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科研工作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保教结合的需求也愈发强烈。那么,幼儿园应如何紧随幼教发展的步伐,建立一支优质的保育队伍呢?
  清晨,打开幼儿园大门,孩子像小鸟一样飞进了幼儿园:晨检、放书包、挂毛巾,和保育老师一起开窗通风、擦桌椅……全新的一天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开始了。早锻炼时,我看着圆圆笔直、坚挺的小身板,不禁想起她刚入园时的样子。上小班时,圆圆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妞,入园体检时,圆圆的体重超出了正常标准。每天做早操时,圆圆都会站在队伍中懒洋洋地伸胳膊、抬腿、迈步子,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是那肉肉的、鼓鼓的小肚子却呼之欲出,像个小皮球一样。出于健康考虑,我请圆圆所在班级的保育老师控制一下圆圆的在园饮食,平时对圆圆的运动情况也进行了严格监督,但成效不大。后来,保育老师主动与圆圆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结合圆圆在家中的饮食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共同为圆圆制订了日常饮食计划。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圆圆那鼓鼓的小肚子不见了,更重要的是,圆圆从此爱上了运动,体质也随之增强了。
  保育工作是早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孩子从入园开始,晨检、就餐、如厕、盥洗、午睡等,每一个生活环节都离不开保育老师的照顾和引导。比如,最基本的如厕,幼儿从学习自己穿脱裤子、擦屁股,到正确认识男女生标志,再到养成便后洗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保育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
  随着我园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园所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保教结合的需求也愈发强烈。再加上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以下简称《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陆续出台,幼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比之下,保育队伍的整体素质、素养和保教结合的质量却远远跟不上幼教发展的步伐。因此,加强幼儿园保育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成了园所发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园通过观察、实践、总结,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保育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一、保育工作日常管理架构与制度建设
  (一)保育工作日常管理架构
  按照省级示范园一正两副的班子配置,园长主管全局,教学副园长主管日常教育教学、教科研和课程发展等工作,后勤副园长主管安全、行政后勤、卫生保健工作等,保健医生是保健、保育工作的业务引领者。只有自上而下,层层把关,重视每一个环节,方可建立一支高效、专业、执行力强的保育队伍。一支健全的保育队伍,保育员是一线主力,而管理人员、专业保健人员以及厨房等后勤工作人员的加入,会在无形中提升保育工作的质量。
  (二)保育工作制度建設
  1.保教结合
  保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得力于“保”“教”的紧密配合。“两教一保”的班级配置使得教师和保育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服务于幼儿和家长。同时,作为保育工作的生力军,保健医生、厨房员工等为班级提供了疾控、餐饮等服务支持,是各项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
  2.强化保健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保育工作,就需要在卫生保健、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各岗位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共同为幼儿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和支持。保健医生负责组织保育员加强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同时做好家长告知和宣传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二、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化、标准化
  依据“五常法”的精髓,我们尝试按照一事一流程的做法,将保育员的一日工作流程化、标准化,从而避免保育员陷入保姆般照的工作模式中。比如:来园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然后清理桌、椅、柜台,接着检查洗手间卫生状况,清洗幼儿的毛巾、水杯等;离园前的工作就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即先检查内务整理情况,然后检查水电设施、设备关闭情况,再关好门窗。此项工作,可按照先后顺序,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流程图,便于保育员操作执行,即使新手上岗,也能有依据可循,便于管理部门检查、督促和指导。
  三、保育员“生活素养课程”创设
  为了提高保教质量,提升保育员生活管理水平,完善园本课程建设,有重点、有层次、系统地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我园专门创设了“生活素养课程”。
  (一)成立课程研究小组
  生活素养课程研究小组由园长指导,副园长主管牵头,带领保健医生、保育员共同创设。
  (二)制订课程创设方案
  首先,确定课程目标,加强保教结合,提高保育员综合素养,强化幼儿生活教育质量。其次,确定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将生活素养活动纳入学期工作安排并按照周计划表运行,保证每两周出一个新内容,包括大、中、小班一日生活环节中各年龄段幼儿需要重点掌握的生活本领和技能,同样的本领,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最后,生活素养活动由班级保育员组织实施,可以结合学期、月、周计划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渗透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
  (三)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学期末,分享和总结生活素养课程实施及视频拍摄活动的总体情况和经验,建立生活素养活动系统,并将其安排部署在大、中、小班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及时反思,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和形式,使其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分享拓展给其他同行和家长,不断巩固教育教学成果。
  保育员生活素养课程需要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和开展,要将保育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提升,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全面提升保育员工作的整体质量。
  四、保教、保健、家园“一体化”建设
  《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保育工作需要融合集体的力量,即进行保育、教育、保健和家园共育“一体化”建设。
  首先,明确保教、保健、家园“一体化”的目标和思路。“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遵循科学一致的教育观、儿童观和价值观,发挥教育、保健的专业引领作用,并将幼儿园教育延伸至家庭,让家庭及社区的教育资源为园所用,使幼儿的学习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其次,制订保教、保健、家园“一体化”的方案和措施。第一,通过业务学习、课程研讨与设计、班组会议、教学活动组织、一日生活环节等多种途径,强化保教结合;第二,通过日常业务培训、专题讲座、例会、检查等项目,加强保健对保育工作的指导;第三,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家委会、家长开放日等渠道,实现家园工作宣传和沟通,达成家园教育一致。
  最后,总结保教、保健、家园“一体化”工作的经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做好保育工作不仅是保育员的职责,也是全体幼教工作者的义务。《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我们要培养素质全面的保育员,多方位、多角度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保育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保教结合质量,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基础和保障,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从波动理论与运动学理论出发,采用小信号近似,分析了行波管与速调管中的离子噪声现象,推导出基于离子张驰振荡引起的相位噪声表达式,并对离子噪声形成的相位噪声特性进行分析
利用FPGA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实现MUSIC算法的新的高速并行硬件解决方案.给出了对MUSIC算法进行预处理的结果,为硬件实现加速提供可能;导出了MUSIC算法适合于FPGA实现的并行分
<正>The pressure and impact on large rivers have increased greatly in recent years,as a consequence of their exploitation to meet various human needs.Large rive
找着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5~6岁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核心素养: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