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5年以来,关于高考英语,高校英语的四六级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导致阶梯链接式的教学模式不再紧凑,使得本身处于背靠背地位的“英语”和“教学”显得更加尴尬。本文以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对四年本科专业知识的习得回顾与反馈,启发式思考,探讨关于本科英语专业的教材安排,课程安排,课堂教学状态与反馈实践学习。
【关键词】英语教育实习 课堂教学 习得反馈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本文将基于英语师范毕业生学业反馈调查结果,以本科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习得检验为依据,深度剖析本科师范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二、透视师范生的在校实习——以河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为例
1.师范英语学生实习的理论基础。英语教育专业在第三学年开设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目的是将学生思维从“怎么学,如何学”转变到“怎么讲,如何教”。调查学校所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How to teach English》(2000年) Jeremy Harmer著,本书从How to be a good teacher/learner,How to man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How to teach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listening等方面,全面的将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直观呈现,以便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课程理论支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2.具体实习阶段。学生通过讲课和说课,进行本科阶段习得反馈,辅导老师根据《初高中英语优质课评价标准》和《初高中英语说课评价标准》进行打分鉴定,并适当予以指导。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记录,共24名学生。
由图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语言表现能力较弱,实际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环节不标准。近75%的学生缺乏合格教师基本素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弱,同时也表明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标准,是引领整节课堂的方向标。本科实习生在这个环节上掌握的较好,基本上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发挥了导学,导教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完成课堂并不是简单的按照教学目标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教学时间等限制性因素,随机应变。实习学生对这一环节不能熟练运用,应该进行强化训练,做到教学方法得当,活动形式多样、有效,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三、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校习得反馈结果的几点思考
1.课程设置。我国当前的教学课堂是受凯洛夫《教育学》中教学论思想的影响,形成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这五个环节的固定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变式练习和知识迁移,任何一种知识行为的输入都是一种发现和接受的过程,老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要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教学的步骤,全身心的投入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中,从而去接受它。
本科师范生的培养,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例如英语教育的学生,要根据语言学科的本质以及语言本身的功能性,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的范畴的同时,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实践和运用,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辅之以教的步骤解析,以强化学生的教学思维,可以适当在每学期内设置固定的教学模拟,做到“从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反馈”。
2.课堂教学状态。课堂的状态和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年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地域特征,也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对于语言学科的学生来说,言语的表达练习,舞台的历练展示应当为重中之重。
现代大学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教师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解惑者,也要扮演好一个优秀评审,对每次的教学实习予以评价,达到课堂与实践双赢的效果。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的需求是存在的,英语教学的实践更是社会所需求的,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开展研究性,实践性教学,积极推进英语教育课程的建设,让学生能够真切的将所学知识回馈于应用,全面提高师范英语毕业生的质量,实现习得与运用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J].现代外语,2015,
【关键词】英语教育实习 课堂教学 习得反馈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本文将基于英语师范毕业生学业反馈调查结果,以本科英语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习得检验为依据,深度剖析本科师范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二、透视师范生的在校实习——以河南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为例
1.师范英语学生实习的理论基础。英语教育专业在第三学年开设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目的是将学生思维从“怎么学,如何学”转变到“怎么讲,如何教”。调查学校所用的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How to teach English》(2000年) Jeremy Harmer著,本书从How to be a good teacher/learner,How to man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How to teach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listening等方面,全面的将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直观呈现,以便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课程理论支撑,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2.具体实习阶段。学生通过讲课和说课,进行本科阶段习得反馈,辅导老师根据《初高中英语优质课评价标准》和《初高中英语说课评价标准》进行打分鉴定,并适当予以指导。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记录,共24名学生。
由图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语言表现能力较弱,实际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环节不标准。近75%的学生缺乏合格教师基本素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弱,同时也表明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训练。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标准,是引领整节课堂的方向标。本科实习生在这个环节上掌握的较好,基本上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发挥了导学,导教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完成课堂并不是简单的按照教学目标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教学时间等限制性因素,随机应变。实习学生对这一环节不能熟练运用,应该进行强化训练,做到教学方法得当,活动形式多样、有效,能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三、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校习得反馈结果的几点思考
1.课程设置。我国当前的教学课堂是受凯洛夫《教育学》中教学论思想的影响,形成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这五个环节的固定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变式练习和知识迁移,任何一种知识行为的输入都是一种发现和接受的过程,老师在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要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教学的步骤,全身心的投入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中,从而去接受它。
本科师范生的培养,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例如英语教育的学生,要根据语言学科的本质以及语言本身的功能性,在帮助学生扩大知识的范畴的同时,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实践和运用,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辅之以教的步骤解析,以强化学生的教学思维,可以适当在每学期内设置固定的教学模拟,做到“从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反馈”。
2.课堂教学状态。课堂的状态和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年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地域特征,也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对于语言学科的学生来说,言语的表达练习,舞台的历练展示应当为重中之重。
现代大学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教师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解惑者,也要扮演好一个优秀评审,对每次的教学实习予以评价,达到课堂与实践双赢的效果。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的需求是存在的,英语教学的实践更是社会所需求的,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开展研究性,实践性教学,积极推进英语教育课程的建设,让学生能够真切的将所学知识回馈于应用,全面提高师范英语毕业生的质量,实现习得与运用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J].现代外语,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