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w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害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博夫的胸怀,宽容地对待学生、工作、生活、社会、世界。
  
  情境1:
  
  淘气贪玩的成阳又没有完成作业,看着他着急地翻找本子的情境,我既生气又觉得好笑。这个小伎俩他已经表演过了,被我识破后,对他进行了谆谆教导,他心服口服,改正了错误。做到按时完成作业,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久没发生了。今天怎么会这样?我没有训斥他,更没有翻他的陈年旧账,而是微笑着走到他面前。半开玩笑地说:“成阳,昨天是不是太忙了,把自己的正事都忙忘了,帮你妈妈干什么了?”他一边摸着头,一边说:“没干什么?”“那你的作业呢?”“我忘带了。”“下午能带来吗?”“能。”成阳肯定地说。我心里暗笑:中午够你忙的了。
  天真可爱的成阳,虽然淘气贪玩,偶尔不按时完成作业,还会违反纪律,但是他知错就改,说话算话的优点,使我对他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之情,所以对他的点滴错误。我给予的是更多的宽容。教师的宽容,化解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互助的氛围里共同学习、生活,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总结着失败的教训,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苏联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把自己宽容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而对于那些错误不断,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其改正错误,如果一味地迁就,那就不是宽容而是纵容,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情境2:
  
  一天我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我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我发现那位学生同桌求助和惶恐的眼神。我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我又拿出自己的笔对他说,“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同学们,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支钢笔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老师的宽容,如果老师当场揭开这个‘秘密’,我就无地自容。正因为老师的宽容,我要更加勤奋地学习,报答老师。”
  是的,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老师拉一拉,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能毁了一个人,甚至酿成更为悲惨的结果。
  “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对待—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教师都能馓到。值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且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也不比“优生”差。
  教育,是行为的艺术,教师既要有双洞察一切的眼睛,又要有容忍一切的胸怀;教师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错,要给学生的错留下一个自由的出口。就像给错误打个“活结”,让犯错的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自己解开。
其他文献
[案例]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中,有“比多、比少”这一教学内容。  在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写下下面两个问题作对比:  (1)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  12-8=4(朵)  (2)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  12-8=4(朵)  师(抛出问题):为什么问题不一样,算式却是一样的?  师:老师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叫做“反义词对对碰”,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高的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进行识字教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抓住儿童的思维特点,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刚刚入学的孩子,对任何的新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识字教学的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由浅
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它独特的教育魅力。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注重实践体验的指导,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还给孩子一个真正鲜活的生命和世界。  那么,如何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让德育在孩子们的心灵栖息地里占据一方沃土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在阅读中寻找心灵的源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学段的教学重点。综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从识字写字的数量上看,1~2年级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与整个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相比,1~2年级段的识字量占了5096还多一点,写字量占了4096左右,那么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重点的呢?笔者想从《
我眼中的高效语文课堂洋溢着去伪存真、删繁求简的质朴美,并能与学生的生命感受时时联系,能将学生真正引入作品精妙的精神世界。下面以《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所追求的教学“真”境界。  一、科学取舍,突出重点  我是这样设计《姥姥的剪纸》一课的词语教学的: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  生1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背诵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读一些有益的书,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为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和家长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1.借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人人都爱听故事,被渲染
一、故事教学法的定义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来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故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方面的优势    1、驱除畏惧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求学习“单词”和简单的“句型”,可步入中高年级后,学生从“微型语篇”向“短小语篇”转型,遇到的
[设计理念]  小学研究性作文是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校教育总目标,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提出的作文新概念。在完成研究性作文的过程中,小学生自主选题、探究、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放飞心灵、自由表达,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作文王国”的“自由天使”。  [导写过程]  (一)激趣明意,选定题目  作文题目的选定,是完成研究性作文的基础。一个好的题目是刺激
听音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它通过声音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声音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那么,如何在听音作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有如下方法:    一、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启发联想,编织生活图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见过、经历过很多事,听到一个声音,很容易让他们想起相关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例如:播放咳嗽声、茶杯摔碎声,声音非常清晰、逼真,教师运用提问
《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的浮力的认识。水的浮力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但能感知到的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探究其内在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感知,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积极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充分感知,建立概念    建立“水的浮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