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霸州镇武将台村位于霸州市区西南部,地处溢流洼内,北依中亭堤,南临大清河,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3670亩,总人口1500人,370户。近年来,武将台村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支持群众发展私营经济,强化集体管理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现已经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38家,成为中国北方农村电线电缆生产基地,2007年村综合纳税4274.3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2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8609元。
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武将台村两委干部靠着苦干加实干,创办了电镀厂和漆包线厂两摊集体企业。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到1985年底,固定资产总额已达70余万元。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集体企业经营机制不适、管理水平不高的劣势凸现,电镀厂和漆包线厂相继滑坡。面对新形势,村两委干部及时转变观念,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支持群众兴办个体私营企业富民;强化集体管理服务兴村,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路子。
工作中,村干部积极帮助群众找资金、跑业务,创办电线、电缆加工企业,并组织成立专门的服务组织,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不仅促进了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也通过有偿服务同时保持了集体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随着集体经济收入的逐年增加,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创办工贸小区,扩大管理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功能和水平,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兴办企业的积极性,带动了全村个体私营企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私营经济与集体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全村370户村民中有180多户采取独资、股份制等形式创办了电线、电缆加工企业,1500名村民中有800多人在企业就业,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名副其实的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专业村。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武将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基本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自身,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武将台村两委班子一直注意努力改变村街的薄弱环节,变劣势为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通信、金融等方面,经过多方努力协调,信用社在该村建了分社、邮政局建了分局,并协调筹资170余万元修建了该村通往106国道、全长7.56公里的致富路,使该村落后的交通条件彻底转变,2005年,为解决企业用电大、难以保证供电质量,经多方协调,供电局为该村建了一座35千伏变电站。
二是统一规划和管理,切实为企业服务。该村企业摊数多,规模大小不一,各税管理部门管理难度大,因此村委会成立了企业管委会,协调各职能部门核定征收额度、实施征收,既减轻各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减轻了企业的接待压力,为业户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专注于企业经营,同时,村街还成立了企业服务队,由村街集体出资组建,根据企业需要协调电力部门增容,并免费为企业进行电路的检查、维护、上下水安装、检修等,村集体还出资为企业安装了43台变压器,由集体负责维修、检测、真正使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是培植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带动,壮大发展线缆生产基地。村街对有前景、有能力、有发展信心的企业给予了重点支持,从企业用地、电力服务、部门协调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来培育能对整个线缆生产基地产生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该村请省第二测绘院专业人士设计了武将台村近、中、远期规划图,集经济区、生活区、休闲区、教育区为一体,谋划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蓝图,根据发展规划,确定村北占地200亩的新工业区,让企业入区扩建,目前区内已建成16户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其中廊坊华洋集团建于1992年,是国内最大线缆专业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从事开发生产智能化综合布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同轴电缆、橡皮电缆和民用电线等产品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在董事长吴照苍的正确领导下,狠抓管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地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先后创建了“华哗”、“新星”两个蜚声全国的线缆品牌,并通过了国际体系ISO9001认证和中国CCC认证。现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员工600余人的企业集团。
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武将台村两委干部靠着苦干加实干,创办了电镀厂和漆包线厂两摊集体企业。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到1985年底,固定资产总额已达70余万元。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集体企业经营机制不适、管理水平不高的劣势凸现,电镀厂和漆包线厂相继滑坡。面对新形势,村两委干部及时转变观念,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支持群众兴办个体私营企业富民;强化集体管理服务兴村,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路子。
工作中,村干部积极帮助群众找资金、跑业务,创办电线、电缆加工企业,并组织成立专门的服务组织,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不仅促进了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也通过有偿服务同时保持了集体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随着集体经济收入的逐年增加,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创办工贸小区,扩大管理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功能和水平,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兴办企业的积极性,带动了全村个体私营企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私营经济与集体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全村370户村民中有180多户采取独资、股份制等形式创办了电线、电缆加工企业,1500名村民中有800多人在企业就业,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名副其实的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专业村。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武将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基本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自身,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武将台村两委班子一直注意努力改变村街的薄弱环节,变劣势为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通信、金融等方面,经过多方努力协调,信用社在该村建了分社、邮政局建了分局,并协调筹资170余万元修建了该村通往106国道、全长7.56公里的致富路,使该村落后的交通条件彻底转变,2005年,为解决企业用电大、难以保证供电质量,经多方协调,供电局为该村建了一座35千伏变电站。
二是统一规划和管理,切实为企业服务。该村企业摊数多,规模大小不一,各税管理部门管理难度大,因此村委会成立了企业管委会,协调各职能部门核定征收额度、实施征收,既减轻各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减轻了企业的接待压力,为业户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专注于企业经营,同时,村街还成立了企业服务队,由村街集体出资组建,根据企业需要协调电力部门增容,并免费为企业进行电路的检查、维护、上下水安装、检修等,村集体还出资为企业安装了43台变压器,由集体负责维修、检测、真正使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是培植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带动,壮大发展线缆生产基地。村街对有前景、有能力、有发展信心的企业给予了重点支持,从企业用地、电力服务、部门协调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来培育能对整个线缆生产基地产生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该村请省第二测绘院专业人士设计了武将台村近、中、远期规划图,集经济区、生活区、休闲区、教育区为一体,谋划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蓝图,根据发展规划,确定村北占地200亩的新工业区,让企业入区扩建,目前区内已建成16户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其中廊坊华洋集团建于1992年,是国内最大线缆专业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从事开发生产智能化综合布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同轴电缆、橡皮电缆和民用电线等产品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在董事长吴照苍的正确领导下,狠抓管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地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先后创建了“华哗”、“新星”两个蜚声全国的线缆品牌,并通过了国际体系ISO9001认证和中国CCC认证。现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员工600余人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