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状及几点思考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总结了广西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现状,并从建立法规、共享方式、人员培训等几方面对共享工程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2002年起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工程建设八年以来,已基本形成了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1]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做为全国共享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基层广大群众的欢迎,服务颇见成效。但由于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创新工程,在建设过程当中无经验可循,不可避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下面就如何更完善地建设广西文化共享工程作一些探讨。
  1、广西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现状
  1.1分级建点形成网络
  至2009年12月,全广西共建文化共享工程乡镇级以上支中心467个,其中省中心2个(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市级支中心14个(含南宁市少儿馆),县级支中心(含市辖区)86个,乡镇基层点365个;村级服务点是随着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点的铺开进行建设,现1万多个远程教育点内均可看到共享工程资源。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广西绝大部分市、县、乡、村的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1.2资源为主特色建设
  广西共享工程的资源建设工作,近三、四年来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特色资源的选取、建设标准的应用、资源版权的解决方面都做得比较规范,资源建设的成果也比较显著。
  2006年,广西被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确定为西部地区资源建设的试点省份之一。中央财政专门给广西划拨了550万元西部地区数字资源建设经费。在试点资源建设中,广西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指南的要求和广西的实际情况,由广西分中心做为总承担者,联合广西桂林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柳州市图书馆和北海市图书馆,选择确定与国家文化共享工程试点资源建设相对应的地方戏剧、优秀电影、北部湾海洋养殖等内容,向文化部申报了《经典影片》等17个资源建设项目并获准建设。由于广西建设的资源注重突出特色,标准规范,合理解决版权,适用性较强,品质优良,在2008年9月北京召开的文化共享工程试点资源建设项目验收会议上,广西所建资源项目基本通过验收,并得到专家们的高度好评。
  至2009年12月,广西共已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游记、经典影片等广西地方性、民族性数字资源约1TB。
  1.3合作共建 资源共享
  2008年开始,广西分中心还采用VPN技术,使县级支中心能共享省级中心的资源,大大节约了资源采购成本,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被当年到广西督导共享工程工作的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十二督导组认为是广西共享工程工作的一大亮点。
  1.4加强培训提升技能
  随着“共享工程”的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触角已延伸至乡镇和社区,大量的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文化共享工程主要依托图书馆进行建设)。通过培训和实践,多数基层中心的工作人员已能独立进行系统的操作和维护;随着资源加工和网页制作的需要,南宁、柳州、北海、灵川、北流、灵山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字处理、图片处理、多媒体制作的技能不断提高。随着服务工作的拓展,利用网络查询信息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共享工程的实施,在客观上培养建设了一支适应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队伍,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1.5针对服务发挥效益
  强化资源利用,提升传播效率,让群众充分享用共享工程的文化大餐,是工程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现广西大部分基层中心均能充分利用现有共享工程设备和资源,结合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各级支中心通过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军营、走进广场,播放电影、科教片、舞台艺术和知识讲座等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资源;利用文化共享设备和资源为农民提供种养、病虫害防治、供求信息等农业技术信息;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开展计划生育、移民搬迁安置、新农村文化建设等宣传,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好评。
  2、几点思考
  广西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建点虽多,但各点如何管理、如何服务没有统一标准,各施各法,有些基层点的共享工程设备被借用挪用,甚至还有个别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被当地误认为是经营性网吧而被关闭;共建共享范围不够广,与农民生活较密切的农业知识资源较为缺乏;工作人员素质离工作要求还有差距,有待提高。鉴于此,广西共享工程工作,还需在建立法规、共享方式、人员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2.1建立法规。共享工程如何建点、如何采购设备及资源、如何维护、如何服务,应建立一套成文法规。有法可依,各上级领导才能更好地支持、指导共享工程工作;各分中心、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的开展服务时才能更有章法、更规范。
  2.2拓展共建共享的范围。目前,共享工程主要强调与中小学远程教育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共建共享,在此建议还可重视与农业部门的共建共享。因为当下共享工程更需要在广大乡镇、农村发挥作用,需要给农民们提供更新、更多的科技种养知识,但共享工程现有的科技种养资源相对单薄,且技术更新较为缓慢。而农业部门拥有最新的科技种养技术,且肩负免费向农民推广的职责。若共享工程能与农业部门共建共享,把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数字化,通过共享工程的服务平台向农民播放,同时提供专家网上咨询等服务,那么,不但最新的科技能得到及时传播,服务的人群亦可几十倍、几百倍地扩大,发挥良好的效益。
  2.3加强培训。培训工作现在已成为共享工程工作的重点之一。再先进的设备,再丰富的资源,如果没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对其加以利用、传播,也是形同虚设。虽然在客观上,共享工程的开展已经使各基层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电脑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与共享工程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中心所在地的领导,甚至是共享工程的工作人员对共享工程的认识还不足,不够重视,把共享工程放于边缘地位。共享工程的骨干人员常被抽调做其他工作,或者由于工作人员本身的懈怠,难于为群众提供完善服务。二是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原因,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需注意:1,培训时不但要培训技术,首先要培训思想。不但要培训工作人员,还要“培训”领导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利用共享工程的工作业绩,使领导者真正意识到共享工程的重要性,才能为共享工程的有效開展提供大力支持。对于工作人员,更需提高其思想认识,才能使其尽心尽意为共享工程服务。2、逐步深化分级培训的模式,省培训市或县,县培训乡,乡培训村。3、由于基层工作人员普遍技术底子较薄,除了对同一问题需反复培训之外,还需通过在上层中心直接面授、到基层现场答疑、视频教学等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其系统维护、操作的能力,才能为共享工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共享工程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由部门组织实施的一个文化项目转变为由党中央和国务院主导、多部门共同推动的重大文化工程。我们相信,在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地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落实措施,广西一定能把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张彦博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图书馆建设2008(2)■
其他文献
今年是我的父亲开国上将苏振华诞辰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打开相册,再次翻看35年前我和父亲的一张合影,不禁心潮澎湃,仿佛时光倒流,往事历历在目,父亲那慈祥略带一份为儿子感到骄傲的目光,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  1977年,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人们久久盼望的安定局面终于来到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人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人们憋足了劲,都想在最短的
1946年9月22日,李作之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南江桥(现南江镇)幕阜山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3年,李作之考入平江县一中。在高中学习阶段,他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特别是语文成绩。他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宣读。他爱好篮球、游泳、二胡、笛子等。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解放军汽车第三十七团司训队学员、班长、排长,总后勤部装备部四处助理员,总后军械车船部四处助理员,总后军政干校学员,总后军械车船部八处助理学员
难忘那个晴朗凉爽的秋日,首都北京。道路两旁的阔叶树上早已披红挂黄,把古城装点得格外漂亮。  2003年10月5日,我与《解放军报》资深编辑曾凡华、作家孙泱等几位老战友前往拜见华国锋。我们按约定的时间准时来到了华国锋的寓所,只见华国锋的儿子苏斌和秘书早已守候在大门口。据说华的住宅原是清朝一位王爷的府邸,华国锋一家在此已住了多年。华国锋的寓所客厅是一个比较狭长的房间,靠南摆放着沙发和茶几,北面有一座门
目的探讨双颌前徙术+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治疗所起的作用。方法对1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