对接;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21秒,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信息,做成幻灯片,边演示接讲解。这样就融时事热点问题于思品课教学中,既充实了课堂,又活跃了气氛;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思想品德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网络中的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如在分析时事热点“抗议购岛理性爱国”这一问题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发生在2012年9月16日上午,广州上万名市民走上街头,将花园酒店围住,部分人冲进酒店砸破玻璃,砸坏几十辆日本品牌的私家车的视频。视频播放完之后,让学生围绕日本品牌的私家车被砸最终受害的是谁、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回应日本的购岛行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联系教材发表了看法。
  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侵占我国领土的行为都是非法的、无效的,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2)我国应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在维护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争端。
  3)当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但是我们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理性爱国;
  4)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练就建设祖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本领。
  总之,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不但可以增强教材的感染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兆君.教师10个怎么办:教师怎样进行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学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2]曾静.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3).
其他文献
针对后示范时代,依托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创新基地,探索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发展合作的新空间,对合作模式、内容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一定分析和研究,最终实现校企资源互补、互利共
摘 要 求助者是一名大一新生,自升入大学以来,感觉周围朋友缺乏,不易融入同学群体。第二学期由于调换寝室问题,与同学产生矛盾,自此难以与原宿舍同学正常交往,导致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表现为:神情悲观,精神不振;食欲差,睡眠质量下降;感到迷茫,学习兴趣下降。咨询师根据求助者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学习兴趣提高,能够与同学正常交往,取得比较好的咨询
1 学校基本情况  温江二中是一所城镇高完中,现代教育设施配备完整,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演示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直接远程接受其他学校教师的授课;学校现有5间计算机室,每间教室有60台学生电脑;各个办公室均配备了电脑,且每位老师都有办公笔记本电脑;学校网络畅通,拥有350 GB容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学校建有网站,为社会了解我校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成为师生、生生、家长与学校交流的平台。这些信息化基
摘 要 中职体育教学应该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使用新的教学手段,融合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科学地构建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效用,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中职;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115-02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