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底片是有生命的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台北市辽宁街15号的第五阶专业冲印有限公司,是台北新老摄影人都熟悉的地方,这家经营逾20年的图片工作室是陈春禄的心血,也是他赖以生存的地方。这间普通的门脸房和这条街上的任何一家商铺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店内不时飘出来自久远年代的黑胶唱片与古老留声机唱针交织的悠扬音乐,偶有客人进出,接待人员耐心服务,就是这样看似静谧的小店,却承载了不少影像故事。但无论经历早期胶片时代占领超过50%台湾市场份额的辉煌,还是如今数码时代对传统影像的冲击和工作室的短期暗淡,陈春禄一直很淡定,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呆在他深爱的暗房中,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创作着他独有的影像。用陈春禄自己的话说,他的影像不是用相机拍摄出来的,而是用放大机制作出来的。
  
  全新的影像创作方式
  看陈春禄的《开天》(见本期封面照片),我的第一感觉是疑惑,疑惑那色彩斑斓的影像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简单交谈之后才知道,陈春禄通过经营暗房的优势,在4×5的底片上培植细菌,当底片经过细菌的残噬,慢慢产生变化、一部分颜色被吃掉后,再用放大机将影像定格,因此区别于一般的摄影方式。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细菌将底片的颜色吃得越多,影像呈现出来的变化也就越多,且细菌会根据四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变化会慢一些,夏天变化则会快一些。
  陈春禄介绍说:“这组照片我已经拍了7年之久,因为细菌的重复性比较高,老是那个样子,会吃掉同样的部分,因此拍摄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我长期从事暗房工作,很少有时间去外面采风,因此我将别人的照片进行翻拍,用翻拍的底片进行细菌的培植,进行创作。”对于这种影像制作方式的实际操作技巧,陈春禄坦言自己本身就是和暗房打交道,对暗房的环境以及暗房的工作流程相当熟悉,所以对色彩的把握也就比常人更容易一些。另外,这种拍摄方法的随机性很强,细菌的繁殖可以掌控的部分只有30%,所以要时刻观察。“一般来说,我会在早晚各观察一次,因为细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旦出现你要的感觉,就要赶紧拿进暗房拍照,马上拍,马上冲洗,把它在高潮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其实,我的创作和别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别人是在日常环境中用相机拍摄,而我是用放大机在暗房拍摄而已。”
  
  七年磨一剑
  通过反复实践,陈春禄借助胶卷与药水的变化,再经暗房制作,以挤、压、搓、揉等技巧的呈现,制作出了与自己构想相近的图像。在厚达116页的《开天》作品集中,收录了2000年10月以来,陈春禄在日本银座“尼康沙龙”的个展与东京都立摄影美术馆展出的多项作品。陈春禄将《开天》的创作之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为我五年前所发表的《创世纪》系列,此作品是我画地自限,不使用相机拍照,仅凭借着胶卷及药水的变化,再经暗房制作出来的图像,但由于刚开始摸索,技术和想法都不成熟,因此制作过程颇为曲折,创作难度也是所有阶段中最艰辛的;进入第二阶段,因为之前累积了较多的经验与技巧,渐入佳境,文思泉涌,比较顺畅。此时期我经常踯躅台北故宫与寺庙寻找创作题材,举凡与开天有关的题材都是我取材的对象;第三阶段则是我将已经冰封多年之底片重新构思再创新作,当已拍尽所有可拍之题材苦思突破之际,好友林添福又适时地在第四阶段助我一臂之力,提供了在大陆拍摄的多幅佳作供我创作,使我在‘开天’之途喜获甘霖,枯木逢春。这四个阶段的取材虽各自来源不同,但我重新再造赋予它们全新的内容意涵,使各种不同题材皆能融为同一风格。因此,《开天》不单只是《创世纪》的续集,更进一步超越并融合了各种不同题材间的异同之处,独创全新风格。”不过由于制作过程的随机性颇高,作品易于重复,因此陈春禄在《创世纪》系列发表后的第五年,才进入第二阶段《开天》的创作,可见创作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暗房中呼吸
  陈春禄生于台南,1977年毕业于台北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公共关系科,1985年赴日在东京写真专门学校摄影科学习,之后进入日本崛内专业现象所技术部工作,并在日本拍摄了大量作品,早在1989年就发表了《风》系列,又在1991年发表了黑白影集《冥色呼吸》。之后,他离开日本,回到台湾开办冲印公司,一开就是20年。如今,虽然陈春禄已经不像学生时代那样有时间到处采风,进入暗房以外的摄影世界,但新的创作概念,彷佛在他心中产生了一个用想象力构筑的新天地。在陈春禄的眼中,底片是时空缩影及储存记忆的胶囊,他以药水蚀混沌、还原亘古,融塑孩提时期幻想的开天神话:“记得我上小学二三年级时,特别喜欢荒诞不经、怪力乱神的章回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等皆是一读再读;小学四年级时有绘画天分的我更迷上了画漫画并屡次获奖,神仙世界里的龙、关公、观世音等都是我的笔触对象,也因此但凡与神鬼有关之事对于当时顽皮的我感应尤为强烈;而梦游仙境是吾等古灵精怪顽童的必备经历,大白天里忽见天象异常、惊见天神下降也是常有之幻象。这些童年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使我记忆犹新,皆成为我的创作灵感。”
  谈到如何想到通过培植细菌进行影像的创作,陈春禄说:“我的影像创作与我的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从事暗房工作似乎是早已注定的宿命。早在日本留学时代,当我密闭在由浴室改装的酷热不通风的简易暗房中,挥汗如雨地在显影盘里翻搅时,扑鼻的药水味于我却產生一股莫名的诱人气味,近十日足不出户的作业后仍然意犹未尽,从那时起,我已深知暗房工作将是我今后无法放弃的选择了。虽然许多朋友对我仍经常埋首于暗房中作业感到不解,但我却认为,暗房才是我钟情的广大天地,是我始终乐此不疲的乐土。而在数十年如一日与胶卷、药水接触的日子里,我偶因工作的意外而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胶卷因药水的错误显影居然出现前所未有的色彩变化。从偶发事件的契机中,我开始实验深究期间的变化与奥妙。我一反常态地将光学物理化学间的相互关系重做逆向思考,借着娴熟的暗房作业与E-6冲洗设备,半年之后已可掌握并一窥底片经化学变化后所幻化的无穷世界,身临瑰丽、迷离色彩万千的画面,我经常怀着莫名、亢奋、颤抖的心绪独享浮士德出卖灵魂于魔鬼所换取的高额报酬,并适时地以底片记录了当时的感动。”
  
  《开天》是另一个开始
  谈到自己和冲印公司所经历的影像变化发展过程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陈春禄认为:“二十世纪末后工业信息化的今天,是个高度科技与急速变动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周遭无一不因科学的影响而产生巨大的撞击。自然地,艺术亦随着如此迅速、多元、动态的社会而贲张着血脉,无论是绘画、建筑、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亦都顺应着时代的骤变而产生更多更新的形式与观念,摄影更是如此。1970年初,美国新浪潮(NEW WAVE)的艺术家们已悄然开始借助美术、摄影等混合媒材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而1978年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项重要展览《镜与窗——1960年代以后的美国摄影》更宣告了摄影新时代的来临;摄影家、画家、观念艺术家们打破秩序,兼容并蓄,重新审视撷取摄影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孕育出更多样的艺术表现。因此,自摄影发明以来,摄影经由观察-快门-显影-成像的独特美学重新被解构,从“照相”到“造像”,按快门已非影像创作决定性的瞬间。于此思潮影响下,台湾的艺术创作更趋于活泼多元,而我在完成《冥色呼吸》系列后,亦于此狂澜怒潮中亟思日后的续航方向。生命未可知,未来不可期。或许在创作之途从此我将江郎才尽逐渐凋零,但回首多年以来我的创作经历,我在认真地度过每一天,深居简出的生活虽平淡但我甘之如饴,我的创作中有太多的感动与回味,无论别人对它的评价如何,此刻我只愿对我自己说:那美好的仗我已打过,我已尽力,我了无遗憾!《开天》是另一个开始,不是结束,而我另一个全新创作,将在不久的未来诞生。”
  
  陈春禄简历
  1956年生于台南,1977年毕业于台北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公共关系科,1985年日本东京写真专门学校商业摄影科毕业,现任第五阶专业冲印公司负责人。
  展览:
  1985年,台北市立美术馆首次个展——《风之一》。
  1989年,台北市立美术馆个展——《风之二》。
  1992年,意大利KODAK CULTURE CENTER个展——《冥色呼吸》。
  1995年,台北摄影艺廊个展——《创世纪》。
  2000年,日本东京银座NIKON SALON 个展——《开天》。
  2006,北京中国美术馆《彼岸·看见》台湾摄影家联展。
  著作:
  摄影集《风》、《冥色呼吸》、《开天》。
  作品典藏:
  台北市立美术馆、意大利KODAK CULTURE CENTER。
其他文献
值此《攝影世界》公开发行3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新华社,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编辑部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摄影世界》的摄影界同仁和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作为新华社报刊集群中唯一的摄影杂志,《摄影世界》30年来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以影像说话,图说天下;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的办刊方针,依托新华社丰富的新闻摄影资源,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积极展
期刊
把一箇玉翼蝉娟,闪在瑶台月底。  ——典出王仲元《粉蝶儿·集曲名题秋怨》      春花有娇媚,夏花有绚烂。立夏,这个每年5月初的农历节气,宣告着春天已经走远。身处南国,夏天的到来比春天跨过漫漫冬天的感觉更加突然,北回归线上的太阳迫不及待地要展示它的威力。  关于夏天,你的记忆会是什么?荷花?炙阳?朗月?抑或蚊虫?……而我则是蝉。儿时的家门口,有三棵长了多年的大榆树。寒来暑往,5月底6月初,都是蝉
期刊
1月5日,新华社2011体育年度照片评选在北京新华社总社新闻大厦举行。今年的评选延续了去年的类别和奖项,即评出竞技类、情感类、突发类、幽默类和特效类年度照片各5幅,并从中各选出1幅该类别的年度最佳体育照片。新华社副总编辑、摄影部主任王瑶担任评委会主任,与摄影部副主任刘东山、丁玫、高级记者官天一、罗更前、兰红光和高级编辑高山等6位评委,经过数轮认真审视、热烈讨论,最终从备选照片中推出25幅新华社20
期刊
我们喜爱冬天。也许有时它的寒冷会让我们头疼,但这个季节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机会拍摄令人难忘的优美景色。许多关于风景摄影的技巧都是要你简化场景,这样人们眼睛一扫就能了解这幅照片。当然,这也会考验你在户外的忍耐力,以及你的拍摄技巧。在本期的“拍摄灵感”栏目中,《实用摄影》为我们介绍了冬日风景的拍摄技巧。    一、拍摄前的准备  拂晓时分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可不是拍摄冬季创意影像的方式!在带上相机出发前
期刊
时尚摄影师——找到你的缪斯!  摄影师卡尔·绍是一名时尚摄影师。对时尚摄影师来说,拍摄美丽的模特儿总能带来额外的享受。如果摄影师能与模特儿建立长期的友谊和联系,结果会更好,因为模特儿和摄影师的合作也是火花碰撞的时刻。默契的摄影师和模特儿关系可以创作出更加传神的作品。  一次偶然的机会,卡尔接到了一名模特儿从模特经纪公司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对卡尔的作品风格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能和他合作。这个电话并没有
期刊
电影跟摄影的关系之密切无需多说,比喻成大哥小弟毫不为过。特别是在胶片时代,一个记录的是静止画面,一个记录的是连续画面,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摄影技术早于电影技术成熟,并广布民间,大众参与性强,但就娱乐性来讲,前者不如后者。其实摄影与电影的联系还远不只如此,只是两者都各走极端,在强调自己的同时忽略甚至有意掩去他者。以至于有些电影非常出名,但为这部电影拍摄剧照的大牌摄影师却不曾被提起;而现实中也有
期刊
2011年10月29日,小雨。这一天,我来到台北市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中心三楼展览厅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姚瑞中2010至2011年带领一百位同学拍摄的《海市蜃楼——台湾公共闲置设施抽样踏查》的视频记录。展厅不太宽敞的墙壁上布满了姚瑞中和他的学生们的照片。《海市蜃楼》整部作品以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醒社会大众并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出版品及展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姚瑞中一边给我讲解画面的内容,一边侃侃而谈他的创作
期刊
数码单反相机,全称为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简称为DSLR)。这一类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然后透过五棱镜和目镜,让我们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前方的景物。拍摄时,当你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影像感应器前面的快门幕帘也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射到影像感应器上,以完成感光。经过这
期刊
记忆对我而言是种行进的概念,从不同空间转换到不同空间。  出现在眼前的景物,没有时间概念,从过往曾经里进入现实当下。  我眼底所呈现的风景,无法抗拒地串连起记忆里的心情,或冷或热,那情景宛如赤身裸体的体温,深刻而难以言喻。  我生命记忆中的无数片段,在异国他乡和梦境里的乡愁不断转换,不管景物是动是静,有声无声,都成了我隐藏的记忆里的温度。  ——郭英声  台湾摄影的类型样式繁多,除了写实摄影、报道
期刊
外在的世界(景象)正处于无时无刻不流变的状态,每一种流动的样貌都是为了提供巨变的特殊性而准备的,而这种流变的状态令人聚精凝神,处在等待凝视的时刻,等待每一个具有知觉感官与身体的体验。我们能理解许多不能说出的东西,也能回答许多不能验证的感受,却无法面对一张完全陌生的图像,去思考他的思想为何。也许人们无法将想象的世界理解为思想的产物,去感受那独特的感知功能,转化成不同的视点去诠释、描述变异中的景象(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