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风》中所体现的先民早期的审美思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风》代表和反映了以下我国先民早期审美思想:中和之美,对大、力量和勇敢的崇拜,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厌恶。本文就从《国风》中鸟意象所起的比兴作用,来做简要分析。
其他文献
读博四年写成博士论文《人的生命价值研究》,再经两载修改成专著《生命价值论》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主持相关科研课题六项,撰写相关学术论文二十篇。数年来扭住生命价值这一议
小说《所以》让我们面对一个始终遇人不淑的女人衰而不败的生命体验,并亲眼看着她在爱情和人生命运之间一次次单刀赴会。主人公叶紫至真至性的形象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
茅盾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写下了大量的不同形式的作家作品论。《徐志摩论》属于茅盾“作家论”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写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一日《
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号召,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壮志豪情。我也来说说我们家三代易老师的教育强国梦。  我来自一个教育世家,从爷爷辈算起,三代
玉米去雄(打顶花、抽天花)是一项有效而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可使玉米增产10%以上。玉米去雄虽操作简单,但技术要求严格,稍有不当,反而减产。“去雄不对头,赔了猪一头。”要提高去雄增产
本文通过对艾兴多夫的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中女主人公奥蕾丽在“无用人”心目中形象的分析,指出她在诗人内心中是一尊圣像,是民歌的象征;她永恒地植根于诗人心中,能够帮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它的出版比欧美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出版的时间都早。《狂人日记》的意识流手法具有“中国味”:集辐式结构,散而不乱;心理时空
七夕将至,并没有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仿佛是炎热的夏日冲淡了人们过节的心情,显得那么的平静而不为所动。自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本文由古希腊最经典的悲剧之一《俄狄浦斯王》改写而成。本文选取了这一戏剧中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是情节突转关键的人物——拉伊俄斯的牧羊人的视角进行叙述,创造了原剧
歌星毛宁在京遇刺受伤,某省一家颇有影响的晚报报道此事时用了大字标题——《毛宁被刺:凶手原是色情业者》,令人吃惊。 难道在祖国大陆上,色情活动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