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地深化和改革,如何提高阅读的教学水平,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成为广大小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教学模式;解决对策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板块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初高中的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重点模块,而小学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慢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创新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危害,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課堂的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如果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就是配角,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够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产生一种厌倦感,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阅读的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教学针对性缺失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授课方式还比较老旧,没有融入创新的授课思维,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而且,老师在阅读授课的过程中,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没有针对性的策略,只是根据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确定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的评判标准太笼统,没有充分考虑到阅读水平一般的学生,对阅读水平不太好的学生要求太高,对阅读能力好的学生要求太低,使得教师的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不但会影响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 缺乏真实的情感体验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答题,考取更高的分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然后再按照老师给的模板套入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感触到文本的表面知识,很难真正地理解文本中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引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要忘记教学生体验文本当中的真情实感。只有让学生在读书中真正地感悟真实的情感,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 教师要有创新教学观念
  我国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不同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小学的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放弃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方法,不断地优化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采用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当中,发挥她们的主体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以及感悟人生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所以,教师不仅要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多阅读课外的书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陶冶情操、认识世界。
  (二)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的积极性不太高,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需要改变阅读教学的方式,创建新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本小组的主题,然后小组之间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来熟读课文,对这篇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意见,提出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再根据小组的讨论情况,选一个代表来发言,最后由老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评价和补充,肯定学生好的想法,再补充一些学生想不到的方面,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感兴趣。学生在读——讨论——发言之中,对这篇课文的知识点的印象会更深刻,所以,在小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 引入情感教学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体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所以,在阅读教学当中,老师要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强化与作者思想上共鸣,教会学生“用心去阅读,用心去感受”。其次,要启发学生内心的感悟,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情感的欲望与体验。除此之外,老师可以把阅读积极地融入日常的生活当中,积极给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强化学生内心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学习的印象。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初步的自读能力的培养以及以后的语文学习效率。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入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李加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5):142-143.
  [2]张秀丽.探讨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27.
  作者简介:
  李萍,湖北省咸宁市,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第四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的路径:加强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坚持以情育人,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师的情感素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师生关系  在教学思想品德时,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
摘 要:信息技术在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全方位的迅猛发展,而也因此,21世纪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含在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尤其是信息技术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被人们应用于教育行业当中,是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本文的核心叙述内容便是基于这一主题,并以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为例,作了如下的总结。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因此,化学
针对ID3算法多值偏向及误分类代价被忽视的问题,结合属性相似度和代价敏感学习,提出基于均衡系数的决策树优化算法。该算法既克服了多值偏向,又考虑了误分类代价问题。首先引
摘 要;学困生的减少和教育转化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我们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自身心理障碍是形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心理的形成又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分析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心理疏导  一、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
工作空间边界的提取在机械臂等执行机构的设计及功能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处理操作。将执行机构工作空间点云转化为图像,结合灰度图像处理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执行机构工作空间边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主张立足于学生需要适应现代的生活以及未来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构造中学生化学课堂目标的体系,整体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文化内涵。此文章针对中职化学必修部分以及选修和现在学生们自身的具体状况探讨了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际要求,立志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关于如何更好地落实此问题进行进一步地研究以及深化。  关键词:意义;重要性;策略  一、 前言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树荫下放着一卷诗章,一瓶葡萄美酒,一点干粮,有你在这荒原中傍我欢歌———荒原呀,啊,便是天堂!是的,那一卷一卷的书籍,就是我们的天堂!”假如,孩子每天沉浸在书的天堂,享
期刊
反思性教学是近些年来备受教师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反思性教学主要是将教学方式和反思相结合的一套教学体系,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而反思性教学最终
AMR-WB(Adaptive Multi-Rate-Wideband)的线谱频率LSF(Line Spectrum Frequency)参数在编码过程中会分裂为若干子矢量。利用编解码过程中的ISF索引参数,提出一种在3G话音中隐藏信
为了确保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对主用户的干扰低于预定值的同时,最大化次用户系统的吞吐量,减少次用户丢失频谱机会的次数,提出单信道模式下次用户感知时间和传输时间被联合优化的算法。在单信道模型中,次用户以混合接入策略与主用户共享一条信道,通过综合考虑对主用户的干扰和次用户频谱机会丢失两个因素,对传输时间和感知时间进行联合优化。经过与固定的感知时间和传输时间算法仿真分析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