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想要提高运动员柔韧性水平,要让他们感受到柔韧性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灵活以及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了解到柔韧性对于促进运动后的恢复,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增强运动员自尊心和自信心上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热情,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运动心理的保证。这就要求教练员具有高度的韧性,加上准确、简明的解释,对运动员一步一步的指导,进行合理和正确评价,在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素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运动员在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柔韧性;体育心理;自信心
柔韧性对于运动员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制约着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并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因此,科学的进行柔韧性训练是特别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对柔韧性练习和运动员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发现如何让柔韧性的训练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双向的提高即:在提高他们柔韧性的同时,增强他们涉足运动的信心和热情,并促进其运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一、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好处
要按照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柔韧性训练。进行柔韧性训练的目的是拉长肌肉、加强关节和肌肉的弹性。以此同时韧带韧性加强还会提高体育训练的质量。
(1)增大运动幅度,增强人体对各项活动的支配能力,让运动动作更加的精确和完美,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2)让脑部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更加的敏感,让加入到训练中的肌肉细胞更加的活跃,经过充分放松后再进行训练可以减少对主动肌工作的阻碍。这对肌肉力量的加大和爆发力的增强很有好处。
(3)较大的动作幅度,可以让肌肉的发展更加的均衡,对调动整块肌肉参与到训练中非常有效果。
(4)柔韧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还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二、柔韧性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体育心理发展的影响
(1)思想因素。根据有关调查,国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柔韧性的差距也较大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成为运动员之前,没有得到专门的培训,使他们对柔韧性的认识不准确,也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对于练习方法几乎是一窍不通,较低水平的柔韧性对他们身体素质的发育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样体能也不会太好,这些人在体育运动中和其他人相比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当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定的抗拒感和焦虑心理。表现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心情烦躁,没有心情去锻炼,亦或者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三心二意,这样严重的制约了体育运动员技能水平的提升。
二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柔韧性练习有误解。大多数运动员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要是不能迅速掌握这项技能,他们会认为他们没有运动细胞或者认为这个项目不适合自己。再加上教练员一般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运动员的心理教育上,往往是重点培训运动员的项目训练。特别是在运动员在上学时要应对应试教育也导致了他们不爱运动的习惯。成为运动员后,身体柔韧性练习又面临着不重视的局面,他们自己也会进行心理上的暗示:认为自己“老”了,错过了柔韧性训练的最佳时机,即使进行柔韧性的训练也不会再增加自身的灵活性,从而否定柔韧性的锻炼,或用消极的心理对待柔韧性训练。有的运动员怕苦怕累,一些运动员在开始柔韧性训练的时候怕疼而不敢加大训练的力量和时间,不能专心致志的进行柔韧性训练。这些情况的出现对于运动员的技能水平的提升都是致命的。
(2)生活与体育习惯因素。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练员让运动员体会到柔韧性练习带来技能水平显著的增加,或者让他们体会到柔韧性的训练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灵活性有明显的提升,他们将会提高参与训练的热情,积极加入到柔韧性的训练之中。例如,参与足球的运动员拉伸和柔韧性练习,要想让他们表现出认真的训练柔韧性态度,必须要他们了解到或者直观的体会到柔韧性带来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身体素质上的进步。对于健美操项目的运动员来讲,要让他们知道通过柔韧性的训练使之灵活性有了显著地增加,不仅会增加健美操动作的幅度,更展现出自己曼妙的身姿,让运动更加有突出的艺术表现,还可以帮助自己提升气质,这样就可以更加坚定他们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决心和信心。
三、相关建议
由于缺乏系统的柔韧性训练和正确的指导,从而导致运动员整体体能呈下降趋势,最为严重的就是灵活性。灵活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影响到体育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可以增加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以及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还可以能增强竞技选手的信心和热情,促进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1)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标准的示范是教练员所必须具备的,同时还要加上耐心的指导让运动员切实的认识到柔韧性对自身体育技能提升的帮助,提高运动员对柔韧性训练的进取精神,克服消极对待的心理,破除柔韧性训练无用论的传统认识,树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构建自我价值的实现。
(2)合理的柔韧性训练考核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员对柔韧性训练的认识,合理科学的柔韧性训练方法必须建立起来,从而提高体育运动员的信心,让运动员积极的投身于柔韧性的训练。制定灵活性的测量方法,对四肢、腰部、臀部等使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进行柔韧性的测试,让运动员了解到自己的灵活性水平。
在本文中,笔者在大量的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进行了柔韧性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体育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运动员要想在竞技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仅仅注重身体的训练还远远不够,心理的训练也要加强。在国外,运动员教练是普遍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的训练,同时希望国内教练员重视起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董跃春.运动员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之我所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3]高会军/蒙万宁.运动员体育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2)
[4]姚兰.浅析柔韧素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09(51)
关键词:柔韧性;体育心理;自信心
柔韧性对于运动员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制约着运动员动作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并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因此,科学的进行柔韧性训练是特别重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对柔韧性练习和运动员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发现如何让柔韧性的训练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双向的提高即:在提高他们柔韧性的同时,增强他们涉足运动的信心和热情,并促进其运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一、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好处
要按照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柔韧性训练。进行柔韧性训练的目的是拉长肌肉、加强关节和肌肉的弹性。以此同时韧带韧性加强还会提高体育训练的质量。
(1)增大运动幅度,增强人体对各项活动的支配能力,让运动动作更加的精确和完美,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2)让脑部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更加的敏感,让加入到训练中的肌肉细胞更加的活跃,经过充分放松后再进行训练可以减少对主动肌工作的阻碍。这对肌肉力量的加大和爆发力的增强很有好处。
(3)较大的动作幅度,可以让肌肉的发展更加的均衡,对调动整块肌肉参与到训练中非常有效果。
(4)柔韧训练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还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二、柔韧性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体育心理发展的影响
(1)思想因素。根据有关调查,国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柔韧性的差距也较大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成为运动员之前,没有得到专门的培训,使他们对柔韧性的认识不准确,也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对于练习方法几乎是一窍不通,较低水平的柔韧性对他们身体素质的发育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同样体能也不会太好,这些人在体育运动中和其他人相比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当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定的抗拒感和焦虑心理。表现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心情烦躁,没有心情去锻炼,亦或者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三心二意,这样严重的制约了体育运动员技能水平的提升。
二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柔韧性练习有误解。大多数运动员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要是不能迅速掌握这项技能,他们会认为他们没有运动细胞或者认为这个项目不适合自己。再加上教练员一般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运动员的心理教育上,往往是重点培训运动员的项目训练。特别是在运动员在上学时要应对应试教育也导致了他们不爱运动的习惯。成为运动员后,身体柔韧性练习又面临着不重视的局面,他们自己也会进行心理上的暗示:认为自己“老”了,错过了柔韧性训练的最佳时机,即使进行柔韧性的训练也不会再增加自身的灵活性,从而否定柔韧性的锻炼,或用消极的心理对待柔韧性训练。有的运动员怕苦怕累,一些运动员在开始柔韧性训练的时候怕疼而不敢加大训练的力量和时间,不能专心致志的进行柔韧性训练。这些情况的出现对于运动员的技能水平的提升都是致命的。
(2)生活与体育习惯因素。根据有关研究发现,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练员让运动员体会到柔韧性练习带来技能水平显著的增加,或者让他们体会到柔韧性的训练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灵活性有明显的提升,他们将会提高参与训练的热情,积极加入到柔韧性的训练之中。例如,参与足球的运动员拉伸和柔韧性练习,要想让他们表现出认真的训练柔韧性态度,必须要他们了解到或者直观的体会到柔韧性带来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身体素质上的进步。对于健美操项目的运动员来讲,要让他们知道通过柔韧性的训练使之灵活性有了显著地增加,不仅会增加健美操动作的幅度,更展现出自己曼妙的身姿,让运动更加有突出的艺术表现,还可以帮助自己提升气质,这样就可以更加坚定他们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决心和信心。
三、相关建议
由于缺乏系统的柔韧性训练和正确的指导,从而导致运动员整体体能呈下降趋势,最为严重的就是灵活性。灵活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影响到体育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提高运动员身体的柔韧性可以增加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以及自身的体育技能水平,还可以能增强竞技选手的信心和热情,促进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1)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标准的示范是教练员所必须具备的,同时还要加上耐心的指导让运动员切实的认识到柔韧性对自身体育技能提升的帮助,提高运动员对柔韧性训练的进取精神,克服消极对待的心理,破除柔韧性训练无用论的传统认识,树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构建自我价值的实现。
(2)合理的柔韧性训练考核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员对柔韧性训练的认识,合理科学的柔韧性训练方法必须建立起来,从而提高体育运动员的信心,让运动员积极的投身于柔韧性的训练。制定灵活性的测量方法,对四肢、腰部、臀部等使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进行柔韧性的测试,让运动员了解到自己的灵活性水平。
在本文中,笔者在大量的资料查阅的基础上,进行了柔韧性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体育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运动员要想在竞技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仅仅注重身体的训练还远远不够,心理的训练也要加强。在国外,运动员教练是普遍重视对运动员的心理的训练,同时希望国内教练员重视起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董跃春.运动员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之我所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3]高会军/蒙万宁.运动员体育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2)
[4]姚兰.浅析柔韧素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