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类专业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生的培养要具有创新性及国际性。本文对新形势下信息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加快培养该高新技术学科领域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新方式。
  [关键词]信息类研究生 培养模式 改革研究
  
  一、引言
  
  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学科知识发展异常迅速,也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摆在培养单位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存在问题
  
  当前信息类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1.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动不动就要求硕士、博士学位。这促使考研大军的不断壮大,造成就业压力后移,引发研究生“贬值”,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调查中发现考研大军中也不乏真正热爱某一学科,为之锲而不舍的人。但这些学生并不是主流。当考研成为功利主义的产物,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2.研究生导师队伍 “鱼龙混杂”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急剧增长,研究生导师队伍也急剧膨胀。某些学位授予点和学位导师的学术水平不够也是难以避免的。同时,由于时间的推移,更由于信息学科发展极为迅速, 原来合格的单位和研究生导师也有可能落后于信息学科的发展而成为不称职的学位授予点和学位导师。
  3.信息类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培养计划不合理
  现在许多学校的研究生为3年学制,而且有的已改为2年。在这3年中,很多专业设置了太多的必修课。而此期间,有的专业还要实习,最后一年还要奔波找工作,也就是说,大部分学分要在1年半的时间里修完,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时间几乎要全部用在上课上,用于搞科学研究的时间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由于信息类学科的特殊性,其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很快,可是许多学校在内容更新上相当缓慢,无法适应新形势。 实际上,对这样的培养计划,许多导师们也意见也很大,认为课程太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读书、做研究。可是意见归意见,想法归想法,培养计划不变。这种情况所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许多导师不得不开始忽略了研究生的培养,使得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化,趋向于本科的规模管理,从而为扩招提供了条件。如此形成一个循环。以至于一些学校有种说法:“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
  4.毕业论文的水平不高
  一些导师正在充当熟练的技术工人,生产着千篇一律的产品。很多导师带了一群研究生,自己又有行政职务,根本就无暇顾及每个学生。许多导师说,他现在带的学生比前些年多了一倍,到毕业的时候,连每个人的论文认真看一遍都做不到了。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招生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可是从导师到学生的研究风气淡薄,研究生的思考能力普遍下降.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可是现在,毕业生论文大都是粗制滥造之作,既无新的创见,又无学术价值。不少同学在网上找的资料,再找一个巧妙的角度,把材料组织好。甚至有些都是剽窃之作,连修改都省了。尽管如此,到毕业时绝大部分论文都能顺利通过。答辩时答辩委员也会提些问题,但最后还是“一分为二”地通过了。皆大欢喜。
  
  三、改革思考
  
  研究生教育体制应该改革,其基本点是研究生教育应分层次.现在的研究生在知识结构和更新程度上要比很多老师快。过去,研究生很少,毕业后多数可留在高校或者研究机构,所以从心理上,他们比较重视读书、重视研究、重视写论文的能力。而现在则不同了,高校和研究机构,不可能容纳所有的研究生,研究生也不是都为这个目标培养的。
  随着数量的增多,研究生已开始由精英教育逐渐向社会实践各个方面渗透,那么,评判研究生质量的时候就不能只看研究能力这一个标准了。有研究型的,有实践型的,相应的学制和培训侧重点也是不同的。现在我国硕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加大博士研究能力的培养,就是顺应这样一个趋势。
  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研究生教育也是分层次的。比如,香港的高校就设置了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授课式(by course)和研究式(by research)。授课式硕士学位学制一般为1年,研究式硕士学位学制一般为2年以上,常与博士学位连续攻读,博士学位学制一般为3年。
  英国教育历史悠久,素以标准严、质量高著称,研究生教育尤其如此。英国名校林立、专业类别多、学制短(尤其是授课式硕士)、社会安定、福利好。因此,每年都有众多世界各地的学子到英国求学,他们中最多的是攻读授课式硕士学位。 在英国,硕士学位也常被称为“高级学位”。英国大致有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授课式和研究式。授课式硕士学位学制一般为1年,即我们通常说的出国留学攻读一年制硕士。研究式硕士学位学制一般为2年以上,常与博士学位连续攻读。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具有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等多种功能,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质量还不能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高新技术学科起步晚、基础差、招生规模小;一些学科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情况还十分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力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特别要加大学科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学科建设并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四、解决方案
  
  经过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在信息类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紧跟学科的发展。
  2.教学上尽量选用国外原版优秀教材,并实施双语教学,使研究生尽快熟悉本专业国际上的发展动向。
  3.低成本国际化措施是,每一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一入学就阅读1-2本国外知名大学同类学科的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导师出资帮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如IEEE,SPIE),成为学生会员;资助优秀的研究生出国或在国内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
  4.针对部分有很好培养潜力的优秀研究生,进行重点培养,注重创新性,使他们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5.针对学校不同情况,有的导师横向课题较多,重点放在应用研究上,因此可以让职业型研究生在此类导师下进行培养.而对于理论深度较高的导师,可以指导研究型的研究生.因此,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
  
  五、小结
  
  研究生培养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水平学术人才的培养,也是提高我国整体学术水平至关重要的环节。今日的研究生就是明日的研究骨干,是我国科学工作的潜在主力。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对如何在扩招情况下提高信息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作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卿敏.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5): 26-30.
  [2]胡斌梁,王群英,黄小文,高秀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湘潭师范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 2007, l29,(6):50-53.
  [3]明航.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江苏高教, 1998,(5).
  [4]王衡生.论创新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高教探索, 2003,(1):34-38.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航空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示范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培养中学美术师资主体的高等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已显现出多方面弊端,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高师美术教育只有突出师范性特色,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师资。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 课程设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化,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
[摘要]创业教育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很多国家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已形成了制度,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创业教育是通过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全面提高其创业素质,使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会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高校面临扩招、就业的双重困境,为使高校招得进、留得住、分得出,高校应强化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 教学观念 教学平台    一、树立全新教学观念    众所周知,创业创新越来
[摘要]教师不仅在新课程实施中担当关键性角色,而且这种角色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不断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多元化的评价者。这对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师 角色转型 评价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