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挥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的带动力。在过去的五年里,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发挥着持续的作用,连续三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在稳步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着明显的升级趋势。
我国的汇率波动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同样与我国的汇率紧密联系,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起逐步进入汇制改革阶段,即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参照一揽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相应的浮动和调整,从2005年后进入了上升期,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也逐步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得出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传递渠道、收入渠道以及财富效应渠道来影响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指的是不同种类的消费产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是衡量居民消费质量的有效指标。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用品方面的支出占比明显下降,在居住、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取得了上升,尤其是居住方面呈现快速增长,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动。但是我国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比仍然较高,在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等关乎我国居民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方面的支出占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模型建立和数据选取
1.模型建立。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样本跨度从2005-2020年。构建PVAR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31個省,t为时期,p表示模型的滞后阶数;Yit是被解释变量,本文中指的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指数;Xit-j代表引入的解释变量,本文中分别代表汇率变动及其影响的三个传递渠道,即人民币汇率、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
2.数据选取。本文运用的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表示人民币汇率,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基期100年=100);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用消费价格指数(2010年=1)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影响,来表示收入传递渠道;使用城镇人均居民财富值来表示汇率财富效益传递渠道,居民人均财富值是居民人均金融财富和居民人均房地产财富之和,居民人均金融财富=各省市GDP中的金融部分/各省市人口,居民人均房地产财富=各省市GDP中房地产部分/各省市人口。最后,将所有指标进行对数变换,得出主要特征值。一般,标准误越大,表明变量数据分布越离散,得出数据表明,居民人均财富的标准误最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指标数值分布相对离散,本文所引用的该数据没有将城乡分开,因此造成了一定的误差。
pvar模型建立
1.数据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了LLC检验方法进行同质单位根的检验,对五个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同时运用IPS检验方法进行异质单位根的检验,观察p值是否大于0.1,若大于0.1,则拒绝原假设,数据不平稳。这五个变量的原序列并不都是平稳的,IPS检验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这两个变量序列数据不平稳。Stata中检验结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这两个变量数据呈现不平稳,于是将各个变量数据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再进行IPS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数据平稳,即差分后的序列数据满足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所要求的平稳性。
2.模型最优滞后期的确定。本文运用Stata软件对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数进行了检验,按照出现标星次数最多的选择标准,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序列单位根都在单位圆内,确定本文p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
3.格兰杰因果检验。消费结构的价格传递渠道和收入渠道通过了格兰杰因果检验,两项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22,都小于0.05,即消费结构的价格渠道和收入渠道是显著存在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价格指数是消费结构信息熵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同时人民币汇率是居民人均财富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居民人均财富却不是消费信息结构熵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财富效应渠道影响消费结构的作用并不明显。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消费结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全国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消费结构有显著的正影响。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消费结构改善产生正的影响,即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推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2.人民币汇率对人均财富的影响。全国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人均财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外资本纷纷流入国内,主要流向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推动我国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所以短期内会呈现出正向相应,但是人均财富的快速增长对于消费结构的改善有着负面影响,该影响在本文中不显著。
3.人民币汇率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全国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消费价格指数有显著的负影响。即人民币汇率上升,消费价格指数下降。这一结果是基本符合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的:一方面,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小幅升值,使得进口产品的消费价格降低,对于国内产品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另一方面,进口的原材料即资本品价格相对下降,对于运用国外资本品进行生产国内产品的厂家来说,生产成本降低最终国内产品价格降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即消费价格指数降低。
4.人民币汇率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从参数估计结果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显著的正影响,这同样和传统理论分析结果方向一致;即人民币汇率上升使用进口资本品生产国内产品的厂商生产成本下降,进而会增加厂商利润,相应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最终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
脉冲响应分析
1.消费结构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脉冲响应。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推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即人民币升值会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指数一个正的冲击。本文中人民币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在第二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在三到四期时逐渐消失。响应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在短期内能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2.人均财富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脉冲响应。人民币汇率变动冲击,促使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富迅速增加,该影响在第一期達到了最大,随后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资本纷纷涌入国内市场,流向房地产和金融行业,推动以上两个行业的迅速繁荣,短期内我国居民人均财富会迅速增长,影响显著。长期来看,房地产对于大部分地区是刚需,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是生所必需的,并不属于投资品,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并不能给我国居民带来实际的财富收入。同时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居民很难从中获得持久的财富收入,综合这两种考虑,在长期这种财富效应并不能持续,甚至会有负面的影响。
3.消费价格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脉冲响应。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下降,该影响在第一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消失。然而,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汇率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方向是不明晰的:一方面,我国进口产品中奢侈品占比较高,而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低;另一方面,我国以出口为主,这都削减了汇率升值降低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PVA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价格传递渠道和收入传递渠道中,人民币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升值会通过这两个渠道推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在短期内对城镇居民财富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财富效应渠道确会造成消费结构的恶化,结果并不是非常显著。这正是我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我国的财富效应渠道对消费结构的改善影响很微弱。
我国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但目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消费仍然要继续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带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政府要积极寻找新型消费增长点,引导居民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型。
人民币汇率上升能够通过价格渠道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政府可以要把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在一个适合的水平,控制消费价格指数过快增长,来推动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同时我国要重视汇率对财富效应影响这一传递渠道,逐步打通这一渠道影响,不断地完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机制,以推动居民人均财富的稳定实际增长,最终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德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齐河县管理部)
我国的汇率波动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同样与我国的汇率紧密联系,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起逐步进入汇制改革阶段,即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参照一揽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相应的浮动和调整,从2005年后进入了上升期,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也逐步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得出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传递渠道、收入渠道以及财富效应渠道来影响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趋势分析
消费结构指的是不同种类的消费产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是衡量居民消费质量的有效指标。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在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用品方面的支出占比明显下降,在居住、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取得了上升,尤其是居住方面呈现快速增长,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动。但是我国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比仍然较高,在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等关乎我国居民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方面的支出占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检验
模型建立和数据选取
1.模型建立。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样本跨度从2005-2020年。构建PVAR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31個省,t为时期,p表示模型的滞后阶数;Yit是被解释变量,本文中指的是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指数;Xit-j代表引入的解释变量,本文中分别代表汇率变动及其影响的三个传递渠道,即人民币汇率、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
2.数据选取。本文运用的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表示人民币汇率,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基期100年=100);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用消费价格指数(2010年=1)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影响,来表示收入传递渠道;使用城镇人均居民财富值来表示汇率财富效益传递渠道,居民人均财富值是居民人均金融财富和居民人均房地产财富之和,居民人均金融财富=各省市GDP中的金融部分/各省市人口,居民人均房地产财富=各省市GDP中房地产部分/各省市人口。最后,将所有指标进行对数变换,得出主要特征值。一般,标准误越大,表明变量数据分布越离散,得出数据表明,居民人均财富的标准误最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指标数值分布相对离散,本文所引用的该数据没有将城乡分开,因此造成了一定的误差。
pvar模型建立
1.数据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了LLC检验方法进行同质单位根的检验,对五个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同时运用IPS检验方法进行异质单位根的检验,观察p值是否大于0.1,若大于0.1,则拒绝原假设,数据不平稳。这五个变量的原序列并不都是平稳的,IPS检验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这两个变量序列数据不平稳。Stata中检验结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这两个变量数据呈现不平稳,于是将各个变量数据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再进行IPS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数据平稳,即差分后的序列数据满足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所要求的平稳性。
2.模型最优滞后期的确定。本文运用Stata软件对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数进行了检验,按照出现标星次数最多的选择标准,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序列单位根都在单位圆内,确定本文p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
3.格兰杰因果检验。消费结构的价格传递渠道和收入渠道通过了格兰杰因果检验,两项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22,都小于0.05,即消费结构的价格渠道和收入渠道是显著存在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价格指数是消费结构信息熵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同时人民币汇率是居民人均财富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居民人均财富却不是消费信息结构熵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财富效应渠道影响消费结构的作用并不明显。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消费结构影响
1.人民币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全国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消费结构有显著的正影响。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消费结构改善产生正的影响,即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推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2.人民币汇率对人均财富的影响。全国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人均财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汇率上升,外资本纷纷流入国内,主要流向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推动我国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所以短期内会呈现出正向相应,但是人均财富的快速增长对于消费结构的改善有着负面影响,该影响在本文中不显著。
3.人民币汇率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全国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消费价格指数有显著的负影响。即人民币汇率上升,消费价格指数下降。这一结果是基本符合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的:一方面,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小幅升值,使得进口产品的消费价格降低,对于国内产品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另一方面,进口的原材料即资本品价格相对下降,对于运用国外资本品进行生产国内产品的厂家来说,生产成本降低最终国内产品价格降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即消费价格指数降低。

4.人民币汇率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从参数估计结果来看,人民币汇率滞后一期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显著的正影响,这同样和传统理论分析结果方向一致;即人民币汇率上升使用进口资本品生产国内产品的厂商生产成本下降,进而会增加厂商利润,相应提高工资收入水平,最终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
脉冲响应分析
1.消费结构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脉冲响应。人民币汇率升值会推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即人民币升值会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指数一个正的冲击。本文中人民币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在第二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在三到四期时逐渐消失。响应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升值在短期内能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2.人均财富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脉冲响应。人民币汇率变动冲击,促使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富迅速增加,该影响在第一期達到了最大,随后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资本纷纷涌入国内市场,流向房地产和金融行业,推动以上两个行业的迅速繁荣,短期内我国居民人均财富会迅速增长,影响显著。长期来看,房地产对于大部分地区是刚需,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是生所必需的,并不属于投资品,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并不能给我国居民带来实际的财富收入。同时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居民很难从中获得持久的财富收入,综合这两种考虑,在长期这种财富效应并不能持续,甚至会有负面的影响。
3.消费价格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冲击的脉冲响应。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下降,该影响在第一期达到最大,随后逐渐消失。然而,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汇率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方向是不明晰的:一方面,我国进口产品中奢侈品占比较高,而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低;另一方面,我国以出口为主,这都削减了汇率升值降低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结论与建议
PVA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价格传递渠道和收入传递渠道中,人民币汇率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人民币升值会通过这两个渠道推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在短期内对城镇居民财富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财富效应渠道确会造成消费结构的恶化,结果并不是非常显著。这正是我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我国的财富效应渠道对消费结构的改善影响很微弱。
我国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但目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消费仍然要继续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带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政府要积极寻找新型消费增长点,引导居民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转型。
人民币汇率上升能够通过价格渠道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政府可以要把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在一个适合的水平,控制消费价格指数过快增长,来推动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同时我国要重视汇率对财富效应影响这一传递渠道,逐步打通这一渠道影响,不断地完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机制,以推动居民人均财富的稳定实际增长,最终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德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齐河县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