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环境卫生学》混合式教学研究及其效果评价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dt2530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2018~2020年参加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的预防医学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考生采取传统教学,2019年考生采取混合式教学,2020年考生采取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果:学生采取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平均成绩均高于传统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均高于广西区内学校和全国成绩(P<0.05);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优化,学生的掌握率逐年上升,也高于广西区内学校和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基于网络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对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过继经母牛分枝杆菌雾化免疫后的γδT细胞对哮喘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TCR-β-\'小鼠分别经生理盐水和母牛分枝杆菌雾化后γδT细胞悬浮液;将3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A组、B组、C组、D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为哮喘模型对照组,C组为过继经生理盐水雾化后的γδT细胞对照组,D组为过继经母牛分枝杆菌雾化免疫后的γδT细胞预防组;B组、C组、D组均用鸡卵清蛋白(OVA)常规制备哮喘模型,C组、D组都在第1次腹腔注射OVA前10 min及第1次雾化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其中24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于足背部切除面积约为1 cm×1 cm的全层皮肤组织建立DFU模型,随机分为DFU组、DFU+术前术后注射组和DFU+术后注射组.剩余24只大鼠仅在相同位置作溃疡创面,随机分为普通溃疡组、普通溃疡+术前术后注射组、普通溃疡+术后注射组.术前术后注射组于皮肤缺损术前2d至术后21d在创面局部注射银杏叶提取
目的:探究胃癌外泌体miR-221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并鉴定人胃黏膜细胞GES-1、人胃癌MGC-803、MKN45细胞分泌的外泌体(GES-1 exo、MGC-803 exo、MKN45 exo),qRT-PCR检测miR-221在GES-1、MGC-803、MKN45及其外泌体中的表达,将10 μg/mL GES-1 exo、MGC-803 exo、MKN45 exo以及等体积的PBS与人成纤维细胞(HKF)共孵育后,qRT-PCR检测HKF细胞中MMP-9、α-SMA、Fib
目的:探索小窝蛋白(Cav)-1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带状闭合蛋白1(ZO-1)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EC-5i并构建血脑屏障模型.以不同浓度的NMDA孵育HBEC-5i,并观察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细胞分别用NMDA受体(NMDAR)拮抗剂MK-801或Cav-1抑制剂Daid-zein预处理后再用NMDA孵育.蛋白免疫印记(westem blotting)法检测ZO-1、Cav-1及p-Cav-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烫伤大鼠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建立烫伤大鼠模型,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烫伤组、原花青素高剂量组、原花青素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原花青素+VEGF抑制组,每组20只.记录各组大鼠1d、5d、10d、15d、20 d创面愈合情况;统计各组上皮出现时间/完全愈合时间;选取15d的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
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TCGA、GTEx和GEO等外文数据库中CEBP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值,对3727例癌样本和3204例非癌样本进行综合分析,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在肝细胞癌细胞系(Huh7)和正常肝细胞细胞系(L02)中CEBPA的表达,免疫组化技术验证9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90例癌旁组织CEBPA的表达情况.结果:公共数据集分析结果显示,CEBP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非癌组织(SMD=0.51),
广西医科大学是全国首批开展订单定向医学生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之一,2010年始承接国家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任务.经过10余载探索创新,以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建立“2+1.5+1.5”人才培养模式、增设全科医学特色课程、规范建立多层级实践教学基地网络、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成立全国首家全科医学院、搭建多利益方合作平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并实践了特色鲜明的“一核四驱”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体系,即围绕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为核心,从教学组织驱动、教学质量驱动、“三全育人”驱动及医教协同驱
目的:研究黑骨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黑骨藤组.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脊髓损伤组建立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黑骨藤组建立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给予20 mg/kg黑骨藤乙醇提取物.术后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量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并通过斜板试验最大角度来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损伤段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
目的:探讨自制秋水仙碱缓释微丸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模型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秋水仙碱缓释微丸.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片剂组和缓释微丸组,每组6只.片剂组将秋水仙碱片研磨成粉,水溶后灌胃给药,缓释微丸组通过特制的灌胃器给予秋水仙碱缓释微丸,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d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用尿酸钠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比较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目的:分析血清淋巴管生成因子[1-磷酸鞘氨醇(SI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3例DN患者,于首次到院接受治疗当天早晨检测血清淋巴管生成因子及肾脏损伤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依据治疗6个月肾功能分期分为进展组(39例)与未进展组(8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血清淋巴管生成因子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血清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