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杨树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各地均有不同品种杨树栽培。速生杨具有生长快、生长量大、耐高温干旱等显著特点,在优良水肥管理条件下,当年扦插苗可达4米以上,最高可达5米,因此,适应于集约化定向栽培,速生杨苗种不但能用于一般的植树造林,而且可用于工业造纸和纤维板生产以及发展牛羊等牲畜的饲料加工,它的栽培范围广,适应性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能栽培。
关键词:扦插;育苗;技术
1 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
育苗地要选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不适于干旱瘠薄和水分停滞的土地。苗圃一定要设在灌水方便的地方,以保证能随时灌水。扦插前,圃地一定要整平、整细,以免灌水时发生高处干旱,低处积水,造成出苗率不整齐。
整地是育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深耕使深层土壤熟化,翻埋杂草、作物残茬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恢复和创造团粒结构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透气、透水性能,为苗木生长提供优越的土壤条件,对提高苗木单位面积产量和苗木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1 浅耕 深度以15~18厘米为宜,时间在收割作物或起苗后2~3日内进行,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消灭杂草和病虫害,为深耕减少机械阻力,提高深耕质量。
1.2 深耕 根据土壤厚度确定耕地深度,一般25~30厘米,深耕地必须在秋季入冬前进行,如果来年春季育苗则无需耙、耱,以增加积雪和保墒。
1.3 耙地 一般在播前进行,以耙碎垡块,搅拌肥料,平整土地,还可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
1.4 耱地镇压 可用耱或镇压器在耕地后进行耱地镇压,以压碎土块,使表土紧密,增加毛细血管的孔隙度,减少土壤中气态水的散失,起到蓄水保墒作用。
2 采条与插穗处理
(1)最好采用一年生平茬苗杆,二年生也可以,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水份充足、冬芽饱满的枝条作插穗。(2)选3~5米的长枝条,要求截去顶梢小于0.8厘米的部分,下部分截去大于2.5厘米的部分,截取后的中间部分作为插条材料,要求一刀切断,切口皮绝不能劈裂。(3)插条粗0.8-2.5cm,用人工或机械切条,枝条切成长15厘米即可。人工切条要选择锋利的菜刀,上切口切成平面,下切口切成斜面,即马蹄形,要避免切口劈裂,也可上下切口都切成马蹄形,成马蹄形目的在于:一是扦插容易入土,二是增大切口面积,为生根创造有利条件。将切好的插穗,用湿沙立即贮藏好,尽量减少阳光曝晒以免风干,使插穗丧失水份降低扦插成活率。(4)截下的插穗每25~50根捆在一起,较粗的插穗每25根捆在一起,埋在湿沙土中用塑料布覆盖,随用随取。(5)扦插前,提前截取插条。插条最好浸泡1~2天取出,每捆倒置,用湿沙填充捆间缝隙,上盖湿沙5厘米用以保湿。以上作为插条的临时贮藏,贮藏地选择荫凉,不照阳光的地方。(6)插条截取长度:插条的长度截取12~15厘米(有1~2个芽,一般是2个芽)。每一个插条的上部切成平口,称为上切口,上切口距第1个芽至少保持2厘米,下切口在第2个芽的基部(约1厘米处)按45切削成马耳形
斜面。
3 种条的假植和贮藏
种条或插穗经过越冬埋藏,由于部分贮藏物质进行转化,皮层变软,有利于形成不定根(愈合根和不定根),对于提高扦插成活率,是十分显著的,一般习惯采用原条层积沟藏,具体方法如下:
3.1 种条精选和分级 对收割的种条,进行精选,除去病虫条,剪或用刀切去直径不足0.8厘米的幼嫩顶梢做种条,同等粗细、长短分为三级,选背风处,沙质地挖沟,一层湿沙一层原条,埋藏即可,此方法用于数量不大的种条贮藏。
3.2 选挖贮条沟 分级层埋贮藏,贮条沟应选在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含盐碱,背风而又背阳的地方,宽和深为1~1.5米,沟深、宽视种条多少而定,如种条数量大,沟宽和深可适当加大,原则上沟最宽不超过3m,深不超过2.5m。
种条质量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内在因素,插穗应选用一年生苗干作种条,种条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木质化程度好。冬季采割时种条,要假植于假植沟中,假植沟深100厘米,宽60厘米。待第二年春季育苗时,挖出前切插穗。
4 扦插时间
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扦插。适时早插对提高成活率有好处。春季在叶芽萌动前,进行插条。北南方地区既可春插,也可选择秋插,即在不上冻的南方地区,不需贮藏枝条或插穗,随采随插,扦插要求同二,在时间选择上,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参照各地植树时间,与其相对应为宜,但不得在叶芽萌动后扦插,否则无法保证成活率,一般当天最高气温大于18℃时
即可。
5 扦插方法
插条、育苗的成败,关键在于插穗能否及时生根,影响生根的因子,以内因为主,外因起着促进和制约作用,这就是说树种不同,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各异,种条发育阶段的老幼、强弱,都直接影响着插穗生根和成活率,而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湿度、温度、和气温等)对插穗、生根也是非常重
要的。
插穗直插于苗床。扦插时千万不要将插穗颠倒。扦插时要按种条基部插穗、中部和顶部插穗分别扦插。这样可使苗木生长整齐,避免大欺小现象。扦插后必须立即灌水,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使插穗有充足的水分吸收。
5.1 平畦扦插法 畦的规格宽2.6米,畦长20~30米,打60厘米高的埂子,平整畦面,按行距60厘米,株25厘米扦插,亩插条3500~4000株,或者用5*5米的方畦扦插。
5.2 沟插法 每沟长50米左右(具体因地势定),按1米划线开沟,在每沟的两侧沟沿上进行扦插,要求保证插条在灌水后能吃上水,有利于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扦插操作方法:①沿沟沿垂直插入土中,扦插的深度以上部第1个芽基部与土面相平为准,但第一个芽不能埋在土中。②特别注意的是以插条的斜面口(马耳形斜面)向下插,平切口在上部,插后用脚踏实,绝不能倒插,倒插条不能
成活。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不要将穗插倒插并保持上芽基部与地面平,以免出土困难,降低成活率。对于不同粗细的插穗最好分床扦插,以达到生长整齐,减少分化现象。至于直插还是斜插的问题,要根据插穗长度以及土壤质地或是扦插方法而最终决定。
扦插按行距50cm拉线,然后用扦插锥或铁锨,顺线将土撬松,不用翻过,即可扦插。地上部分要露出1个芽。每米扦插4株,即株距25cm。亩扦插5000株,成活率可达90%以上。
6 扦插密度
杨树扦插密度一般为每亩4000株左右,株行距根据苗圃耕作方法确定。若要培育两年生大苗,扦插密度可自行变动。
7 抚育管理
7.1 灌水 杨树插穗萌芽后,初期靠插穗本身所含的养分和下切口从土壤吸取的水分维持生命和生长。进入生根期后,幼苗顶端长出嫩叶,苗木才开始了真正的生长。苗木生根期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这个时期气温不断升高。幼苗水分消耗逐渐增加,此时水分一旦供应不足,幼苗水分动态失衡,就会发生萎蔫直到死亡。因此,这一段时间的管理关键是保证水分
供应。
7.2 抹芽 苗木生长后长出侧枝,就需要抹芽。侧枝很嫩时用手直接摘除,若已木质化,则需用剪除。第一次抹芽宜迟,一般在苗高40厘米才开始进行,目的是让苗木根系能得到早期侧枝光合作用所提供的养分,得以正常生长发育。
7.3 追肥 苗圃追肥一般每亩一年用尿素50公斤左右,同时可根据土壤情况增施一定量的磷肥和钾肥。追肥一般于5月下旬、6月中旬和7月中旬分三次进行。
7.4 病虫害防治 在发展杨树栽培中。必须要重视病害防治,全面实行以栽培技术为基础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关键词:扦插;育苗;技术
1 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
育苗地要选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不适于干旱瘠薄和水分停滞的土地。苗圃一定要设在灌水方便的地方,以保证能随时灌水。扦插前,圃地一定要整平、整细,以免灌水时发生高处干旱,低处积水,造成出苗率不整齐。
整地是育苗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深耕使深层土壤熟化,翻埋杂草、作物残茬等,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恢复和创造团粒结构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透气、透水性能,为苗木生长提供优越的土壤条件,对提高苗木单位面积产量和苗木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1.1 浅耕 深度以15~18厘米为宜,时间在收割作物或起苗后2~3日内进行,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消灭杂草和病虫害,为深耕减少机械阻力,提高深耕质量。
1.2 深耕 根据土壤厚度确定耕地深度,一般25~30厘米,深耕地必须在秋季入冬前进行,如果来年春季育苗则无需耙、耱,以增加积雪和保墒。
1.3 耙地 一般在播前进行,以耙碎垡块,搅拌肥料,平整土地,还可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
1.4 耱地镇压 可用耱或镇压器在耕地后进行耱地镇压,以压碎土块,使表土紧密,增加毛细血管的孔隙度,减少土壤中气态水的散失,起到蓄水保墒作用。
2 采条与插穗处理
(1)最好采用一年生平茬苗杆,二年生也可以,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水份充足、冬芽饱满的枝条作插穗。(2)选3~5米的长枝条,要求截去顶梢小于0.8厘米的部分,下部分截去大于2.5厘米的部分,截取后的中间部分作为插条材料,要求一刀切断,切口皮绝不能劈裂。(3)插条粗0.8-2.5cm,用人工或机械切条,枝条切成长15厘米即可。人工切条要选择锋利的菜刀,上切口切成平面,下切口切成斜面,即马蹄形,要避免切口劈裂,也可上下切口都切成马蹄形,成马蹄形目的在于:一是扦插容易入土,二是增大切口面积,为生根创造有利条件。将切好的插穗,用湿沙立即贮藏好,尽量减少阳光曝晒以免风干,使插穗丧失水份降低扦插成活率。(4)截下的插穗每25~50根捆在一起,较粗的插穗每25根捆在一起,埋在湿沙土中用塑料布覆盖,随用随取。(5)扦插前,提前截取插条。插条最好浸泡1~2天取出,每捆倒置,用湿沙填充捆间缝隙,上盖湿沙5厘米用以保湿。以上作为插条的临时贮藏,贮藏地选择荫凉,不照阳光的地方。(6)插条截取长度:插条的长度截取12~15厘米(有1~2个芽,一般是2个芽)。每一个插条的上部切成平口,称为上切口,上切口距第1个芽至少保持2厘米,下切口在第2个芽的基部(约1厘米处)按45切削成马耳形
斜面。
3 种条的假植和贮藏
种条或插穗经过越冬埋藏,由于部分贮藏物质进行转化,皮层变软,有利于形成不定根(愈合根和不定根),对于提高扦插成活率,是十分显著的,一般习惯采用原条层积沟藏,具体方法如下:
3.1 种条精选和分级 对收割的种条,进行精选,除去病虫条,剪或用刀切去直径不足0.8厘米的幼嫩顶梢做种条,同等粗细、长短分为三级,选背风处,沙质地挖沟,一层湿沙一层原条,埋藏即可,此方法用于数量不大的种条贮藏。
3.2 选挖贮条沟 分级层埋贮藏,贮条沟应选在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含盐碱,背风而又背阳的地方,宽和深为1~1.5米,沟深、宽视种条多少而定,如种条数量大,沟宽和深可适当加大,原则上沟最宽不超过3m,深不超过2.5m。
种条质量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内在因素,插穗应选用一年生苗干作种条,种条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木质化程度好。冬季采割时种条,要假植于假植沟中,假植沟深100厘米,宽60厘米。待第二年春季育苗时,挖出前切插穗。
4 扦插时间
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扦插。适时早插对提高成活率有好处。春季在叶芽萌动前,进行插条。北南方地区既可春插,也可选择秋插,即在不上冻的南方地区,不需贮藏枝条或插穗,随采随插,扦插要求同二,在时间选择上,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参照各地植树时间,与其相对应为宜,但不得在叶芽萌动后扦插,否则无法保证成活率,一般当天最高气温大于18℃时
即可。
5 扦插方法
插条、育苗的成败,关键在于插穗能否及时生根,影响生根的因子,以内因为主,外因起着促进和制约作用,这就是说树种不同,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各异,种条发育阶段的老幼、强弱,都直接影响着插穗生根和成活率,而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湿度、温度、和气温等)对插穗、生根也是非常重
要的。
插穗直插于苗床。扦插时千万不要将插穗颠倒。扦插时要按种条基部插穗、中部和顶部插穗分别扦插。这样可使苗木生长整齐,避免大欺小现象。扦插后必须立即灌水,使插穗与土壤紧密结合,使插穗有充足的水分吸收。
5.1 平畦扦插法 畦的规格宽2.6米,畦长20~30米,打60厘米高的埂子,平整畦面,按行距60厘米,株25厘米扦插,亩插条3500~4000株,或者用5*5米的方畦扦插。
5.2 沟插法 每沟长50米左右(具体因地势定),按1米划线开沟,在每沟的两侧沟沿上进行扦插,要求保证插条在灌水后能吃上水,有利于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扦插操作方法:①沿沟沿垂直插入土中,扦插的深度以上部第1个芽基部与土面相平为准,但第一个芽不能埋在土中。②特别注意的是以插条的斜面口(马耳形斜面)向下插,平切口在上部,插后用脚踏实,绝不能倒插,倒插条不能
成活。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不要将穗插倒插并保持上芽基部与地面平,以免出土困难,降低成活率。对于不同粗细的插穗最好分床扦插,以达到生长整齐,减少分化现象。至于直插还是斜插的问题,要根据插穗长度以及土壤质地或是扦插方法而最终决定。
扦插按行距50cm拉线,然后用扦插锥或铁锨,顺线将土撬松,不用翻过,即可扦插。地上部分要露出1个芽。每米扦插4株,即株距25cm。亩扦插5000株,成活率可达90%以上。
6 扦插密度
杨树扦插密度一般为每亩4000株左右,株行距根据苗圃耕作方法确定。若要培育两年生大苗,扦插密度可自行变动。
7 抚育管理
7.1 灌水 杨树插穗萌芽后,初期靠插穗本身所含的养分和下切口从土壤吸取的水分维持生命和生长。进入生根期后,幼苗顶端长出嫩叶,苗木才开始了真正的生长。苗木生根期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这个时期气温不断升高。幼苗水分消耗逐渐增加,此时水分一旦供应不足,幼苗水分动态失衡,就会发生萎蔫直到死亡。因此,这一段时间的管理关键是保证水分
供应。
7.2 抹芽 苗木生长后长出侧枝,就需要抹芽。侧枝很嫩时用手直接摘除,若已木质化,则需用剪除。第一次抹芽宜迟,一般在苗高40厘米才开始进行,目的是让苗木根系能得到早期侧枝光合作用所提供的养分,得以正常生长发育。
7.3 追肥 苗圃追肥一般每亩一年用尿素50公斤左右,同时可根据土壤情况增施一定量的磷肥和钾肥。追肥一般于5月下旬、6月中旬和7月中旬分三次进行。
7.4 病虫害防治 在发展杨树栽培中。必须要重视病害防治,全面实行以栽培技术为基础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