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结构模型329例现代医案糖尿病证候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隐类分析探讨现代医案中糖尿病的证候及辨证规律.方法 构建并提取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经筛选后共纳入329例医案,使用Lantern 5.0软件构建糖尿病症状的隐结构模型,人工进行模型诠释,以分析糖尿病的证候分布及辨证规律.结果 针对329例医案包含的症状、舌、脉共190个显变量构建症状隐结构模型,得到8个隐变量,17个隐类,5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 糖尿病的病理因素多为阴虚、气虚、脾虚、肾虚、痰热(湿)、痰湿、胃热、血虚、血瘀等,主要证候有阴虚燥热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水湿内停证、气血亏虚兼瘀血阻络证以及痰热互结兼热盛伤津证.
其他文献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病对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应答不佳的疾病.该文介绍了食管的生理特性,并欲从朱丹溪之“六郁学说”角度论述rGERD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对“气、血、痰、火、湿、食”6种病理因素如何导致其“难治”做了详细阐述,为经典六郁学说理论增加了新的科学内涵和认识,并且在治疗上创造性地提出解六郁、畅气机、清火热、化痰湿、调饮食、活瘀血的综合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深入研究rGERD及实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女性最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属于中医学中“遗尿”“遗溺”范畴,主要表现为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然而,压力性尿失禁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且疗效不确切.因此,对本病的治疗研究尤为重要.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发现中医药在治疗本病过程中方法众多、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优势明显.文章由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着手,从中药口服、针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人参药对中的有效成分,预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人参药对中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采用DisGeNET、Gene Cards、Drugbank和TTD数据库获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disease,CHF)的疾病靶点.使用复杂网络可视化平台(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采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黄芪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灸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肌无力门诊的成年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就诊患者口服复方黄杞颗粒并配合针灸治疗,同时随机选取成人体检中心60例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次就诊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AChRAb、IL-6、IL-10水平及评价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组血清中AChRA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knee,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缺损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的难治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KOA将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难治疾病之一.目前针对KOA保守治疗主要有中医外治、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其中中医外治法在KOA的治疗上具有诊疗简单、治疗方便、疗效显著、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临床效果得到广泛认可.同时中医外治法的研究不断发展,通过对近年相关文献阅读整理,作者对中医外治法治疗KOA临床常用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主要有正
贝母古称“蝱”或“莔”,因其形态与聚贝子相似而得名贝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药用,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自古以来有关贝母的药用品种一直存在着复杂的同名异物现象.葫芦科土贝母是最早的药用贝母,随后浙贝母、湖北贝母登上药用舞台,明末川贝母初现,发展至清代逐渐形成了以川贝母、浙贝母为道地药材的药用体系.平贝母是我国东北使用的贝母品种,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在古籍文献中均未见有关平贝母的相关记载,文章查阅民国著作以及地方县志,发现平贝母药用历史百年之久,最初见于《钦定盛京通志》,后被1977版《中华人民共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最主要类型.目前AD治疗困难,西药价格昂贵,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疗效有限.而传统中药具有多靶点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确切,可能成为AD治疗的新药物.石菖蒲作为治疗痴呆的古代经典名方中的主要组成药物,可开心窍、化脾湿、醒神志、明耳目,临证时多与远志、人参等药配伍使用,临床运用广泛.该文以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为切入点,以作用机制为主线进行概述,以期为其防治AD提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通腑汤结合甲硝唑注射液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8月—201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n=39例)和对照组(n=36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通腑汤结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两组分别按疗程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及压痛减轻时间,血清CRP、IL-6及T
文章为总结经络诊察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查阅整理近现代有关经络诊察的文献.经络诊察发源于《内经》,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诊察的理论基础,经络、腧穴的“缝隙结构”是经络诊察的解剖基础.目前经络诊察应用与研究以王居易经络诊察法为主流方向,参与了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让人满意,但医家运用经络诊察时操作不规范且含较大主观性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研究以经脉—脏腑相关为基础,从脑、脊髓、基因水平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经脉与脏腑间存在着相对特异性联系,但尚未有运用经络诊察所得变
目的 探讨疏肝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对肝胃不和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胃溃疡(肝胃不和型)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48例,单纯西医治疗组应用四联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单纯西医治疗组基础之上服用疏肝和胃汤,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胃肠激素水平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