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激发学生兴趣和活力的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c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自主探究来学习知识. 本文就针对如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力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兴趣;活力
  【基金课题】 以激发学生活力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编号:YWX14645
  0. 引 言
  数学具有科学性、工具性和严密性等特点,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因此,数学教学极其重要. 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只是一味地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够高,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无法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需求.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可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适当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情境创设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情感的投入,通过情感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活动情境以及探究式情境等.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分析,选择比较合适的情境进行教学. 其中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基础,并结合教学的内容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根绳子,将一根绳子对折剪断,再将绳子再次对折剪断,如此的反复操作,试问学生对折8次之后有多少根小绳子?对折15次之后又有多少根小绳子?学生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问题上,就会进行思考,或者小组讨论,通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出教学的内容,即“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从而可以得到对折8次之后28 = 256,对折15次为215 = 32768等之类的公式,进而教会学生通过使用有理数的乘方进行运算.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也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展开和折叠操作,了解有理数乘方的含义和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数学学习需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并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以便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教师在进行完全平方运算的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任何一个以a2 b2 2ab形式出现的式子,都可以快速地得出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提问,这时学生就会列举几个例子让教师回答,教师回答之后,可以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教师可以引导出完全平方运算的知识点,将(a b)2 = a2 b2 2ab的式子告知学生,并让学生加以练习. 同时,针对(a b)2这样的式子,也可以通过分解得出答案,例如(12 11)2这个算式中,可以将其分解成为122 112 2 × 12 × 11这样的形式,从而可以快速地得出答案.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中主要包括分层法、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教学. 在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视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图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由于在进行“三视图”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立体图形来观察俯视图、左视图以及主视图,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针对大多数学生无法在脑海中想象出图形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三视图分别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充分了解三视图如何得来的.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较好地掌握三视图的知识. 例如图1中的几何图形,学生初步学习三视图的时候,无法直观快速地说出这个几何图形的三视图,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其分解.
  立体几何图形 俯视图 主视图 左视图
  4. 总 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借助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以及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尹兴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14.
  [2]张铁龙.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现代阅读,2011(2):123.
  [3]沈华.刍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J].才智,2013(26):17.
其他文献
针对某湖底隧道敞开段C30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定量评价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研究分析了砂率、胶凝材料用量、矿物掺合料等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外观质量
文章简述了大伙房输水一期工程施工中,采用新型材料对不良地质洞段的处理措施,包括对不良地质洞段开挖前的预处理和混凝土衬砌时的后期处理。重点叙述了所用材料的性能、特点、
齐岳山隧道F11断层纵向长235m,断层处主要为高压富水软弱围岩。施工中通过改变原有的注浆施工理念,将原帷幕注浆“柱加固模式”,优化为“桶状加固模式”;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在保
摘 要:随着数字多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多媒体技术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活力。艺术设计本身需要有很多的知识进行结合,比如如何将新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中;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的艺术设计中也开始出现了数字媒体技术的身影。本文就数字多媒体时代的大背景,简要分析数字多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探究如何更好地应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艺术设计。  关键词:数字多媒体;艺术设计;探究  随着数字化多
摘 要:设计就是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设计人员是为设计的受众者创造所需要的东西,该用怎样的设计观和设计的方法去创造,这对于每一个设计人员可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让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批评,去设计,但是设计人员起码有良心的去设计,尊重他人,尊重文化,挖掘新的事物,而不是拾取已经产生的新事物去贩卖。设计者自己在真正的体验生活后,表达出自己的一种真实感受,进而以“心”、用“力”去设计。  关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倡导创设体现数学文化、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而画板工具与数学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成为可能.  为了解当前高中数学情境性问题的现状,特设计调查问卷,受测对象为一级达标校普通班学生,样本容量为50人.通过数据分析,64%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使用或者一般不用问题情境来辅助教学.对“知识的记忆是否依托于情境”有80%认为与教师授
【摘要】本文从自然数分解定理出发,从集合论的角度,探究整数与其约数和倍数之间关系,发现整数中约数和倍数之间关系与集合运算的结构相似性,采用类比思想,推导出任意多个自然数与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式.  【关键词】约数;倍数;集合;结构相似性;关系式  一、问题提出  初等数论是研究数的规律,特别是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在初等数论这一研究整数的规律和性质的数学分支内,有一部分叫作整数的整除理
硬岩隧道掘进机全面整修通常是返回制造工厂予以实施,国内尚无不借助国外专家支持独立自主实施TBM全面整修的先例。TB880E型隧道掘进机完成两项工程、累计掘进逾12km后,闲置存
【摘要】 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情境的价值与功能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了积极的作用. 情境的作用是在于唤醒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身心的整体性参与性,亦即生命参与,而体验的过程,则是一段真实的情感与智慧之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性  美國教育学家萨其曼曾经说过:“所有的
文章主要论述广州地铁五号线文冲站折返线暗挖隧道上方房屋保护的方案设计,采用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及运用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指导设计,可为城市同类工程的设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