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不再濒危,我们还要保护它吗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简写为IUCN)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
  IUCN 会定期发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作为衡量全球主要物种生存状况和受威胁状况的清单。其将物种濒危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7个级别。大熊猫“降级”是因为,在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渐渐恢复,对偷盗猎的打击、对栖息地的恢复也都有显著成效。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保护大熊猫了?
  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
  人们在网上或动物园看到的熊猫往往圆滚滚的,又憨又萌,有人甚至可以长时间守在屏幕前,看熊猫吃竹子、打滚、发呆、抱住工作人员不撒手的视频,乐此不疲。但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大熊猫终究是野生动物,总要回归山林。面对险象环生的真实世界,大熊猫也和其他动物一样,要先学会保护自己,才能生存下去。
  位于四川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400多平方千米的山林中,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藏酋猴、小麂、毛冠鹿、中华鬣羚、野猪、果子狸、豹猫、水獭、狗獾、黄喉貂等重要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虽然包括工作人员在内,人们在当地的野外遇到大熊猫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在动物保护领域,大熊猫同时扮演着“伞护种”和“旗舰种”两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伞护种”是保护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覆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只要它们获得保护,就能连带保护许多其他物种。大熊猫知名度高,它的生存区域能覆盖很多其他物种的栖息地,是非常典型的伞护种。围绕伞护种建立动物保护区,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向。
  “旗舰种”的概念也来自保护生物学,指能够吸引公众关注的物种。它们的选择并不完全基于生态学意义上的重要性,并不一定像伞护种那样需要特殊的生存环境,而是注重它的公众号召力与吸引力,能在地区或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保护行动的关注。大熊猫因其萌态可掬、招人喜爱的外形,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保护大熊猫,能够号召更广泛的力量来关注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大熊猫会成为我们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种。
  那么,作为人类,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和财力保护野生动植物呢?
  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单一的世界虽然整齐,但抗冲击能力极低。以大熊猫为例,它们的食谱很单一,只吃竹子和竹子周边。竹子一旦开花,或者当地的竹子出于某种原因不再生长,熊猫就面临灭顶之灾。这是生物多样性单一的极端案例。大熊猫的数量虽然已得到有效恢复,但它们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人类有必要继续为它们恢复健康的栖息地。
  足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能给人和其他生物提供更多选择,增加地球抵御自然或人为风险的能力。这样崇高的使命,当然不能用一时的眼前利益来衡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不能等到失去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再去发现它的可贵,总得有人为这项重要的事业做点什么。
  是谁在保护大熊猫?
  既然保护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是如此必要的工作,那么,都是谁在做相关的事情呢?
  政府 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政府不仅是单纯地做财政投入,更有法律、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落实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工程等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投入事无巨细,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大家都能真实地感受到整个国家生态环境的改善。
  民间环保组织 国内外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是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政府工作的空白。他们可以灵活收集一线资料和数据,也像一种润滑剂,方便、直接地与社区沟通,调节企业、政府和公众之间在环保议题上的关系;他们也是监督员,引入公众参与,倒逼企业规范生产,最大限度减少环境违法行为;他们还是服务员,科学常识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就需要这些民间组织的力量。
  科学家 科学家通过对野生动物的行为、食性、营养、种群、栖息地、演化、迁徙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为一线保护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比如,富于薄荷芳香的大熊猫粪便对科学家来说,是重要的宝贝,不能轻易浪费。科学家捡到这些粪便,可以提取动物的DNA,判断它们都吃了什么,这一区域有多少种动物,某些动物是不是属于同一家族,它们从哪里迁徙而来,甚至可以上溯了解到动物祖辈的行为、种群、栖息地等重要信息。
  村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和村民之间相关度不高。然而,随着生态保护的深入,科研人员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意识到,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原始朴素的敬畏之心和当地传统文化,使保护野生动植物成了对当地村民来说天经地义的事。村民如再具备一些保护动物的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变为非常好的保护者。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致力于让村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共存。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区域,由政府管理。保护区管理局下设保护站、管护点等。保护站工作人员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第一线从事复杂、全面的工作,从护林防火、反偷盗猎、区域保护,到社区宣传、动植物研究、自然教育等,不一而足。一线的保护站工作琐碎辛苦,工作人员即使从事部分研究工作,也因研究成果不够“前沿”,难以直接获得学界青睐。即便如此,仍有一群热诚从事这一工作的青年人守在一线。
  当然,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并不只是国家或某些机构的事,也不是一小部分人的事。与广袤的野外世界相比,一个人,乃至一个团队的力量都显得渺小。只有每个人都心怀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关注保护事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才会拥有绿水青山的今天和明天。
  本文内容来自公众号“ASDAN 全球志愿者招募”,ID:gh_37309ccd8520
其他文献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被誉为科幻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之一。阿西莫夫令人惊叹的,不仅是他对激光枪战争以及与外星人太空大战的描写,还有那个简单却深邃的问题:人类文明将在5万年后走向何方?我们的终极命运是什么?  在他开创性的三部曲中,阿西莫夫描绘了一幅横跨银河系的人类图景,数百万个有人居住的行星被一个巨大的银河帝国维系在一起。我们已经到达异常遥远的地方,这个伟大文明最初诞生的家园的坐标,已经消失
期刊
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零点,中国“天眼”正式面向全世界开放,接受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  中国“天眼”又称FAST,是一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Telescope,简写为FAST),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州的喀斯特巨型洼坑中,是目前全球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强的射电望远镜。  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
期刊
一只像长着八条腿的宇航员一样的蜘蛛正飘浮在半空中,寻找着陆点。我们已知的是,蜘蛛会站在某个凸起物上,腹部朝天喷射出蛛丝,用蛛丝做出一个小降落伞,然后乘微风而去。这一技能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热气球飞行”(ballooning)。  这看起来似乎是种非常有效的远距离迁徙方式,但问题是,根据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蜘蛛理应无法仅通过蛛丝和微风就实现这么大的距离跨越。然而事实令人惊讶,人们甚至在海平面上方近5
期刊
燕尾佛法僧展开翅膀,从干枯的金合欢树枝上起飞  一只生活在英国诺森伯兰郡恩群岛鸟类保护区的燕鸥  飞行是进化最激动人心的成就。  当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受到生存環境恶化的威胁,它的基因又恰好发生了一连串偶然的突变,于是获得了向天空发展的机会。陆地生存的困难由此得到缓解,物种延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环境的选择下,这些动物向天空进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昆虫、鸟类始祖逐渐掌握了一些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它们不
期刊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优胜劣汰是地球生物生存和演变的基本规则。几亿年来,很多古老的生物都已灭绝,有一些物种经过多重演化、繁衍生息后,却演化出不同种类的后代。  研究表明,翅膀其实是大自然赋予动物延续生存的法宝,会飞的动物在演化和生存方面有诸多优势。在残酷的演化史中,大自然一次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翅膀,小到昆虫,大到翼龙,许多动物都从飞行中受益。  通往生存之路  翅膀在物种多元化繁衍中发挥
期刊
从古代的壁画飞天、天使等可以看出,拥有飞行能力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描写雷震子吃了两枚红杏,背上便生出了一对翅膀,从此成为外表怪异的鸟人形象。  我们知道,《封神榜》是志怪小说,普通人不会因为吃两枚果子就长出翅膀。那么,通过基因变异是否有可能呢?再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人类会不会真的拥有自己的翅膀呢?  人类会演化出翅膀吗  首先,我们要为翅膀下个定义。并不是说背部多了一对小
期刊
当前,研制低成本火箭已成趋势。而降低火箭成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降低火箭的结构质量,提高有效运载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设计师们各显神通。这不,有的设计师就把目光投向了动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动物的身体拥有许多轻巧而稳固的结构,这对运载火箭以及未来新型航天飞行器的设计,
期刊
这是一个令人敬仰却又鄙夷的物种。  安第斯神鹰,如果你不了解它,仅凭传说或神话,你可能会对它充满崇拜;而你一旦了解了更多,可能就会处于矛盾和复杂的心情中:天呐,叫我如何描述这伟大的物种到底有多悲催呢?  安第斯神鹰,广受推崇  安第斯神鹰是南美洲的一种新大陆秃鹫,分布在安第斯山脉和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海岸,是西半球最大的飞行鸟类。基于不同的研究或测量,也有称安第斯神鹰是世界上最大或最重飞行鸟类的说法
期刊
作者:奥赞·瓦罗尔  译者:李文远  副标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10  这个世界正在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变化发展,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复杂和陌生的问题。在没有明确指导方针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那些能够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并去解决问题的人,无疑享有非凡优势。虽然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火箭科学家,但人人都能掌握火箭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本书作者奥赞·瓦罗
期刊
天宫空间站的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夢天实验舱,每个舱段规模为20吨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