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方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

来源 :吉林人大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在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诸多矛盾当中,金融一直是重要瓶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贫血”的问题解决不好,就无法走出金融落后与经济落后相互制约的怪圈。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制约问题突出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相对弱势,制约了金融有效供给,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特别是近年来,县城和农村商业银行撤并网点,地方金融资源大幅萎缩,资本外溢现象值得关注,欠发达地区积累的储蓄资金,大部分被“虹吸”到发达地区。
  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拉大了经济发展的差距。金融机构布局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融通使用效率,制约了地方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欠发达地区金融创新动力不足,金融资本投入匮乏、渠道单一,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游离于地方经济发展之外,制约了金融对地方经济助推的能力;货币政策效应不平衡。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由于发达地区经济主体多元化,资本市场发达,融资渠道丰富,能够充分享受政策;而欠发达地区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机构单一,风险控制过于严格,导致资本大量外流,很难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反之,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时,欠发达地区同样受到政策制约,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贫血”状态。
  
  二、着力构建地方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各级政府要围绕金融与经济发展需求,加快建立良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生态环境。一是打造良好的金融业发展基础。地方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使经济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加强信用约束机制建设。要从政府做起,努力提高政府决策信用、服务信用和管理信用水平。同时,通过行政手段,建立全社会的信用指标体系、诚信考评制度和资信评级信息披露共享机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运用法律手段化解金融债务,发挥法律强制作用。三是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现有的担保机构,要采取各种方式增加担保额度。探索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出资组建信用担保公司,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担保机构,增强控制风险、分散风险的能力。积极发展民间担保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担保体系建设。四是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跳出依赖市场的思维,加强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定期调度和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好银企对接活动。五是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组织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引导企业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六是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七是努力探索和推动投融资领域改革。整合资产和资源,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打好金融工作组合拳。八是积极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三、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在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共赢
  
  一是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开拓信贷市场,不但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既要盯紧优良客户,更要挖掘潜在客户。二是要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金融单位要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制度、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致力于破解城乡金融发展二元结构问题,高度关注农村市场和农民消费,开拓、激活农村市场,在信贷规模上适当放开,在贷款期限上适当延长,在贷款利率上适当优惠,开发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四是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欠发达地区在城市建设、就业、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非常强烈的发展需求,这也是金融市场的潜力所在,需要积极挖掘,落实到适宜于金融支持的民生项目上。五是要高度关注县域金融。围绕开发区、集中区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建立由政策性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服务为补充的县域突破金融服务体系。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松原市市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