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黄沙蔽云天,烈弓野马黯故园。此去八荒逐新鹿,笑问英雄几人还?
硝烟弥漫的,除了战场,还有商场。
IT业界,“新鹿”指向何方?
有人说2010年是平板元年,不过2010年的平板商战并不厉害。进入2011年,业界大鳄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平板产品,以示实力。其中苹果公司的iPad系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iPad 2更是被乔布斯寄予了厚望。更快的处理器、更优秀的图形显示能力,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苹果公司卓越的创造力和技术实力。2011年,苹果和它的ipad 2注定让人无法忘记。
除了苹果,各路豪强亦纷纷亮剑,除了三星推出的Galaxy系列,摩托罗拉的XOOM,联想在近期也推出了乐Pad。平板电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过要抓住消费者的心,还要看谁能真正为用户带来美妙的操作体验。正可谓:要问江山谁属,且看香归何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011年的平板市场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冲突性竞争,如果乔帮主以为iPad 2可以独步江湖的话,那么他极有可能是大错特错了。
有人说2010年是平板元年,不过2010年的平板厂商纷战并不厉害,进入2011年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平板电脑开始涌现,其中苹果iPad2的推出,更是被乔布斯寄予了厚望,乔布斯还借机讥讽了一下竞争对手。不过无论竞争对手是不是在拾苹果的“牙祭”?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011年的平板世界中将有更大的冲突性竞争,如果以为iPad2可以独傲江湖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是大错特错了。
群雄并起,2011年的平板集结号
苹果在第一时间发布了iPad,今年又率先进行了升级,iPad2的出现让人们对平板电脑市场的走向有了更多的揣测,当然竞争对手看到了苹果获得了成功之后,也开始快马加鞭地涌入,市场的争夺和各种延伸性应用正在聚集。这也是我们看好今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iPad拥有超过6万个专门为其设计的第三方应用,还有35万个iPad能够运行的iPhone程序,遥遥领先于其他平板电脑。这是苹果的底气,也是乔布斯敢于笑傲群雄的一个资本。当然我们也看到谷歌和微软的不甘落后。两大巨头也是不遗余力地进行着自己在平板市场的布局。构筑在这三个巨头之间的系统、应用相互胶着和渗透,市场的竞争也在这个导向性基础上不断地向终端厂商延伸。
与智能手机市场一样,绝大多数苹果iPad的竞争对手都将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大多数硬件厂商如摩托罗拉、三星、HTC等都将依赖Android,试图开发比iPad价格更低的平板,增加不同的功能并吸引第三方应用。
谷歌已经推出了专门针对平板的Android 3.0蜂巢。紧紧跟随Android的摩托罗拉和三星将是2011年挑战苹果iPad的主力。不过,我们看到,摩托罗拉XOOM的定价高的离谱,这绝对是策略上的问题。还有值得注意的就是RIM公司,RIM公司的PlayBook被市场寄予了厚望。不过PlayBook的电池续航时间、散热功能、软件和电子邮件功能是不是足够好,人们还在观望。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表示,到2014年,苹果iPad在平板电脑的主导地位将被Android平板电脑取代。该公司预计,到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将达到1.85亿台,销售额则会从2010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700亿美元。
还有一支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就是传统的PC军团。当初因为对平板电脑的发展并没有投入到更大的关注,尤其是涉及到各自的笔记本电脑存在着互博的危机,因为PC厂商的进入速度并不快。但是当平板快速地引爆市场之后,PC厂商再也坐不住了。
惠普计划发布采用Palm WebOS的10英寸平板电脑。这款平板可能会命名为惠普TouchPad。据预测,这款平板可能将拥有视频通话功能和文档编辑功能。当然,WebOS软件能否很好地适应平板的大小,以及第三方WebOS开发者是否会为惠普平板开发足够多的应用。此外联想也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乐Pad,延续乐Phone的一种发展策略。宏碁表示不久将发布多款平板电脑产品,华硕也开始接受Eee Pad Transformer平板电脑订单。
微软和诺基亚携手之后,对平板也非常在意。据悉,搭载Windows 7的平板电脑将很快上市,其目标客户是企业而不是普通消费者。市场还有传闻称,微软可能将发布一款全新的Windows触摸平板平台,以更好地同iPad和Android平板竞争。
在PC时代,台湾PC厂商可以仰仗同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提前了解到芯片设计动态和操作系统升级。在平板电脑时代,一切变得更为复杂。微软和其他公司正在开发平板电脑操作系统,但谷歌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还有已经在市场占据相当地位的苹果。
几种趋势的变化和交集
平板电脑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和发展之后,我们看到相应的产品也非常繁杂,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当然这些现象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平板电脑的发展方向,毕竟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动向。
首先是尺寸的纠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是10英寸,此外7英寸平板也获得了一部分用户的支持。此外,还有12英寸、8英寸、9英寸等等产品,各种大小的产品在市场上纷纷亮相。当然主流还是10英寸和7英寸之间的角逐。
乔布斯说过,10英寸才是最符合平板电脑尺寸的规格大小,7英寸屏幕太小,因此苹果永远不会推出7英寸的iPad。乔布斯的这番话可以说受到了不少竞争者的拥簇,例如联想推出的联想乐Pad,摩托罗拉Xomm,三星Galaxy Tab 10.1等平板电脑,都采用了10.1英寸的液晶屏幕。
由于iPad在10英寸市场已经获得了绝对的优势,因此一些厂商开始独辟蹊径地寻找差异化尺寸带来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7英寸平板开始出现,例如三星Galaxy Tab、黑莓Playbook等。7英寸在便携性上来说相比10英寸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有人会认为屏幕的缩小会给操作体验带来影响。
此外,屏幕的分辨率也同样值得关注,目前10.1英寸平板的常见分辨率为1280×800,7英寸则为1024×600,目前市场上一些杂牌产品看似便宜,其实是靠低分辨率的劣质屏幕来降低成本的。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
其次,系统之争。苹果的iOS4系统帮助iPad打出了一片天下,但苹果的系统是封闭的,其他的品牌欲推出平板电脑,那只有选择别的操作系统。再加上各厂商严格的控制成本,谷歌Android系统这个免费的开源软件,就成了众多厂商的不二之选。
除了苹果ios4系统以及Android系统以外,还有微软的Win7系统,黑莓专属的QNX系统、惠普专属的WebOS系统等等。可以预期的最终还是苹果和谷歌之间的争夺。当然微软是其中的一个变数。
再次,容量的变化。早期的平板一般是16G和32G的,不过相信今年16G的平板将会逐渐被厂商抛弃,起码也是32G,后续的64G等产品也会涌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品牌的产品都支持存储卡扩展插槽。这是苹果iPad所没有的。
此外,我们看到平板电脑一般都拥有至少6小时的续航,3G WIFI的组合是标准的配置,拥有视频功能,拥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库。
平板悄然蚕食周围产品
平板的崛起一度被PC厂商排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平板电脑蚕食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可见,平板电脑带来的各种影响力和应用正在逐渐堆积。此外,我们看到目前国内在内容方面主要以电子杂志、电子书与视频为主,出版集团纷纷推出平板电脑应用,同时国内视频网站也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入平板电脑。
除此之外,盛大、淘宝、百度等均开始布局电子内容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内,平板电脑也有更大的发展机会,预计在医疗、教育、交通、物流等行业,平板电脑的移动特性将得到充分发挥,配合完善的系统及应用,行业市场将获得较大成长,从而挤压商用笔记本电脑空间。一度时间我们看到一些政府部门,包括学校开始配置平板电脑就是一个例证。
可以说,目前平板电脑市场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用户需求的复杂度及细分程度未被充分挖掘,仍然处在厂商引导需求的阶段,随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及用户成熟度的逐步提高,对于平板电脑的细分要求将日益明显,也将成为各大厂商体现竞争差别的重要手段。平板电脑的市场表现与厂商后端能够提供的内容与应用密切相关,对于中文内容与应用的掌控力也将成为国内厂商的极大优势。
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分析师近日发布报告称,企业应该较早的使用诸如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Gartner在报告中号召企业要在员工设备产品提供上进行根本性转变,平板电脑是对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产品的一个补充,而非取代,它为企业产品开发、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机会,并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尽管智能手机的用户群正在迅速增长,但是IT经理人此前也并未向其公司员工提供最新的产品设备。Gartner认为,那些富有探索精神的IT领导需要知道怎样利用平板电脑,以此改变员工们的福利待遇,而不是抵触。
Gartner预计,今年媒体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达到6900万台,远高于去年的1600万台。摩尔根史丹利2月份还预计,2012年的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1亿台。Gartner认为平板电脑市场的最终赢家并不被产品结实度与外观左右,而是取决于制造商在硬件产品上的开发。Gartner称,苹果在其应用商店打造了一种辅助性应用分发机制,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多赞扬声,但同时也被部分人看作是一种限制。
平板带来的延伸性机会
Gartner最新预测称,2011年,全球IT总支出高达3.6万亿美元,较2010年的3.4万亿美元上涨5.6%。从本季度开始,Gartner公司将媒体平板产品(如iPad)归入其计算机硬件开支预估范围。Gartner将2011年计算机硬件的增幅从之前的7.5%上调至9.5%,而导致这一增幅差异的因素是媒体平板产品。预计全球媒体平板产品的开支将从2010年的96亿美元暴增至2011年的294亿美元。
有消息显示,中移动2011年采购100万台平板电脑,总采购金额将超过22亿元人民币。中移动打算与广达、富士康等台湾多家代工厂战略合作,通过台湾厂商开发平价而且性能高的OPhone平板电脑对抗中联通的苹果攻势。
我们看到无论什么样的移动终端产品出现,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都是一个利好。因为无论什么产品最终的出口是在电信运营商这里,因为大家需要上网,需要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内容。当然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第三方平台的出现,在分流和分食他们的利益。这也是电信运营商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的地方。但是这也是一直发展的模式,难以剔除,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应,并且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再度开发和合作共赢。
平板的崛起很多内容都需要重新审视,这也是第三方应用平台流行的原因所在。此外,就是更多的可以构筑在平板上的内容。不久前,亚马逊宣布,使用其电子书产品Kindle的用户,只要通过Kindle订阅了《纽约时报》,便可免费阅读《纽约时报》的网络版。Kindle用户目前订阅《纽约时报》的费用为每月19.99美元,而已经订阅的Kindle用户将无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便可浏览《纽约时报》的网站及网络版的资讯。《纽约时报》已经开始正式收费,同时该报纸也完成了对其各个型号手机应用程序的升级,以配合其收费。
我们看到,国内的各种客户端的流行也预示着收费模式开始渐渐被市场得到认可,iPad客户端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市场的发展也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模式出现,相应的免费虽然也存在,但是之间的纠结和服务内容的演变已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当人们可以接纳收费模式的时候,也注定了各类服务商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反过来刺激相应服务的提升,这本身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在移动业务的互联互通下,传统电脑行业、通信行业、软件行业都在频繁地跨界合作与竞争。随着近百款平板电脑的陆续上市,作为产业链上游的系统平台和下游的应用也将迎来机遇。
大量的应用及新兴应用互联网终端还催生了应用商店,而应用商店也是承接移动互联网的关键节点。毕竟,应用在带给消费者更多、更大的选择时,也给终端厂商增强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未来开放的格局中,“终端 服务”的模式将更为普遍。
硝烟弥漫的,除了战场,还有商场。
IT业界,“新鹿”指向何方?
有人说2010年是平板元年,不过2010年的平板商战并不厉害。进入2011年,业界大鳄纷纷推出了自家的平板产品,以示实力。其中苹果公司的iPad系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iPad 2更是被乔布斯寄予了厚望。更快的处理器、更优秀的图形显示能力,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苹果公司卓越的创造力和技术实力。2011年,苹果和它的ipad 2注定让人无法忘记。
除了苹果,各路豪强亦纷纷亮剑,除了三星推出的Galaxy系列,摩托罗拉的XOOM,联想在近期也推出了乐Pad。平板电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过要抓住消费者的心,还要看谁能真正为用户带来美妙的操作体验。正可谓:要问江山谁属,且看香归何处?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011年的平板市场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冲突性竞争,如果乔帮主以为iPad 2可以独步江湖的话,那么他极有可能是大错特错了。
有人说2010年是平板元年,不过2010年的平板厂商纷战并不厉害,进入2011年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平板电脑开始涌现,其中苹果iPad2的推出,更是被乔布斯寄予了厚望,乔布斯还借机讥讽了一下竞争对手。不过无论竞争对手是不是在拾苹果的“牙祭”?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011年的平板世界中将有更大的冲突性竞争,如果以为iPad2可以独傲江湖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是大错特错了。
群雄并起,2011年的平板集结号
苹果在第一时间发布了iPad,今年又率先进行了升级,iPad2的出现让人们对平板电脑市场的走向有了更多的揣测,当然竞争对手看到了苹果获得了成功之后,也开始快马加鞭地涌入,市场的争夺和各种延伸性应用正在聚集。这也是我们看好今年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iPad拥有超过6万个专门为其设计的第三方应用,还有35万个iPad能够运行的iPhone程序,遥遥领先于其他平板电脑。这是苹果的底气,也是乔布斯敢于笑傲群雄的一个资本。当然我们也看到谷歌和微软的不甘落后。两大巨头也是不遗余力地进行着自己在平板市场的布局。构筑在这三个巨头之间的系统、应用相互胶着和渗透,市场的竞争也在这个导向性基础上不断地向终端厂商延伸。
与智能手机市场一样,绝大多数苹果iPad的竞争对手都将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大多数硬件厂商如摩托罗拉、三星、HTC等都将依赖Android,试图开发比iPad价格更低的平板,增加不同的功能并吸引第三方应用。
谷歌已经推出了专门针对平板的Android 3.0蜂巢。紧紧跟随Android的摩托罗拉和三星将是2011年挑战苹果iPad的主力。不过,我们看到,摩托罗拉XOOM的定价高的离谱,这绝对是策略上的问题。还有值得注意的就是RIM公司,RIM公司的PlayBook被市场寄予了厚望。不过PlayBook的电池续航时间、散热功能、软件和电子邮件功能是不是足够好,人们还在观望。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表示,到2014年,苹果iPad在平板电脑的主导地位将被Android平板电脑取代。该公司预计,到2014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将达到1.85亿台,销售额则会从2010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700亿美元。
还有一支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就是传统的PC军团。当初因为对平板电脑的发展并没有投入到更大的关注,尤其是涉及到各自的笔记本电脑存在着互博的危机,因为PC厂商的进入速度并不快。但是当平板快速地引爆市场之后,PC厂商再也坐不住了。
惠普计划发布采用Palm WebOS的10英寸平板电脑。这款平板可能会命名为惠普TouchPad。据预测,这款平板可能将拥有视频通话功能和文档编辑功能。当然,WebOS软件能否很好地适应平板的大小,以及第三方WebOS开发者是否会为惠普平板开发足够多的应用。此外联想也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乐Pad,延续乐Phone的一种发展策略。宏碁表示不久将发布多款平板电脑产品,华硕也开始接受Eee Pad Transformer平板电脑订单。
微软和诺基亚携手之后,对平板也非常在意。据悉,搭载Windows 7的平板电脑将很快上市,其目标客户是企业而不是普通消费者。市场还有传闻称,微软可能将发布一款全新的Windows触摸平板平台,以更好地同iPad和Android平板竞争。
在PC时代,台湾PC厂商可以仰仗同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提前了解到芯片设计动态和操作系统升级。在平板电脑时代,一切变得更为复杂。微软和其他公司正在开发平板电脑操作系统,但谷歌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还有已经在市场占据相当地位的苹果。
几种趋势的变化和交集
平板电脑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和发展之后,我们看到相应的产品也非常繁杂,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当然这些现象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平板电脑的发展方向,毕竟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动向。
首先是尺寸的纠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是10英寸,此外7英寸平板也获得了一部分用户的支持。此外,还有12英寸、8英寸、9英寸等等产品,各种大小的产品在市场上纷纷亮相。当然主流还是10英寸和7英寸之间的角逐。
乔布斯说过,10英寸才是最符合平板电脑尺寸的规格大小,7英寸屏幕太小,因此苹果永远不会推出7英寸的iPad。乔布斯的这番话可以说受到了不少竞争者的拥簇,例如联想推出的联想乐Pad,摩托罗拉Xomm,三星Galaxy Tab 10.1等平板电脑,都采用了10.1英寸的液晶屏幕。
由于iPad在10英寸市场已经获得了绝对的优势,因此一些厂商开始独辟蹊径地寻找差异化尺寸带来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7英寸平板开始出现,例如三星Galaxy Tab、黑莓Playbook等。7英寸在便携性上来说相比10英寸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有人会认为屏幕的缩小会给操作体验带来影响。
此外,屏幕的分辨率也同样值得关注,目前10.1英寸平板的常见分辨率为1280×800,7英寸则为1024×600,目前市场上一些杂牌产品看似便宜,其实是靠低分辨率的劣质屏幕来降低成本的。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
其次,系统之争。苹果的iOS4系统帮助iPad打出了一片天下,但苹果的系统是封闭的,其他的品牌欲推出平板电脑,那只有选择别的操作系统。再加上各厂商严格的控制成本,谷歌Android系统这个免费的开源软件,就成了众多厂商的不二之选。
除了苹果ios4系统以及Android系统以外,还有微软的Win7系统,黑莓专属的QNX系统、惠普专属的WebOS系统等等。可以预期的最终还是苹果和谷歌之间的争夺。当然微软是其中的一个变数。
再次,容量的变化。早期的平板一般是16G和32G的,不过相信今年16G的平板将会逐渐被厂商抛弃,起码也是32G,后续的64G等产品也会涌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品牌的产品都支持存储卡扩展插槽。这是苹果iPad所没有的。
此外,我们看到平板电脑一般都拥有至少6小时的续航,3G WIFI的组合是标准的配置,拥有视频功能,拥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库。
平板悄然蚕食周围产品
平板的崛起一度被PC厂商排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平板电脑蚕食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可见,平板电脑带来的各种影响力和应用正在逐渐堆积。此外,我们看到目前国内在内容方面主要以电子杂志、电子书与视频为主,出版集团纷纷推出平板电脑应用,同时国内视频网站也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入平板电脑。
除此之外,盛大、淘宝、百度等均开始布局电子内容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内,平板电脑也有更大的发展机会,预计在医疗、教育、交通、物流等行业,平板电脑的移动特性将得到充分发挥,配合完善的系统及应用,行业市场将获得较大成长,从而挤压商用笔记本电脑空间。一度时间我们看到一些政府部门,包括学校开始配置平板电脑就是一个例证。
可以说,目前平板电脑市场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用户需求的复杂度及细分程度未被充分挖掘,仍然处在厂商引导需求的阶段,随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及用户成熟度的逐步提高,对于平板电脑的细分要求将日益明显,也将成为各大厂商体现竞争差别的重要手段。平板电脑的市场表现与厂商后端能够提供的内容与应用密切相关,对于中文内容与应用的掌控力也将成为国内厂商的极大优势。
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分析师近日发布报告称,企业应该较早的使用诸如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Gartner在报告中号召企业要在员工设备产品提供上进行根本性转变,平板电脑是对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产品的一个补充,而非取代,它为企业产品开发、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机会,并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尽管智能手机的用户群正在迅速增长,但是IT经理人此前也并未向其公司员工提供最新的产品设备。Gartner认为,那些富有探索精神的IT领导需要知道怎样利用平板电脑,以此改变员工们的福利待遇,而不是抵触。
Gartner预计,今年媒体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达到6900万台,远高于去年的1600万台。摩尔根史丹利2月份还预计,2012年的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1亿台。Gartner认为平板电脑市场的最终赢家并不被产品结实度与外观左右,而是取决于制造商在硬件产品上的开发。Gartner称,苹果在其应用商店打造了一种辅助性应用分发机制,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多赞扬声,但同时也被部分人看作是一种限制。
平板带来的延伸性机会
Gartner最新预测称,2011年,全球IT总支出高达3.6万亿美元,较2010年的3.4万亿美元上涨5.6%。从本季度开始,Gartner公司将媒体平板产品(如iPad)归入其计算机硬件开支预估范围。Gartner将2011年计算机硬件的增幅从之前的7.5%上调至9.5%,而导致这一增幅差异的因素是媒体平板产品。预计全球媒体平板产品的开支将从2010年的96亿美元暴增至2011年的294亿美元。
有消息显示,中移动2011年采购100万台平板电脑,总采购金额将超过22亿元人民币。中移动打算与广达、富士康等台湾多家代工厂战略合作,通过台湾厂商开发平价而且性能高的OPhone平板电脑对抗中联通的苹果攻势。
我们看到无论什么样的移动终端产品出现,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都是一个利好。因为无论什么产品最终的出口是在电信运营商这里,因为大家需要上网,需要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内容。当然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第三方平台的出现,在分流和分食他们的利益。这也是电信运营商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的地方。但是这也是一直发展的模式,难以剔除,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应,并且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再度开发和合作共赢。
平板的崛起很多内容都需要重新审视,这也是第三方应用平台流行的原因所在。此外,就是更多的可以构筑在平板上的内容。不久前,亚马逊宣布,使用其电子书产品Kindle的用户,只要通过Kindle订阅了《纽约时报》,便可免费阅读《纽约时报》的网络版。Kindle用户目前订阅《纽约时报》的费用为每月19.99美元,而已经订阅的Kindle用户将无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便可浏览《纽约时报》的网站及网络版的资讯。《纽约时报》已经开始正式收费,同时该报纸也完成了对其各个型号手机应用程序的升级,以配合其收费。
我们看到,国内的各种客户端的流行也预示着收费模式开始渐渐被市场得到认可,iPad客户端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市场的发展也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模式出现,相应的免费虽然也存在,但是之间的纠结和服务内容的演变已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当人们可以接纳收费模式的时候,也注定了各类服务商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反过来刺激相应服务的提升,这本身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在移动业务的互联互通下,传统电脑行业、通信行业、软件行业都在频繁地跨界合作与竞争。随着近百款平板电脑的陆续上市,作为产业链上游的系统平台和下游的应用也将迎来机遇。
大量的应用及新兴应用互联网终端还催生了应用商店,而应用商店也是承接移动互联网的关键节点。毕竟,应用在带给消费者更多、更大的选择时,也给终端厂商增强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未来开放的格局中,“终端 服务”的模式将更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