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单指脱套伤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扩大的(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单指脱套伤11例,其中示指6例,中指2例,环指3例.Ⅰ型脱套伤4例,Ⅱ型脱套伤7例.均急诊清创VSD封闭负压吸引,于伤后3~5d行手术修复.(足母)趾腓侧皮瓣内和第二足趾背甲皮瓣内的趾底神经与受区残端的指神经进行吻接.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例第二趾
【机 构】
: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第二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骨科医院),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第二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骨科医院),解放军第二五六医院,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市第二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指脱套伤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扩大的(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单指脱套伤11例,其中示指6例,中指2例,环指3例.Ⅰ型脱套伤4例,Ⅱ型脱套伤7例.均急诊清创VSD封闭负压吸引,于伤后3~5d行手术修复.(足母)趾腓侧皮瓣内和第二足趾背甲皮瓣内的趾底神经与受区残端的指神经进行吻接.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例第二趾背远端植皮部分坏死,后经换药愈合,1例指骨穿过存活的皮肤外露,手术截除部分外露指骨后伤口愈合.11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3个月~3年,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不臃肿、接近健侧指.11例修复脱套指原第二趾背甲皮瓣感觉恢复达S3,原(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的指腹饱满,两点辨别觉为6~9mm,平均7.0 mm.手指伸屈功能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9指,良2例.结论 游离第二足趾背甲皮瓣联合扩大的(足母)趾腓侧皮瓣是修复单指脱套伤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躅趾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跨趾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同侧小腿中远端胫前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缺损面积为3.0cm×5.0em-4.0cmX7.0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正常,无色素沉着。修复的躅趾功能良好。结论小腿中远端胫前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罡母趾背侧软组织缺损,手术损伤小,供区隐蔽,临床效果良好。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感觉重建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5例,依据前期对股外侧皮神经、跟内侧神经和跟外侧神经的解剖和截面形态研究结果,设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和股外侧皮神经,感觉重建采用股外侧皮神经预制成形与跟内侧神经缝合14例、跟外侧神经缝合2例,采用神经束膜结合外膜缝合法将股外侧皮神经与跟内侧神经缝合3例、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其抗体对鸡肌腱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来亨鸡趾长屈肌腱为材料,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以后,分别以不同浓度CTGF及其抗体干扰培养;取第四代肌腱细胞,用CCK-8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CTGF干扰实验根据培养液中含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浓度不同分8组,分别为5、10、20、50、100、200、500 ng/ml组及未加CTGF组为对照组;CTGF抗体竞争
目的 探讨利用一个足趾游离移植同时修复两个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同一个足趾两个部分游离移植,同时修复两个手指关节复合组织或手指缺损,临床应用4例8指,其中2例用第二足趾的末节再造示指的末节或指尖,同时用第二足趾的近趾间关节组织块修复中指的近指间关节组织缺损;1例用第二足趾的远趾间关节和近趾间关节组织块同时再造示、中指的近指间关节:1例用第二足趾的近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组织块同时再造示、中
目的 探讨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一期采用VSD技术处理创面,二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13例.足部软组织缺损面积4.3 cm×5.5 cm~18.0 cm×9.2 cm,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20 cm×10cm.结果 术后随访10~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外观良好,踝关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患者.突出节段:L3~L4 8例,L4~L5 46例,L5~S1 24例.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
穿支皮瓣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97年起,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学术交流会.国内曾2次(2005年于银川,2007年于昆明)召开了穿支皮瓣专题研讨会.2006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曾组织出版一期穿支皮瓣专题.但对穿支皮瓣的定义、穿支血管的分类、穿支皮瓣的命名等相关名称还相当混乱.为了规范穿支皮瓣的学术交流,推动穿支皮瓣的发展,《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邀
由《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宁波市第六医院、温州医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宁波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断指再植与手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08-04—06—003(国)],定于2011年9月22~28日在浙江宁波举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了加强与编委专家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编委:号家们的学术优势、促进医院显微外科医疗工作和学科发展,更为了加强各地编委专家对我刊的了解和加深感情,本刊编辑部于2012年4月1-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召开了《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第三次编委审稿会。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常委会议于2011年1月9日在北京小汤山红栌温泉山庄胜利召开.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裴国献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刘小林教授、副主任委员方光荣教授和15名常委参加了会议;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雷、朱庆棠、赵东升、丁小珩教授、中华显微外科临床基地和中华显微外科技术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