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道中寻求职业幸福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st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教材、教案和教育名著,在教师的案头和床头常常还存放着一些文学作品或教育类之外的报纸杂志,繁忙工作之余偶或一读以转换心境,放飞心情;明明知道写诗、绘画不能算作晋升职称的业绩,有的人却偏偏乐此不疲,依此修身怡情;每到周末,他们会干脆利落地处理完“周周清”事务,揣着自己的“双休计划”急不可待地离开校园,直奔自己的生活世界。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碎片”,使笔者一直认为处于身心俱劳下的中小学教师们,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更具有追寻职业快乐和人生幸福的内在需求。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人的层次需求”一说同样适用于教师,经济社会追求幸福的世风也会影响到校园里的教育工作者。当低待遇且得不到保障的景况渐成过去、经济地位提高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当生存和安全得到足够保证、进入到被人尊重的精神层次时,为了不“落伍”,还很有可能返过头来,继续谋求物质利益,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按照各自选择的思路,极力进行“幸福突围”的也大有人在。一些人走的是“内涵发展”之路。在我们身边的确有许多教师从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方面探索路径。开始的时候,他们是专业根基不深的职业新手,但在个人、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基本停止增长,而集中精力从读书、辅导、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入手,特别用心用力,不懈追求,实现超常规发展。几年以后在教学教研上有突出的业绩,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称赞,在政府重视人才和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下,他们实至名归地得到职评、荣誉及各类评选的优待。这时,他们就享受到劳动的尊严,享受到职业的幸福。当然这条路走起来会更加艰辛、更加漫长,行走的时候要有毅力、有韧性、有耐性,经得住寂寞、挫折、心理压力和时间的打磨,属于先苦后甜,或“痛并快乐着”的那种幸福。还有一些人热衷于“外围突破”策略。在专业成长之外寻求个人生活幸福。例如,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的一些教师设法调入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学校,虽然专业素养和工资待遇没有多大变化,但可以享有更好的交通、工作和生活条件;而身在“好学校”的,往往通过压缩工作时间和精力投入,实施自我减压,获得一些现代人难得的“轻松”和“闲暇”,或者,进行课外辅导,获取经济利益来平衡心理,“弥补”流失的幸福。那些想方设法从教育系统“借调”或“转行”到行政或其他事业部门的,更是跳跃式的“突围”了。不过,这些做法中有一些与常规相背离,不一定走得通,更无什么普适意义。
  什么是幸福?幸福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和人生状态?对这个命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并不少见,答案也各有千秋。社会学家说:幸福=感恩 知足;科学家说:幸福=个性 需要 满足;经济学家说:幸福=效用/欲望。他们试图从不同的专业领域,提示幸福的来源、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把难以量化的幸福问题明晰化和公式化,似乎都有道理。但是,如若抛弃其他因素,循着这个公式去追求幸福,又似乎路途迷蒙。从我们所处的平凡的生活实际看,幸福就是需要有一定的生活质量作基础,它需要通过我们的劳动去创造;幸福还是一种美好的精神状态,它需要通过我们的修养去体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信奉而世代传承的幸福观,教师更乐于躬行。教师作为特别的知识分子群体,之所以被社会尊崇,不仅在于它不断为下一代的人生幸福奠基,而且有着开拓幸福空间的能力,并能在有益于他人与社会的劳动与奉献中找到幸福的源泉。身处的社会环境和身负的责任与使命,注定了教师不能在盛行的物质主义中寻求幸福,也不能在脱离职业本位的个人主义中获得真正的职业快乐,教师的幸福只能在社会责任担当的前提下、在利人益己的方向上获得,这个路径就是师道。在各级政府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也应该循着师道的路径,在为下一代人生幸福奠基的同时,自己也感染着幸福。
  在师道中寻求幸福,教师就要成为专业突出、富有尊严的人。当今,尽管人心有些浮躁,但更多的人始终对具有专业特长并以此服务社会的人心存敬慕。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理应成为有深厚学识修养和专业特长的人。然而,随着教育智能的普及,教师的专业性正在受到严峻挑战。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或者学得慢就有可能在专业上失守。教师获得专业成长,不能依赖自己已有的较高学历,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有组织的培训进修,而要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和常态。首先是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专业书,读前沿性的专业期刊,热爱读书的人认为:读书需要一种心态,那就是虔诚和吸纳的心态;读书需要一种姿态,那就是开掘、发现的姿态;读书还需要有一个方向,那就是专业或者研究主题的方向。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释放。其次,离不开研究。通过持久的深钻细研,使自己在某一方面获得长足进步。有一位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30年如一日地研究学生,反思和改进课堂,写出了上百万字的教育随笔和师生“心语交流”,不仅教学质量高,自己也成了学养深厚的学者型老师,先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省教育专家。至今已年近60,仍然坦然淡定地站在讲台上。
  在师道中寻求幸福,教师就要成为堪称榜样、被人敬重的人。这几年看到过许多青年教师,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高校毕业后曾经连续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在学历之外又具备了丰富的教育实践能力。但考取入编资格后,开始处理个人“成家”的当务之急,而人之常情的买房购车,很快就使他们成为实实在在的房奴和车奴,这样工资显得低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显得重了,自己也渐渐失去干事创业的沉稳和耐心。工作上满足于平凡,只是个教学能手,还不能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教师职业本身受人尊重并不能说明教师就是社会的榜样,要成为社会的榜样,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那就是“幸福地奉献”,其次要有突出的成就,那就是“欣慰地收获”。万玮老师说:“当一名教师进入到一定的状态之后,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教育,甚至有的时候,他不需要说什么,也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在孩子们中间一坐或一站,就已经散发出教育的魅力了。”这其实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更是修养的结果。教师的道德还应体现于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除了教育好学生,还要赡养好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善待和影响每一个人,在社会上,能让人从道德情操上认出他教师的身份。突出的成就来自长期不断的努力,这种努力又被广泛认可。有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说每到教师节和元旦、春节,她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卡,这些学生有的是企业里的技工,有的是大学老师,看着他们写的字,想着他们的童年,她就感到莫大的幸福。还有一位中学教师,在岗时一直都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但是特别善待学生,教法非常灵活,教学质量很高,退休几年了,还被几所学校争着聘请。
  在师道中寻求幸福,教师就要成为身心健康、精神愉快的人。基层学校的教师常常十分繁忙,一种情况是,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大量辅导、教研等必要工作和临时性事务,往往不能按计划实施个人的学习和研究,有时甚至忙得“顾不上给学生上课”,形成教师心理上的“责任性焦虑”和“繁忙的空虚感”;再一种情况是长期超时超重工作,损伤了身体健康,多种慢性病缠身,远不到退休年龄就不能适应教学工作。在要求教育管理尽量改善这一状况的同时,教师自身更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和事业。一位特级教师说:“要用心教而不是用力教,以教育智慧提升教学效率,让学和教都尽量变得快乐轻松。”而他自己58岁的时候,仍安居偏僻的农村小学,满怀热情和信心地担任着高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深受学生爱戴,教学成绩也一直领先。同时,培养自己健康的爱好,参加体育活动,发展专长,在健心的同时也使身体得到有效锻炼。许多教师谈起周有光、钟南山、谢家麟这些大德养寿的专家学者,无不倍感敬慕。201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周小燕老师,94岁高龄还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上,她说:“尽管我已经90多岁了,但我的艺术生涯就像刚刚踢完足球的上半场,我还要踢下半场。”我们不仅需要学习他们的为师之道,还要学习他们的做人之道,使自己成为有情怀、有追求、有强健精神气质的人。
  
  (作者单位:河南济源市大峪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而且关系到是否能够应对国内外各种思潮和错误思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应从话语价值体系、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传播体系三个维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建设。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话语权 建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有与之地位相称的话语权  
平遥古城城墙历经2700多年完好无损,“距离”展现了让人惊奇的管理魅力。古城墙由泥土夯实,外部全由砖砌成。城墙每隔一段距离,总有一条青砖镶嵌的凹槽,从城墙顶直通墙底,这些凹槽自然成为城墙间的“距离”,也自然担负起“管理”“呵护”的职能———春夏秋冬,即使热胀冷缩,城墙也缩放自如;下雨时也可以及时缓解雨水对墙体的冲刷和侵蚀……  其实,“距离”的管理魅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铁路工人要在铁轨之间预留“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阅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解读  1.重视读写结合  阅读过程中读写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读透一段话,找出这段话可以模仿,可以借鉴的地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大面积进行说话训练,最好能辅以图片,最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为了实现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重视分析阅读理解过
民艺学区别于其他类别艺术研究,其在必要的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特性的探讨。作为本地民间手工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芜湖通草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但因其工艺繁
本文阐述了依法行政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政治稳定以及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依法行政的先天不足和现实缺陷,并结合我国实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