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导电的通信兵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兵不死,军魂永不凋零
  88岁的何友毅是抗美援朝老兵,在老人的家门正上方,挂着“人民功臣”的牌匾,這是1952年四川省三台县人民政府所赠,纪念老人在抗美援朝时荣立三等功。在这块牌匾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
  那是1951年,18岁的何友毅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毅然投身于抗美援朝。在前线,何友毅是通信兵。那一天,炮火连天,指挥部里的通信信号已经第4次中断了,指挥部失去了和外界的信息联络。政委先后派去的3名通信兵已经相继牺牲了。政委找到何友毅,命令他:“敌人的炮弹已经第4次把通信线路炸断了,你立即去排查线路,必须接好线路。”何友毅坚定地说:“是,保证完成任务!”他立即沿着通信线路开始逐一排查。
  何友毅冒着枪林弹雨,跑过了一个又一个弹坑,终于找到了断线的地方,可是眼前的一幕让他的心跌入谷底,原来被炸断的线路足足有3米长,时间紧迫,差一点就能把线路接通了,何友毅没有时间再去寻找多余的线路。他想起来前赴后继、英勇就义的战友们,只见何友毅左手拿起炸断的一头裸露的电话线,右手拿起另一头炸断的裸露的电话线,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导体连通了线路……
  战斗结束后的第5天,昏迷了整整4天的何友毅,在病床上终于苏醒过来。一旁的战友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多亏你用身体接通了通信线路,政委说一定要把你救活,哪怕死了也要把遗体带回家。”
  1957年,何友毅复员回家,多年过去,他仍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前不久,88岁高龄的何友毅跳进冰冷的河水勇救落水儿童,老人当时说:“不管当时多危险,我都要去救人。”无论是硝烟四起的战场,还是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老兵都会挺身而出,舍身相救,这就是老兵精神!
  (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
其他文献
在纽约一个商场门口,行为纠正专家丹尼尔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乘坐自动扶梯的人远比爬楼梯的人多。他上前采访了几十个乘坐扶梯的人,发现大部分人都希望有更多时间锻炼。但是,他们为什么不爬楼梯呢?“这是我在纽约的准则,坐扶梯上,走楼梯下。”“稍后我会去健身房,在此之前,我想偷个懒。”……  人们每天的很多行为被科学家称为“默认行为”,而要想改变人们的“默认行为”难度很大。丹尼尔想:“如果我指出爬楼梯与乘扶
我们谈论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必要的前提是我们需要举报人保护制度,这一制度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亦即该制度具有价值。另外,价值是制度确立的基础和追求的目标,价值的既定必将为制度的设计和完善提供支点和标准。仔细审视举报人保护制度,可以发现该制度应当具有以下——    人权保障价值    从举报人保护制度的性质看,举报人保护制度是一种司法制度,而现代司法制度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保障人权,举报人保护制度
对手是人生向前的动力  丁俊晖和奥沙利文绝对是斯诺克球坛最响亮的两个名字,一个堪称中国斯诺克一哥,一个则是过去20多年斯诺克世界最不能忽略的符号。12年的相爱相杀中,两人之间的友谊早已生根发芽,他们既是对手也是朋友。  2007年温布利大师赛,当奥沙利文以大比分领先时,场内有观众开始向丁俊晖喝倒彩,进行辱骂。看到这一幕,奥沙利文挺身而出,冲着自己的球迷大喊:“不想看比赛的话请马上离开。”当比赛打到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在一次演講中,罗振宇讲了他与“华为云”结缘的经历。原来,作为知识服务应用“得到”APP的创始人,不少提供企业服务的公司都向罗振宇伸出橄榄枝,其中不乏一些互联网巨头。能与这些财力和技术都十分雄厚的公司合作,无疑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可是,由于选择太多,反而使罗振宇患得患失,难以作出最终的决定。  一天,罗振宇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是“华为云”的一名主管发来的。在邮件中,这名主管
过犹不及多半源于急功近利  洗手甩手,手指甩到水龙头上;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一脚踢到马路牙子上;吃饭,忽然“嘎嘣”一声,牙齿咬到一粒小石子;进门,一头撞到太干净的玻璃门上;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站起来一抻腰,撞到开着的窗户上……  甩手、走路、吃饭、跨进门、站起身,这些日常行为,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用了多大力气。但是,在出事故之后,你会发现,你甩手的力气有多大,指肚上的乌紫就是证据;你走路时迈步的速度
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  记得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字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为人处世需要有自信,更需要懂得谦卑和敬畏。反之,一个常怀谦卑与懂得敬畏的人,又常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信。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大意是河流与大海所以能够接受千百条溪水的奔流融会,是因
圆润而不圆滑内心藏着棱角  我很爱喝粥。木心在《少年朝食》里写道:“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东坡、剑南皆嗜粥,念予畢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为什么说粥温柔?大概是因为它不可思议的包容性,任何食材都能与粥相融,那是一种不带任何攻击性的美味。正是这份包容,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粥,粥文化才得以发扬。  我很讨厌吃苦瓜,但当这样令我厌弃的食材出现在粥里时,却陡然变得有了别样的味道,清香诱人,温和
为人父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看过一则新闻:一位妈妈跪在孩子面前,跪了一个多小时,原因是劝孩子去上学.但孩子看到妈妈下跪却毫不在意,坐在椅子上,翘着腿悠闲地玩手机,并把妈妈跪地的图片发在朋友圈里,配文:“开心每一天!”此事成为网络事件后,老师特意赶到家里来,尝试着教育孩子要感恩父母,但是他的妈妈却一再地打断老师说:“我是自愿跪的,又不是他逼的,你不要说他……”  古语有言:“为人母者
梁晓声的母亲是一位缝纫女工,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见识不一般。一次,梁晓声到母亲的工作地要钱买书。母亲问:“要钱干什么?”梁晓声回答:“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母亲二话没说,就去掏衣兜。旁边一个女工停下缝纫机,劝阻她:“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們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啊!”梁母却没有听那个女工的劝阻,而是微笑着把钱塞进了梁晓声的手里。她大声地对那个女工说:“谁叫我
随着吸电子烟时间的增长,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殷格斯出现系列症状,心痛胸闷、呼吸急促、剧烈咳嗽。在极其难受的情况下,殷格斯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肺部感染,建议他及时住院治疗。医生竭尽全力治疗殷格斯,可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医院只得给家属下病危通知书。殷格斯的病情迅速恶化,医生不得不将他送到重症监护室。但医生仍无法帮助殷格斯赶走死神。  殷格斯成为美国首例电子烟致死案例,立刻引起政府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