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退休,皇帝拍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y_2003_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61岁时向皇帝申请提前退休,皇帝没批准;他继续申请,皇帝仍不批准;他锲而不合地连续申请了六次,皇帝都没批准。直到65岁那年,欧阳修第七次申请,终于得到皇帝的许可,回安徽毫州养老去了。
  欧阳修申请退休时都六十多了,怎么還叫“提前退休”呢?原因很简单:宋朝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较晚,年满70岁才可退休。事实上,不仅是宋朝,整个古代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都是70岁。
  欧阳修死后,其子撰写《先公事迹》,对他多次申请提前退休这事大加赞誉,说他身体很好,本可再做几年官的,但他急流勇退、不贪权位、风格高尚,是近几百年来少有的典范,全国公务员都表示敬仰和赞叹。儿子夸爹是应该的,但这未免夸过了头。实际上,宋朝申请提前退休的官员并不少见,欧阳修绝对算不上“近古数百年所未尝有”。
  在宋朝士大夫的主流舆论中,提前退休确实是一种闪闪发光的美好行为——第一,证明自己不贪恋权位和俸禄;第二,给年轻人腾出上升空间;第三,年纪一大,耳聋眼花,精力减退,容易渎职,不如趁着还没老糊涂时潇洒告别政坛。欧阳修就明白这个道理,曾对年轻人说:“我一辈子没犯过大错,早退休早安心,岂能等到被人赶下台的那天?多丢人啊!”可也有很多官员不愿提前退休,甚至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还占着位置不撒手。
  宋太祖时的大理寺卿剧可久年过七十还不退休,把宋太祖惹恼了,将他连降两级,并强迫他退休。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张士逊到了77岁还没退休,惹恼了一群谏官,说他年老无耻,拿政府机关当“养病之地”。宋神宗时期的宰相曾公亮74岁没有退休,被人写诗讽刺道:“老凤池边蹲不去,饥鸟台上禁无声。”
  宋人笔记《贵耳集》用一句诗评价北宋官场,“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一群士大夫自命清高,都说要提前退休、归隐山林,结果光说不练,没见他们有谁真的归隐。这说明像欧阳修那样申请提前退休的官员是非主流,到了年龄还不愿退休的官员才是主流。
  为啥大多数官员不愿退休呢?这跟宋朝公务员的待遇有关。
  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史上最重视高薪养廉的朝代,中高级官员的俸禄高得非常吓人。除了俸禄,他们还有“餐钱”“贴职钱”“薪炭钱”“公使钱”等补贴,其中“公使钱”主要是招待费,花不完可以装进自己的腰包。朝中近臣为皇帝写诏令、春联,为皇帝讲诗书,给太子当伴读,每次都有丰厚的赏赐,所得甚至超过他们的俸禄。
  可退休之后呢?北宋初年,官员退休后一般停发俸禄,后来少年皇帝宋仁宗即位,章圣太后垂帘听政,才有了退休金制度,按退休前的工资减半发放。至于退休前那些赏赐、补贴,统统没了。
  宋朝“冗官冗兵”现象也是出了名的,朝廷要养活庞大的军队和在职官员,财政负担极其沉重,所以希望那些能力平庸的官员尽早退休,既能减轻财政负担,又能促进公务员更新换代,让政治机器充满活力。
  北宋初年,冗官冗兵的现象还不太严重,皇帝对官员退休的问题也不太重视。到北宋中后期,皇帝已开始诱导和逼迫一些官员退休了。
  宋朝皇帝诱导官员退休的方法很巧妙:文武官员年满七十可退休,主动申请退休者可领退休金,还可让一个儿子免试为官;如果到了年龄还不申请退休,则听从监察部门检举揭发。不过,工作能力特别突出、皇帝特旨挽留的官员除外。
  宋仁宗为主动退休的官员加过一道恩旨:近臣退休后,除退休金外,每年寒食节还有一些实物补贴。
  宋神宗也为主动退休的官员加过恩旨:九品以上的退休官员,如果在职时立有战功,比照在职时的工资标准,全额发放退休金。
  到了南宋,宋金和议达成后,朝廷手里有钱了,对退休官员更是优待。第一,凡主动申请退休且在职时没被记大过的官员,退休时的品级提升一级,按提升后的俸禄减半发退休金;第二,五品以上官员退休后,一般还能得到“提举某某宫”“提举某某观”“提举某某祠”的虚衔,不用去某宫某观上班,但俸禄是实实在在的,每月可领全额工资。陆游中年被撤职,在绍兴老家宅了好多年,靠什么养活七个儿子呢?靠的就是以上这类虚衔给他带来的收入。
  正因南宋官员退休后待遇高,所以主动申请退休的南宋官员要比北宋多得多。南宋洪迈的《容斋四笔》中载,时人参加科举考试时往往虚报年龄,本来20岁报成17岁,以免将来考到60岁还考不中进士,就算最后考中也做不成官了(宋朝年过六十的进士不许做官)。这些人中了进士、做了官,实际年龄到了70岁,可档案年龄还不到法定退休年龄,他们就向朝廷解释,说自己的实际年龄已经够了,请求退休。
  江东提刑李信甫实际年龄70岁、档案年龄65岁,申请退休,得到恩准。皇帝向他承诺:等他的档案年龄够70岁时,再给他加个“提举某某祠”的虚衔,让他多领些退休金。一个名叫齐庆胄的官员,实际年龄70岁、档案年龄67岁,也申请退休,也得到恩准。
  既然按档案年龄不该退休,皇帝为什么恩准这些官员退休呢?还是因为冗官太多、负担太重,多一个官员退休就能减轻一份负担。
其他文献
除了农家乐审美与大猪蹄子身份,网红乾隆的另一爱好也经常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在书画上疯狂发弹幕盖章。  但要说盖章,乾隆的功力再高,也比不过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就拿唐代褚遂良临摹的《兰亭序》来说,曾有人统计过上面的钤印,大概一共有鉴藏印215方,另有半印4方。其中项元汴印章占98枚,北宋2方、南宋7方、米芾一人7方,而大家熟悉的网红乾隆有十几方。  是的,乾隆盖了十几方,而项元汴盖了98枚。  在赵孟
《三国演义》里,孔明临阵,常着便装,坐在车上,以羽毛扇指挥士兵,十分潇洒飘逸,让人不禁叹为观止。可惜,那是小说家言,不是历史。  不过,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位名将,他临阵对敌,让对手闻风丧胆,惶惶而逃。可是,此人并不顶盔惯甲,叱咤来去,而是衣着青衫,手拿竹如意,坐着轿子指挥战斗。这个人,就是南梁名将韦睿。  一  韦睿是地道的西安人。后来,他的祖父、父亲都跟着刘宋王朝的军队到了江南,他也就跟随家人到
1644年五月,朱由崧在南京登临监国之位,可面对黄河以北清军、顺军两大巨头,他毫无与之对抗的信心,便将注意力放在南方这片“基本盘”上——尤其是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  张献忠已占据四川,南明要想讨回巴蜀之地,第一选择就是打仗。可朱由崧打不起,他既要防清军南下,又要防淮上四大割据军镇,朝堂上也党争不断,哪有人手?于是他决定玩阴的——离间计。  当年八月,南明派出樊一蘅和王应熊,前者加封川陕总督,潜
“美人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明朝四大家”之一的唐伯虎于1515年前后所画《陶毂赠词图》的题材,也来自一则“美人计”。  画面中,衣冠端庄的后周大学士陶毂捻着胡须,倚坐在南唐驿馆庭园的坐榻上,神情专注地观赏着演奏,右手像是合着音乐的旋律在打拍子,身旁左侧置有一些笔墨纸砚,暗示他要写词;画面右边稍居中位置的歌女秦弱兰(也作“秦翦兰”“秦箬兰”)发髻高耸,一身绣袍罗巾,怀抱琵琶端坐在凳子上,面对陶毂尽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征人启事,招募500名参与记忆研究实验的测试者,每位参与者都可获得4.5美元的报酬。很多人看到之后纷纷报名前往。  这项实验是关于惩罚与学习方面的研究,需要一人扮演学生,一人扮演老师。实验的操作也很简单,老师要大声读一组词,学生要快速记忆并进行复述。一旦学生出错,老师就要用电击对其进行惩罚,电压强度从15V到450V依次递增。而在实验中,谁当学
南宋宋高宗年间,浙江绍兴有个叫钱唐休的读书人,才学横溢,在当地颇有声望。当时的宰相是主战派代表赵鼎,他上任伊始就积极筹划抗金大计,号召天下举荐贤才。  值此良机,钱唐休被举荐给赵鼎。不巧的是,当时赵鼎正在阅览边关军报,看到钱唐休的名字后不禁暗道:…钱唐’谐音‘钱塘’,是都城杭州的别名,再加上‘休’,岂非寓意大宋江山就此终结?”联系到恶化的时局,赵鼎越发觉得这名字凶险异常,对钱唐休坚决不予录用。  
漳河古称“滴水”,其支流从广宗县旁分脉而过。清初,曾有人出于安全考虑加固河岸,修建了河唇堤坝。但时光荏苒,加之百姓小乐即安的性格,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后,广宗县的防洪措施仅剩形式。  作为一任流官,知县吴存礼大可像他的前任們一样,对暂时处在“安澜期”的漳河视而不见,可他给自己找了个天大的麻烦——重修大堤。  修河必定要动国家的帑银,里边不仅有算不清的“经济账”,更有说不明的“政治账”。这也是
据修于乾隆年间的泉州地方志《马巷厅志》载,当地有个平民叫許文衡,他的女儿许初娘姿容秀美、性格恬淡,因丈夫从军远行而回娘家居住。  后来战乱频发,一众豪强携带家眷来到这里,占据百姓的房屋。许文衡的家分前后院,前院住着大将郑泰的家奴。许初娘怕惹到他们,从不到前院去,每次都从后门绕行。然而是祸躲不过,郑泰的儿子郑缵绪听家奴说许初娘貌美,便来偷窥,见后果然心旌摇曳,第二天送来金银珠宝,倾诉爱慕之情,被许初
因写出《鲁滨孙漂流记》而成名之前,笛福是个见钱眼开的混子,终日胡闹,时人都说:“这个家伙的妈妈是水银、爸爸是魔鬼。”气急败坏的咒骂中带着咬牙切齿的恨意。  笛福生于小资家庭,做过油烛商人的父亲一直为他灌输“金钱至上”的观念,教育他要与贫困斗争到底。笛福确实没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从小就不安于现状,与庸常生活厮打得难解难分。  笛福一度受到基督教的吸引,曾试图做个牧师,但他很快承认自己并不适合这个清心寡
栏目主持 羽川  现在的小吃街灯红酒绿,甚是热闹,聚集了大批吃货。殊不知,20世纪的胡同里,小吃多,乐趣也多……  排排坐,吃大餐,对面的男孩請你乖乖坐到凳子上。  这位大叔在摊位前抽烟,小心影响生意。  这么冷清的生意,你却笑得这么灿烂,莫非家里有矿?  一串糖葫芦这么多,我想知道怎么卖的。  那时的孩子吃上一个糖人,都能开心一整天。  没有玩具的年代,一场角色扮演就能玩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