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已经3年,每年我都要像候鸟一样飞往南方,一次是4月,另一次是10月——去参加广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当飞机呼啸着脱离跑道,我的心也翱翔万里,飞去南方的“命运”之城——广州。当飞机缓缓降落,还在滑行,我放开安全带,开始遥遥地眺望这座城市。此时的南京还是乍暖还寒,而这里已经是夏天。清新的风簇拥而来,我贪婪地呼吸着南方特有的湿润的空气。我想,我属于这里,属于这个季节。广州,我来了。
接机的地点已经人头攒动,“江苏交易团”的牌子边汇集着江苏的老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跟着“江苏交易团”牌子走,去找江苏交易团的大巴,40分钟后,它要把我们都载到先烈南路的华泰宾馆,听说几十年来,这里都是江苏交易团的大本营。
广交会的前两天照例是布展。这时的会场上下,摊位内外,源源不断的是从各地蜂拥而来的纸箱、木箱或泡沫箱。白天要做牛做马,爬上爬下,布置属于自己的3×3=9m2的小小的摊位。此时,自己是搬运工,也是设计师,在局促的空间里安排着样品,累,然而快乐着。’晚上吃饱喝足后,我们一个个趿着拖鞋,沿着热闹的街结伴而行。广州是座甜蜜的城市,街边拥挤着无数的甜食、蛋挞、双皮奶、木瓜和随处可见的龟龄膏,你可以体会到不同的风味和风情。听着异乡的口音,感觉着热带喧沸的气氛,半年的小别重逢,风景依旧,让人倍感亲切。路上还会遇见许多和我一样千里迢迢赶来广州的各路参展人员,同在这天涯相见;遇到旧时同事也不足为奇,此时此地的广州,总会有说不尽的他乡故知。
展会上,丢三拉四是常有的事,或者发现某些资料缺失,或者报价还差几页……开始的几天惶惶不可终日,却又精神“亢奋”,睡眠当然严重缺失,晚上从未在12点前睡过。清晨我还是醒得很早,打好领带,挂着身份吊牌,被“命运”牵进展馆,开始一天的生活和战斗。这时的广州,是一座命运的城市。我在小小的摊位上等待着,期待遇见某个客人,敲开某扇门。布满格子摊位的过道上,每天人如潮水,形形色色的客商来来往往,我递上微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说洋文的小贩。平时内敛的我,此时却展现出双子座性格的另一面,张扬而外向。有时,我会跳出摊位,谁看我的产品,我就把他们拉进来;我甚至“职业病”发作,开始在地铁、街头和老外点头微笑,开始“变态”地“搭讪”和交换“片片”。澳大利亚的客人Brian是在安检排队时认识的,当我用澳州的方言和他打着招呼,他很诧异,因此过来我的摊位,后来竟然做成10多万美元的生意。
沿着每条走廊,机会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知谁会抛出怎样的价格,谁又会藏着怎样的产品。但是我知道,不远的地方一定藏着竞争对手,而我一定要战胜他们。最后一两天生意清淡的时候,遇见走累的老外,我也会“不怀好意”地招待他们小憩。同事们中有个笑话,进摊位的口语应该是“Card,please(请把你的名片给我)”。会不会达成生意?这不重要,他们是命运安排我们相见的人,而我就是在10号园艺馆,在三楼的某一个摊位,那个等待命运的人。
当飞机呼啸着脱离跑道,我的心也翱翔万里,飞去南方的“命运”之城——广州。当飞机缓缓降落,还在滑行,我放开安全带,开始遥遥地眺望这座城市。此时的南京还是乍暖还寒,而这里已经是夏天。清新的风簇拥而来,我贪婪地呼吸着南方特有的湿润的空气。我想,我属于这里,属于这个季节。广州,我来了。
接机的地点已经人头攒动,“江苏交易团”的牌子边汇集着江苏的老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要跟着“江苏交易团”牌子走,去找江苏交易团的大巴,40分钟后,它要把我们都载到先烈南路的华泰宾馆,听说几十年来,这里都是江苏交易团的大本营。
广交会的前两天照例是布展。这时的会场上下,摊位内外,源源不断的是从各地蜂拥而来的纸箱、木箱或泡沫箱。白天要做牛做马,爬上爬下,布置属于自己的3×3=9m2的小小的摊位。此时,自己是搬运工,也是设计师,在局促的空间里安排着样品,累,然而快乐着。’晚上吃饱喝足后,我们一个个趿着拖鞋,沿着热闹的街结伴而行。广州是座甜蜜的城市,街边拥挤着无数的甜食、蛋挞、双皮奶、木瓜和随处可见的龟龄膏,你可以体会到不同的风味和风情。听着异乡的口音,感觉着热带喧沸的气氛,半年的小别重逢,风景依旧,让人倍感亲切。路上还会遇见许多和我一样千里迢迢赶来广州的各路参展人员,同在这天涯相见;遇到旧时同事也不足为奇,此时此地的广州,总会有说不尽的他乡故知。
展会上,丢三拉四是常有的事,或者发现某些资料缺失,或者报价还差几页……开始的几天惶惶不可终日,却又精神“亢奋”,睡眠当然严重缺失,晚上从未在12点前睡过。清晨我还是醒得很早,打好领带,挂着身份吊牌,被“命运”牵进展馆,开始一天的生活和战斗。这时的广州,是一座命运的城市。我在小小的摊位上等待着,期待遇见某个客人,敲开某扇门。布满格子摊位的过道上,每天人如潮水,形形色色的客商来来往往,我递上微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说洋文的小贩。平时内敛的我,此时却展现出双子座性格的另一面,张扬而外向。有时,我会跳出摊位,谁看我的产品,我就把他们拉进来;我甚至“职业病”发作,开始在地铁、街头和老外点头微笑,开始“变态”地“搭讪”和交换“片片”。澳大利亚的客人Brian是在安检排队时认识的,当我用澳州的方言和他打着招呼,他很诧异,因此过来我的摊位,后来竟然做成10多万美元的生意。
沿着每条走廊,机会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知谁会抛出怎样的价格,谁又会藏着怎样的产品。但是我知道,不远的地方一定藏着竞争对手,而我一定要战胜他们。最后一两天生意清淡的时候,遇见走累的老外,我也会“不怀好意”地招待他们小憩。同事们中有个笑话,进摊位的口语应该是“Card,please(请把你的名片给我)”。会不会达成生意?这不重要,他们是命运安排我们相见的人,而我就是在10号园艺馆,在三楼的某一个摊位,那个等待命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