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的内涵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政(constitutionalism、constitutional politics)也叫“民主宪政”、“立宪政治”、“立宪政体”、“宪法政治”。对什么是宪政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所谓宪政,就是以一部体现民主、人权和法治精神的宪法为治国的根本大法的制度”;有的人认为,宪政指法律化的政治程序,即限定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有的人认为,“宪政是这样一种理想,正如它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个人并向个人授予权利一样,它也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政府并向政府授权”。综上所述,宪政是民主政治,是体现人权保障和有限政府的制度,它表现为宪治,即依宪法治理国家。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政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宪法的权威高于政府的权威,政府只能根据宪法的条款进行统治并且受其限制,即宪法规范具有至上性。因为宪法规范的至上性原理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寻求的具有理性基础的原则,体现着立宪主义的基本精神。第二,宪法规范下的政府在本质上是自由式国家的最小的政府。公民同意建立政府并同意受其统治,仅仅是为了保障其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当政府施行暴政时,人们可以反抗政府以保护个人权利。第三,权利是人们生来具有的,其先于宪法、社会和政府而存在。法律只是在描述权利而非创造权利,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们的权利。第四,宪政是一套制度设计,政府受到限制并必须通过建立相互制衡的合理的分权制度来行政。因为法律对权力的限制依赖于权力对权力的限制。考察各国历史和现状可知,在只有法律而没有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社会中,公共权力基本上是不受限制的。说到底,法律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强制性力量,虽然它常常通过诉诸伦理或宗教原则而获得力量,但是,由于伦理信念和宗教意识的多样化,仅仅依赖于信念或信仰还是不够的,法律必须依赖国家权力作为自己的后盾。
  对以上进行归纳可以发现,宪政意味着有限政府、保障人权、权力分立、法治。宪政的这些价值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其他文献
作为《中外管理》的老朋友,“定位之父”艾里斯以86岁的高龄,仍在深切关注中国企业的营销活动。三年来,他每个月都会在《中外管理》对中国企业关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见每期市场营销栏目),即使作为整理专访的人,读来也往往拍案叫绝。  而且,这位1960年代就已在美国声名鹊起的泰斗级营销大师,半个世纪来在孜孜不倦地做一件事——不断深化和发展其开创的定位理论。  定位理论体系的魅力之一,就源自他40年前提出的
目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106例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比比皆是,有着巨大的容量,值得细细品味,反复解读”。(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  笔者不揣浅陋,依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也想对《巴尔扎克葬词》中的一些语句试作一些解读,不当之处,恳请行家指教。  1、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年鉴:人口与劳动》(第1卷)主要探讨人口与经济的交互影响,尤其关注国内劳动力迁移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给该论文集后面章节提供基本的背景,本文对迁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