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古代,少林文化以讲禅说法、习武御敌为主要传播形式,出版物不多。现代的少林文化研究蔚成规模,传播媒介和途径多元多样。少林寺能够走向全球、走进大众世界,因缘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庞杂性和以武见禅的佛学品性。如何把少林文化在传播意义上不可避免的“入世”性与释家“出世”的立教宗旨结合起来,把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和慈悲宽容的教义精神贯通起来,从而凝聚成宗教文化当代传播的新范型,已成为今后少林文化传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少林文化;古代传播;现代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08
  少林文化体系庞大、包罗万象,而又自成一家、独立一门,成为我国寺庙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观。在现代文化产业中,少林文化积极开拓新的传播空间和传播形式,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少林文化古今传播的途径和因缘值得总结,时下一些论者的片面质疑也使这种总结尤显必要。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以期为少林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借鉴。
  一、少林文化的古代传播
  少林文化在古代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高僧讲禅说法,武僧习武御敌,文人墨客吟咏,学人自发研究等。
  1.高僧讲禅说法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在少室山峰下的丛林中敕建少林寺,印度僧人跋陀遂落迹传教,一时四方学者闻风而至,徒众数百。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修行,面壁9年,始创中国禅宗,并传法于二祖慧可。此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宗派,有别于印度佛教,少林寺也获得了“禅宗祖庭”称号。唐代武则天时期,与玄奘齐名的大德高僧义净,曾在少林寺重设戒坛,弘扬“有部律”。元代蒙哥汗八年(1258年),少林住持福裕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戊午佛道大辩论”,战胜道教,使少林寺再次声名大振。
  2.武僧习武御敌
  少林僧人出于自卫和锻炼身体的需要,在中国传统技击术的基础上,自南北朝开始,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代的研练,逐渐发展起了一种支脉繁多、精深纯熟的武术套路。历史上,少林武僧佳话频仍。隋末唐初,昙宗等十三棍僧解救唐王李世民,活捉王仁则,逼降王世充,使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明代嘉靖年间,小山和尚曾三次挂帅印征边建功;月空和尚也曾带领僧兵开赴淞江前线,抗击日本倭寇侵袭。至清代,福建九莲山南少林分院成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辛亥革命后,少林功夫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纷纷建立大刀队、梭标队等,练武强身,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又据传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都曾得过少林真传;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1]这一系列历史故事使少林寺这一武林圣地声名远扬。
  3.文人墨客的吟咏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沈佺期《游少林寺》)中岳嵩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林寺驰名天下的佛学,吸引着历代学士骚人前来寻觅拜访、流连交游、咏哦吟唱。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诗海中,与少林有关的诗词达二三百首之多。唐代如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李白、王维、岑参、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宋元如范仲淹、苏轼、元好问等,明清如李梦阳、袁宏道、清高宗乾隆等,都曾留下了精美的吟诵少林寺的篇章,为少林文化的传播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4.学人的自发研究
  首当其冲的是高僧研究,以梁代惠皎《高僧传》为代表,第成系列,影响深远。次之,少林武学研究被神化和民俗化,如流传颇广的《少林拳术精要》,记载岳飞与少林事迹;明代武术家程宗猷所著《少林棍法阐宗》,记载西藏喇嘛在少林寺授武事迹;清末民初卢炜昌《少林拳术秘诀》(原载上海《天铎报》1911年),宣传反清情绪等。此外,以嵩山为名的方志类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北魏卢元明《嵩高山记》(已佚);唐代卢鸿《嵩山记》(1卷),张景俭《嵩岳志》(3卷);明代燕汝靖《嵩岳古今集录》(2卷),隆庆年间陆柬《嵩岳志》《嵩岳文志》(8卷),万历年间傅梅《嵩书》(13篇);清代叶封《嵩山志:嵩阳右刻集记》(20卷),焦钦宠《少林寺志稿》,景日昣《说嵩》《嵩岳庙史》等。尤其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任登封县令的施奕簪主持编辑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少林寺志》(4卷),可谓集大成之作。
  二、少林文化的现代传播
  当历史走到近代与现代的交叉口时,少林文化的传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原因有三:一是少林崇武,然此时火器逐渐取代冷兵器使之练武防身的作用大大降低;二是军阀混战,石友三在1928年火烧少林寺(史称“二八火厄”),使这座千年古刹蒙受自隋唐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浩劫,陷入凋敝;三是社会发展转型和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也不断拷问着出家人的世俗底线。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受住种种考验的少林寺,重新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契机,并步入少林文化的全盛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年
  第1期 李正学:飞入寻常百姓家——略论少林文化的传播
  1.文化出版物蔚成规模
  少林文化出版物颇多,有少林寺自己编辑或组织力量编辑的书刊,如《嵩山少林寺》(中华书局)、《少林武功秘笈》(中华书局)、《新编少林寺志》《少林武术系列丛书》《中华禅诗》《禅露集》(宗教出版社)、《少林寺资料集》《禅林意趣诗》《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及不定期刊物《禅露》等;有少林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的专著,如赵宝俊的《少林寺》,徐长青的《少林寺与中国传统文化》,温玉成的《少林访古》等;有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出版,如张惠民、王关林编的《嵩岳文献丛刊》;有站在时代新高度对少林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如张国臣的《中国少林文化学》;有综合系统介绍少林禅、武、医的著作,如赵国成的《嵩山访禅记》等;也有专门讲禅论道的宏论,如毛荣生的《禅宗文化纵横谈》,葛兆光的《禅宗与中国文化》等;有专门谈武教艺的普及性著作,如滕磊与吕宏军的《少林武功》、王长青的《少林功夫精华》等;有医学养生类著作,如释延亿的《少林禅医说养生》、林胜杰的《少林养生功夫》等;也有专门服务旅游的大众书籍,如释永信主编的《少林寺旅游手册》;有严肃认真的学术研究著作,如暨南大学马明达的《少林编年史》(待版);也有轻松幽默的小画册《少林寺》(10种),漫画作品如蔡志忠的中英文《少林寺:天下武学的殿堂》……少林文化出版物品类繁多,蔚成规模。   2.传播媒介从单一走向多元
  在传统纸质媒介之外,各种新兴媒介也在少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少林功夫的影视传播。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较早触及到这一题材,先后出品了《少林寺》(1976)、《南少林与北少林》(1978)、《少林三十六房》(1978)、《少林英雄榜》(1979)、《少林搭棚大师》(1980)、《少林与武当》(1980)、《三闯少林》(1983)、《少林传人》(1983)、《霹雳十杰》(1985)等几十部电影佳片,台湾也拍摄有武侠片《少林寺传奇》(1981)。但是,真正让少林功夫风靡海内外的是张鑫炎执导的两部国产片《少林寺》(1982)和《少林小子》(1984)。受少林影片在亚洲及世界影视界的广泛影响,河南登封少林寺这座现实中存在的寺庙被传奇化了,少林功夫作为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被品牌化了。此后,大陆、台湾电视公司合作推出古装电视连续剧《情定少林寺》(1993),香港巨星周星驰推出喜剧功夫片《少林足球》(2001),使少林功夫成为当代影坛备受瞩目的主打元素之一。面对这一背景和良机,作为少林文化资源所在地的河南也主动出击,河南电视台参与制作了22集功夫电视剧《少林武王》(2001),并主创大型电视连续剧《少林寺传奇》,上映后引起观看热潮,成为当下一部精品电视剧。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央视动画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励志功夫动画片《少林海宝》,是上海世博会唯一授权的剧情类动画片,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和欢迎。少林寺文化传播(登封)有限公司还与香港影视公司合作,拍摄了被誉为21世纪武打功夫巨制的《新少林寺》(2011)。
  其次是舞台功夫剧传播。著名的少林武僧团自1987年就开始在世界巡演,到过60多个国家,让外国人现场感受少林文化、见识少林功夫,在全球掀起了少林功夫热。新世纪以来,少林寺武术馆又着力打造“少林寺传奇系列”演艺剧,先后与天创国际演艺公司合作《少林魂》(2002)、《功夫传奇》(2004),与台湾优人神鼓合作演出《禅武不二》(2005),启动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2006);特别是与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合作的《慧光的故事——少林武魂》(2006),在美国百老汇Marquis剧院演出24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开创中国优秀文化产品首次进入百老汇剧院之历史,并于2009年5月获得美国“托尼奖”、“剧评人奖”提名,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此外,借助少林特色文化资源,河南电视台打造的精品节目“武林风”(2004),郑州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2005),也均获得巨大成功。
  再次,少林网络传播风生水起。1996年,当互联网在国内尚未普及之时,少林寺设立“少林寺网络中心”,开通官方网站www.shaolin.org.cn,成为中国首家寺院网站,2004年该网站点击率达到15万人次。2005年,授权玩酷科技制作网络游戏《少林传奇》。同年,本着“网络结缘千年古刹,少林文化传播世界”的意旨,开始筹建英文网站。2008年少林寺网店上线。受少林寺建设网站的影响,泉州南少林网www.qzsls.com以及少林网www.shaolinnet.com等也纷纷开通,一时之间网络“少林”品牌大噪,少林文化广泛传播。
  3.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正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所言:“一切当代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现代科技等现代形式都可以用到少林文化当中。”[2]现代以来的社会发展转型,促使少林文化从以往的信徒、游客传播,走向多途径、多渠道传播。
  首先是以实体组织机构为单位的传播。少林寺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传播实体。少林寺自1986年起先后创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武僧团、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等组织机构。1994年2月创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定期资助贫困学生,为缺水村庄打深井,为少数民族贫困村民发放救济粮,向贫困乡村卫生院捐赠药品,组织义诊团在省内巡回义诊,资助学术团体,向洪水灾区群众捐钱捐物等,广播善行。[3]1999年11月9日成立少林文化研究所,编辑出版了《少林文化研究论文集》和《少林文化》季刊,建立了少林文化研究所网页。后又成立少林书局,已出版了释永信的《少林功夫文集》(2003)、《少林文化丛书·塔林》上下册(2007)等。受少林文化品牌效应影响,社会上也成立了众多借重“少林”符号的文化传媒/传播公司。
  其次是教育传播。少林寺注视武术教育和功夫教育,除设馆招生纳徒外,还建立专门的“河南嵩山少林弟子招生网”,以方便各地学子报名。近年又在欧美国家广设分寺武馆,教授洋弟子,传播中国功夫。沾惠少林武术之光,登封市塔沟教育集团等也成立了诸如“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等民办武术教育机构。据登封市体育局相关人士介绍,登封市有武术馆校62所,常年在校学员达5万多名,从而使河南省登封市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武术教育之乡。少林文化还走进高等学校,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郑州大学成立了少林文化研究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都开设了少林寺与传统文化之类的选修课程。在中国知网上,以“少林文化”为篇名的研究论文有20余篇,并出现了分别从文化产业管理、体育人文社会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业角度论述少林文化的硕士和博士论文。
  再次是商业传播。少林寺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走产业化道路,经营少林素饼、少林禅茶等,在国内注册了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一些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并努力在国内外开展“少林”商标维权行动。现在,“少林”商标已成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少林寺网店上销售的商品,不仅包括禅修所用的禅修服、禅修鞋、禅香、烛台等,还有注入少林僧人元素的T恤、烛台、手表等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创意产品。
  三、少林文化的传播因缘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经历过1500年风雨沧桑的少林寺,能从封闭与半封闭式的出家人静修、不问世事,走向全面开放,走近大众,这恐怕远不止于作为传播主体的少林方丈或众僧的态度问题。作为传播信源的少林究竟有什么因缘能让全世界的受传者乐于接受呢?
其他文献
  [摘 要]基于包容性财富的概念,从生产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方面对我国1990—2008年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包容性财富以年均2.72%的速度增长,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人力资本,而变动最大的是生产资本。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在带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动包容性财富的增长。自然资本对财富的贡献持续下降,2008年比1990年减少近1/2。但自然资本对财富
期刊
[摘 要]精神病患者长期以来在病态视角下被认为是无能的,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社会工作也往往忽略患者自身的能力。以增权理论为基础,开展病患及其家属增权小组活动,介入前后社会支持量表(SSRS)与自制问卷测量结果表明,增权小组在增加社会支持、提升组员个人自尊、生活能力等个人权能上有显著效果,有助于病患的社会融入。由此得到启示:在增权取向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中,建立信任、开放、尊重的环境是实现个人增权的重要因
期刊
玻璃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在以往的手工时代,它没能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缺乏广泛发展的社会基础;在今天,玻璃制品虽然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多是将其理解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和工艺制品,与主流艺术无关。关于玻璃,中国古代曾使用过多个不同的称谓,常见的有“玻璃”、“琉璃”、“料器”,这些不同的称谓有不同的含义,并与不同的时间段相联系,可以说一物数名、一名数指。[1]这种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情
期刊
[摘 要]中国早期玻璃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造型——玻璃璧和玻璃剑饰,在制造过程中都采用了模压工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中国古代玻璃艺术在造型和功能方面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用玻璃来仿制玉器一直是早期玻璃制造的主要目的,加上其实用性转向未能持续,因而中国古代玻璃艺术在艺术领域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可见,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并不单纯地取决于技术因素,材料的定位、制作的目的、审美的传统等因素更为关键
期刊
[摘 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将使用价值从属于交换价值、具体劳动从属于抽象劳动;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为了交换;资本的求利本性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围绕交换价值而展开,因而环境破坏与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是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和平环境下的无政府地域的成功范例为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可
期刊
[收稿日期]2014-04-10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xPT006)  [作者简介]王丽波(1978—),女,河南省济源市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文章编号]1009-3729(2014)04-0048-05  [摘 要]基于植入情景与品牌形象关系进行分析,以雪佛兰各类汽车在《变形金刚》《乡村爱情》中的品牌植入为研究样本,从传播辐射力、网络
期刊
  [摘 要]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是人的权利,人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幸福问题是人所面对的所有问题中的终极问题——是一切目的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也是一切原因最终所导向的目的。探讨幸福问题就是探讨人类的精神出路,这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人们对于幸福的认识即幸福观,却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思想家是人类的‘大脑’,政治家是人类的‘双手’
期刊
[摘要]自然事实就是客观事物本身,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存在之物,它对于人及其活动而言既是先在的又是外在的,是自然而然、自在而在的。哲学上所说的客观事实是指特定的实践事实、真实的事件,它是指已被正确认识到的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总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实践因素而对客观事实作了纯自然主义的理解。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件。无论自然事
期刊
[摘要]乡镇(街道)设“法制办”,目前只在少数省市试点,即使该模式的首创者浙江省台州市也仍处于摸索阶段。通过对台州市乡镇依法行政状况和依法行政能力的调研和分析,得出结论:在台州市乡镇(街道)设法制办是必要且可行的。但台州市乡镇(街道)设法制办也存在一些诸如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正常运转有困难;法制机构人员少、任务重、思想不稳;部分法制机构名存实亡,法制工作基本没有开展、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期刊
[摘要]在关于马克思《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历史定位的不同观点中,“起点论”是中国学者独立研究《手稿》而得出的结论。从《手稿》之文本发展过程及其包含的基本思想来看,马克思在《手稿》中以“现实的人”超越抽象的人性论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并确立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科学的劳动观,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进而,马克思在《手稿》中又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自然史与社会史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