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复句的“繁”与“简”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证复句大概是高中语法知识复习整理过程中最不容易解开的一个疙瘩。教者也好,学者也罢,往往都被不计其数而又变化无穷的关联词搞得犹如雾里看花,很难有个清晰的印象。近年来复句专项知识虽然已经不作高考要求了,但在“正确使用词语”(考试说明)的概念下,仍然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能力,而关联词正确使用的前提,则是对复句内部关系的正确判读,因而复句尤其是辨证复句,仍然是“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知识链上的一个必须解开的环节。笔者从事语法教学与研究二十余载,自认为是个“悟道者”,撰此拙文也想来侈谈一下辨证复句这个复杂问题的简单化。
  
  死记类型关联词是复句学习的误区
  
  不少教师都喜欢为学生编写一套关于复句知识的复习材料,内容不外乎以下三项:某类复句的概念、例句、常用关联词。我不否认这是一种公认的有效复习方法,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挂一漏万。某一类型的复句都有一长串相应的关联词,而教师提供给学生永远不可能有一份关联词“大全”。如2004年高考题(北京卷):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
  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
  本题干扰项中出现的“也许”、“可见”,都不是复句单元知识教材中开列的常用关联词,但作为副词“也许”出现在表示不确定推断语气的转折复句中,“可见”则使用在确定推断的因果复句中。
  (2)胶柱鼓瑟。复句关联词在使用上,是很灵活的,是否使用、是否配套使用以及关联词出现在什么位置,都很难找出明显的规律,缺乏变动是现代应试过程中的大忌。如2000年高考题(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①④⑥
  本题第一条横线处“少读如果彻底”与“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构成关系可以有两种理解:
  a.二重复句:少读如果彻底,│(假设)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递进)以至于变化气质;
  b.单重复句: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递进)以至于变化气质;
  a将“少读如果彻底”作为一种假设来表述,b将“少读如果彻底” 作为读书达到的状态来理解,即单句形式的压缩复句,充当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学生对这中类型的句子如果缺乏准确的把握和灵活的理解的话,自然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果。
  (3)尝试套用。既搞不清句子又记不住关联词时,就利用题枝提供选项或习惯的语感,去尝试套用关联词,尽管这是种黔驴技穷式的答题方式,在难度不大的情况下,这招也许还管用,不过很难保证其正确率。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习惯就是语法”,但符合习惯未必就符合题目的要求,同一句子插入的关联词不同,反映出来的复句关系就不一样。2005年高考题(浙江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 ,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
  ③他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他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病症干涉虽然B.病症干预 即使
  C.病症干预虽然D.病症干涉 即使
  孤立的考虑③,用“虽然”或“即使”均无不可,两种表述都符合用语习惯性。然而,选择“虽然”就是对已然情况的陈述,复句体现为转折关系;选择“即使”则是对未然情况的假设,复句体现为假设关系。前半句中出现的“依然”,决定了这个句子只能表现为转折关系,而不可以再理解为假设关系。可见“尝试套用”并不是可靠的答题方法。
  
  逻辑分析是复句学习的归真之举
  
  逻辑学的基本要义是“条件”,将其运用到辨证复句的教学上,不失为我们分析复句架构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能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句间内在联系,并正确判读出它们的关系。
  中学语法概念上讲的辨证复句,是指转折、条件、因果、假设这四种类型,尽管这四种类型的复句个体千差万别,然而,就其本质然而言,都存在逻辑学上的“条件”关系。现以“下雨,放电影”这一句子为例,演示一下这四种句型的变换:
  ①下雨,也(才不)放电影。(条件关系)
  ②下雨,放电影。(转折关系)
  ③下雨,不放电影。(因果关系)
  ④下雨,就不放电影。(假设关系)
  这四个复句,所以表现为四种不同的关系,并不完全取决于关联词,而取决于其内在“逻辑条件”的联系。
  四个复句的前件字面上似乎都是一样的,其实并不一样。句②、③的“下雨”是已然的存在,句④是未然的假设,而句①的“下雨”与否都不影响“‘放’或‘不放’电影”这个结果。
  四个复句的后件则不一样,句②“放电影”这个结果与“下雨”这个条件是相反的,因而它表现为转折关系;句③“不放电影”这个结果与“下雨”这个条件是对应的,因而它表现为因果关系;句④“就不放电影” 这个结果,是建筑在如果“下雨”这个未然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如果天不“下雨”,自然也就不存在“不放电影”的结果了,因而它表现为假设关系;至于句①的“‘放’或‘不放’电影” 这个结果,都取决于(有条件关系)或不取决于(无条件关系)“下雨”这个条件。
  要言之,因为某个原因才产生了相应结果,这样的复句是因果关系;同样的原因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这样的复句是转折关系;某种假设的原因,产生了某种对应的结果,这样的复句是假设关系;结果产生不以或必然以某种条件为前提,这样的复句是条件关系。
  丢开关联词去运用、理解句子是复句知识范畴的最高境界,从有形(关联词)的去认识到无形的去把握,它反映出来的也是个对复句及其知识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认识过程。
  
  (陈星际,江苏省如皋市磨头中学)
其他文献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在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基础上,较之以往的监管系统有了许多显著的改进.但这个体系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评价指标的设置以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季节”系列小说的语言是他语言特色的典型代表。有人称他的语言为“狂欢体”语言;有人称之为“拟骚体”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流”;而我
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公司治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内外治理机制的动态统一中实现的.超越外部机制的发展程度,过分强调国际惯例,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是一部很受欢迎的教材,但书中的“做”“作”不分,给汉语教学者造成了困难,请看下面的例子:
虽然我国在不良资产(NPAs)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NPAs问题依旧非常严重.我国现行的按账面价值收购、局部剥离的NPAs分散处置模式的弊端日渐突出,已经难以适应我
研究了从紫竹梅中提取天然色素的工艺方法,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为该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和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