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对策,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b)-0000-00
Analysis and thought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WANG Hong-liang WANG Bing-li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Strategy on strengthened practical teaching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Explos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was carried out.
Key words:plant protection majors, practical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方面迫切需要植物保护方面的人才。虽然地方性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也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存在植保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这样不争的事实[1]。因此,本文从分析地方性本科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提高地方性本科院校植保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呈现出向两极发展的趋势,重点农业大学偏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地方性农业院校则侧重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但当前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1.1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但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而实践教学学时被理论教学大量挤占,实践教师也成了理论教师的助手和从属,导致了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养。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推进,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实践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还很不够。有些院系领导遵照评估精神,虽然强调实践教学,但没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保障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有些院系因实践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又没有硬性考核指标和评优评先评职称等的需要便徒省钱省事,没下大功夫去抓实践教学,或是继续下放到教研室这样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单位来实行,使得重视实践教学成了院系领导的谈资、教研室的无奈和学生的受害。
1.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备、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一般来说,高等学校植保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组成,通过不同的教学实习场所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长期受传统观念、办学条件的影响和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制约,相当一部分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忽视了植保专业的特色是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被取消,堵塞或掐断了大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了解社会和经济环境的重要途径,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课程实习所需要的实习基地少,联系不紧密,而实习时间高度集中,使实习基地不能满足课程实习的需要,课程所需实习内容与实际实习内容不能有机结合,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其次,实践教学时数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虽然在多次修订的植保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厚基础、宽口径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公共课、基础课、公选课,无形中压缩了专业课的总学时,导致实践教学时数并未增加,只能满足常规实验项目教学的需要,许多先进的植保技术不能及时进入课堂。常规实验项目90%以上都是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学生要按照实验步骤做下去,就能完成实习任务,根本不用去思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条件不能满足需要
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育经费拨款每年都在递增,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拨款摊到每个学生人头上的额度却明显地呈下降趋势,高校学生人均可支配教育资源在不断减少[3]。植物保护专业作为传统的老专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育经费的短缺的情况下,往往会压缩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许多地方性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台数严重不足,生产实习基地的接待能力有限或者没有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首先是课内实验达不到每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实验设备少,大多数学生“看”实验,这样的实验学生大多不感兴趣,甚至使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是实习基地不能满足专业教学实习的需要,即使勉强接受专业教学实习,也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在毕业实习时也不能提供较多的机会安排学生到对口单位顶岗实习。再次是和植保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员联系少,不能适时地请他们进行实地教学,以至于实践教学不能贴近植保行业的新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滞后,不能一到企业就顶岗操作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
1.4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师实践技能不强
在传统观念引导下,植保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受不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师严重缺乏,有的院校植保专业仅有几个专职实践教师,有的没有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岗位,而是由理论教师或者是助教轮流承担实践教学。二是植保专业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师不能有效地参与到防治病虫草害的实践中,和农民的生产总是有衔接不上的地方,加上没有培训提高、深造的机会,导致实践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实践技能得不到提高;新加入实践教学队伍的高学历教师,也因为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其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加之缺乏激励机制,真正愿意投入到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很少,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也不理想。其三是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不稳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一系列的问题上与理论教师不平等,导致了教师不愿意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2 加强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1 充分认识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紧密、学科综合性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植保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现代农业种植结构多元化、复杂化,经济作物、特种作物的种植大面积增加,使得植保工作的任务大大增加;其次是质量型农业要求植保工作在保护农作物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同时,还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局面[3]。为满足社会对植保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学校应要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为主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架起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桥梁。
2.2 加大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
学校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农业院校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校系二级单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实践教学经费,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以满足植保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可通过新建、改建增加实验室面积,通过整合实验室,优化实验室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互惠互利的原则,针对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最新的植保专业理论指导和一定的劳动力资源,由实习基地为教学提供研究材料和实践场地,使学生能随时参加生产实践。其次要加大实验设备投入,有目的有计划地添置更新教学科研仪器,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最后,要保证实习运行经费的投入,既要保证学生的教学实习,还要保证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2.3 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植保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除实验课外还包括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重要的是实验课、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了使植保专业的毕业生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接轨,即要依据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宽实践教学途径,删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增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尽快构建一个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使每个大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安排部分实验,到田间地头采集识别病虫草害标本及学习防治方法,到植保植检站参加病虫草害的防治实践、检疫过程与方法、识别检疫对象,到农药厂去参观农药生产机械与农药生产过程,到设施农业生产先进的地方听有经验的专家讲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问题。
2.4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技能强、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兴趣,并引导学生步入创新活动过程中。因此,选拔、培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创新务实的植保专业实践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就要求高校各部门全面改观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看法,根据他们的工作岗位及性质,在工作安排、进修、待遇等方面应和专业课教师一样,或在津贴待遇及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激发实践教师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其次,学校还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高学历、高层次的教授及青年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中,象培养学科带头人那样,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养,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的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的常规化管理工作,并把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岗位聘用等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引进人才竞争机制择优上岗,让更有才干的人进入实验教师队伍。
3 结语
实践教学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牵涉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条件,满足社会对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春霞.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2]张立,李红玫,戴良英,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6):72~74.
[3]曹新鑫,何小芳.高校工科专业实习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194.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b)-0000-00
Analysis and thought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WANG Hong-liang WANG Bing-li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Strategy on strengthened practical teaching was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Explos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was carried out.
Key words:plant protection majors, practical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方面迫切需要植物保护方面的人才。虽然地方性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也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存在植保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这样不争的事实[1]。因此,本文从分析地方性本科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提高地方性本科院校植保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呈现出向两极发展的趋势,重点农业大学偏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而地方性农业院校则侧重于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但当前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1.1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但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而实践教学学时被理论教学大量挤占,实践教师也成了理论教师的助手和从属,导致了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培养。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推进,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实践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还很不够。有些院系领导遵照评估精神,虽然强调实践教学,但没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保障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有些院系因实践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又没有硬性考核指标和评优评先评职称等的需要便徒省钱省事,没下大功夫去抓实践教学,或是继续下放到教研室这样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单位来实行,使得重视实践教学成了院系领导的谈资、教研室的无奈和学生的受害。
1.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备、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一般来说,高等学校植保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组成,通过不同的教学实习场所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长期受传统观念、办学条件的影响和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制约,相当一部分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忽视了植保专业的特色是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被取消,堵塞或掐断了大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了解社会和经济环境的重要途径,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课程实习所需要的实习基地少,联系不紧密,而实习时间高度集中,使实习基地不能满足课程实习的需要,课程所需实习内容与实际实习内容不能有机结合,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
其次,实践教学时数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虽然在多次修订的植保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厚基础、宽口径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开设了大量的公共课、基础课、公选课,无形中压缩了专业课的总学时,导致实践教学时数并未增加,只能满足常规实验项目教学的需要,许多先进的植保技术不能及时进入课堂。常规实验项目90%以上都是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学生要按照实验步骤做下去,就能完成实习任务,根本不用去思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条件不能满足需要
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育经费拨款每年都在递增,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拨款摊到每个学生人头上的额度却明显地呈下降趋势,高校学生人均可支配教育资源在不断减少[3]。植物保护专业作为传统的老专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育经费的短缺的情况下,往往会压缩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许多地方性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实验室面积和实验设备台数严重不足,生产实习基地的接待能力有限或者没有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
首先是课内实验达不到每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实验设备少,大多数学生“看”实验,这样的实验学生大多不感兴趣,甚至使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是实习基地不能满足专业教学实习的需要,即使勉强接受专业教学实习,也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在毕业实习时也不能提供较多的机会安排学生到对口单位顶岗实习。再次是和植保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员联系少,不能适时地请他们进行实地教学,以至于实践教学不能贴近植保行业的新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滞后,不能一到企业就顶岗操作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
1.4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师实践技能不强
在传统观念引导下,植保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受不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师严重缺乏,有的院校植保专业仅有几个专职实践教师,有的没有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岗位,而是由理论教师或者是助教轮流承担实践教学。二是植保专业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师不能有效地参与到防治病虫草害的实践中,和农民的生产总是有衔接不上的地方,加上没有培训提高、深造的机会,导致实践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实践技能得不到提高;新加入实践教学队伍的高学历教师,也因为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其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加之缺乏激励机制,真正愿意投入到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很少,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也不理想。其三是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队伍不稳定。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地位低、待遇差,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一系列的问题上与理论教师不平等,导致了教师不愿意长期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2 加强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2.1 充分认识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紧密、学科综合性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植保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现代农业种植结构多元化、复杂化,经济作物、特种作物的种植大面积增加,使得植保工作的任务大大增加;其次是质量型农业要求植保工作在保护农作物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同时,还要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局面[3]。为满足社会对植保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学校应要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为主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架起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桥梁。
2.2 加大植保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
学校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农业院校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校系二级单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实践教学经费,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以满足植保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可通过新建、改建增加实验室面积,通过整合实验室,优化实验室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互惠互利的原则,针对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最新的植保专业理论指导和一定的劳动力资源,由实习基地为教学提供研究材料和实践场地,使学生能随时参加生产实践。其次要加大实验设备投入,有目的有计划地添置更新教学科研仪器,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最后,要保证实习运行经费的投入,既要保证学生的教学实习,还要保证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2.3 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植保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除实验课外还包括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重要的是实验课、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了使植保专业的毕业生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接轨,即要依据本学科、本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宽实践教学途径,删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增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尽快构建一个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使每个大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安排部分实验,到田间地头采集识别病虫草害标本及学习防治方法,到植保植检站参加病虫草害的防治实践、检疫过程与方法、识别检疫对象,到农药厂去参观农药生产机械与农药生产过程,到设施农业生产先进的地方听有经验的专家讲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问题。
2.4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技能强、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兴趣,并引导学生步入创新活动过程中。因此,选拔、培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创新务实的植保专业实践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就要求高校各部门全面改观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看法,根据他们的工作岗位及性质,在工作安排、进修、待遇等方面应和专业课教师一样,或在津贴待遇及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激发实践教师的积极性,使实践教师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其次,学校还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高学历、高层次的教授及青年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中,象培养学科带头人那样,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养,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的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的常规化管理工作,并把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岗位聘用等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引进人才竞争机制择优上岗,让更有才干的人进入实验教师队伍。
3 结语
实践教学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牵涉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地方本科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条件,满足社会对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春霞.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2]张立,李红玫,戴良英,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6):72~74.
[3]曹新鑫,何小芳.高校工科专业实习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