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娃开始进入叛逆期,各种不听话,各种对着干,不让做的事情就是非要尝试。于是,爸爸妈妈开始各种生气,各种上火,各种头疼...... 为什么养育过程中总是出现亲子对抗情景?父母所禁止的行为,孩子为什么偏喜欢做呢?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 孩子刚出生不久,什么都不懂,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你一件件去教。如果用数学集合来表示的话,此刻你的认知和见识是“真包含”他的,所以他在你身上只有汲取,他的眼里也自然只有无条件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娃开始进入叛逆期,各种不听话,各种对着干,不让做的事情就是非要尝试。于是,爸爸妈妈开始各种生气,各种上火,各种头疼......
为什么养育过程中总是出现亲子对抗情景?父母所禁止的行为,孩子为什么偏喜欢做呢?
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
孩子刚出生不久,什么都不懂,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你一件件去教。如果用数学集合来表示的话,此刻你的认知和见识是“真包含”他的,所以他在你身上只有汲取,他的眼里也自然只有无条件听从和崇拜。
但当孩子进入两岁后,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他慢慢接触到外界事物以后,他在某些方面的见识就迟早会游离出你的集合范围,他会渐渐发现,原来你不是他心目中的超人,你有很多不懂,多得超出他想象,此时就衍生出他对你的质疑,也就是你口中的“不听话”。从本质上来说,当他不听你的话时,说明他内心的想法已经同你的话之间产生了矛盾,不愿再继续盲目听从你的指挥。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孩子三至六岁期间,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如果孩子不听话的时间提前,是一件好事,这也恰恰说明了孩子在汲取知识的时期稳步行进。
禁止,其实也是一种诱惑
家长反复的提醒(唠叨),常常是强烈的暗示。当爸爸妈妈反复提醒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时候,这样的暗示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深处,表面上的禁止,变成了一种诱惑。
为了体验禁止创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给自己的腿下个禁止动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种特别想动的冲动,看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期间有哪些感受。
禁止也一样,当禁止发出,你便会立刻会打破个体内在的平衡状态,从而创造出一种可以相抗衡的冲破禁令的力量。即禁止激发了你心中的好奇,越是禁止,你就越想探究在“禁止”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孩子也是一样,你禁止的东西,便是他的好奇所在。为什么好端端地东西不让碰呢?碰了会怎样?为什么不能踢被子呢?为什么妈妈拿的小药丸不让我尝尝呢?
当父母被内心焦虑驱使着发出禁止时,通常对孩子是无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担心的方向发展。一个两岁的孩子,他抓到了父亲新买的苹果手机,先摸一摸,然后拿到嘴里开始啃,他显然想要通过嘴这个器官,来认识一下这个父亲深爱的家伙。忽然父亲看见了,急忙叫停“不许扔”,话音刚落,手机也應声被扔出落到地面。父亲惊得张大了嘴巴,孩子便特别有成就感。在他看来,你的禁止变成了一种诱惑,他的好奇得到了满足:就要看看扔了手机之后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凡是被抗拒的,都会持续
凡是被抗拒的,都会持续。我们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抗拒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常常看到抗拒父母的孩子,他们做一些令人反感的事情,只是为了抗拒父母的操控;他们让自己变的更糟只是为了抗拒父母的抱怨和批评。
孩子抗拒父母的方式不外乎:你讨厌我做什么事情,我就偏做!你除了批评我,还能怎样?我倒要看看你的底限在哪里。这样的对抗导致双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父母愈加生气,孩子愈加叛逆。
因此,如果你想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情,请先做好孩子的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种柔和的方式告诉他,记得一定不能做强化反应哦!
(摘自竹兜育儿)(编辑/紫苏)
其他文献
虚构故事中充满几乎一见面就能把你看得一清二楚的恶棍与英雄,他们知人识人的能力几近出奇:想想看悬疑恐怖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吃人魔莱克特或神奇侦探福尔摩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包括某些全球领军人物)似乎认为他们也有这个本领。问答网站如Quora上有很多这样的帖子:“我可以对人们的个性和感情了如指掌。这正常吗?” 但是我们当中真的有人具备一见面即知他人个性的非凡本领吗? 心理学家将这样的人,或这
人造卫星甚至是国际空间站(ISS)都必须尽可能减少在这一极具破坏性的区域内逗留的时间 “在我成为宇航员之前,我曾听到过这样的故事:有宇航员在飞越太空时从辐射中看到了白色的闪光,”前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特里·维尔特斯说。在他首次太空飞行的第五个晚上,即2010年执行“奋进”号航天飞机的一次任务中,他刚刚睡下。“我……闭上眼睛,倏然间,一道巨大耀眼的白色闪光映入我的眼簾——但我却没有
敦煌石窟艺术以中国汉晋悠久文化传统为根基,吸纳印度等外来文化艺术营养,中外文化经过不断交融,导致了隋唐佛教艺术的创新、繁荣和发展。绵延1000年的敦煌石窟常建常新,不断产生新的题材内容、新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了与印度佛教艺术和佛教理论不同,而富有中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派的佛教艺术和佛教思想。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与壁画结合的综合艺术。作为建筑艺术,北朝中心塔柱窟虽受到印度支提窟的影响,但改变了原来印
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15日表示,因局势日益紧张,美国政府已下令从伊拉克撤出“非紧急”工作人员。图为美军向海湾水域部署的“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美方称局势紧张 使馆人员紧急撤离 5月12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曾发布警告表示,当地“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呼吁那里的美国公民“保持警惕”,一般签证服务也将会暂停。5月15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表示,因局势日益紧张,美国政府已下令从伊拉克撤出“非紧急”工作人员。
德国的美因茨市位于莱茵河畔,因葡萄酒和大教堂而闻名。这里还是将印刷术传入欧洲的著名人物古腾堡的家乡。尽管乍一看这三者没什么关联,其实他们相互交集、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有集市的日子,这三者便会交集。这一天,当地制造商和酿酒商会来到宏伟庞大的圣马丁大教堂的中心广场销售他们的产品。教堂斜对面是古腾堡博物馆,这个名字源于美因茨最著名的人物——古腾堡,1399年,他于此地出生,1468年,他在这里逝世。
午夜过后,在香港长沙湾一个居民区内的安静街道上,只有太哺金餐厅和其他一些當地餐馆仍然开放。我走进一家餐馆时,小而明亮的用餐区内满是大声聊天的上班族,他们刚刚下夜班,围在桌子旁,喝着小杯啤酒,抽着烟。厨房里正在炸新鲜辣椒和香料,烟气开始向就餐区域蔓延。你能感受到我们的期待,因为我们都在那里坐着等待一样东西:餐厅招牌Gai Bo(字面意思是“鸡煲”),一个冒着热气的辣味炒鸡锅。 火锅长期以来一直
科研人员认为,没有必要用塑料制造袋茶(茶包),这不仅让你吃了塑料,还增加了环境负担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当你在喝高温水冲泡的茶包时,可能喝下了数十亿颗的塑料微粒。这项研究再次表明,人类从发明塑料到大規模工业化的运用后,微塑料在环境中、自来水和瓶装水以及某些食品中随处可见。塑料茶袋(袋茶) 大多数茶包都是用滤纸(也可能包含塑料和其他化学成分)做的,但一些高档品牌已经改用一种塑料网
莫里斯成為法国城乡矛盾的标志 你没听错,法国的一个法庭判决一只公鸡胜诉,从此它可以继续打鸣。 近日来,一起官司让“公鸡莫里斯”闻名法国。官司看似奇葩,背后是法国日益高涨的城乡生活方式冲突。 官司的起因很简单,一位邻居嫌莫里斯太吵,将它的主人告上法庭。 “公鸡莫里斯”今年四岁,住在奥莱龙岛,小岛位于法国西南海岸,越来越多的法国城里人选择在这里购买第二居所。公鸡莫里斯和主人科琳 莫里斯每天早
书籍简介: 伦敦附近有一处地方,与世隔绝,风景优美,静静流淌着一条名叫新娘的小河。建于18世纪中后期的古老豪宅布莱兹赫德庄园,历经寂静和悠长岁月的抚育,只是一所被锁死在尘世中经受变迁和衰败的房子。塞巴斯蒂安与查尔斯在牛津读书期间相识,共度了一生中最无忧无虑、天堂般的青春韶华。而后,塞巴斯蒂安在亲人、爱人、路人的生命里飘过,灿烂华美,但都如肥皂泡般倏忽没了踪影,最后变老,变成一名酒鬼;查尔斯经历了
受英国庇护的俄罗斯前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于3月4日在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市因为受到神经毒剂的伤害而生命垂危。英国认定斯克里帕尔的中毒极有可能是来自俄罗斯的施害,一时间,英国和俄罗斯的关系陡然紧张。大打口水仗,相互驱逐外交官,英俄两国关系正因为这一中毒案件而跌至冰点。前间谍倒在英国街头 3月4日,现年66岁的俄罗斯前间谍斯克里帕尔与33岁的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市街头一张长椅上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