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导师制”作为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一种新型培养方式,能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和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抓手。然而,
【基金项目】
:
2016年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黔教研合JG[2016]014号)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导师制”作为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的一种新型培养方式,能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和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优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抓手。然而,由于在认识和认同上存在偏差,高校实施“双导师制”还存在着实施形式化、合作表面化、功能缺失化等困境,未能发挥其实质效能。文章结合贵州H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实践,分析“双导师制”培养的困境和原因,从认识上、制度上和功能上提出解决路径。
其他文献
进入工业化社会阶段的中期,我国的资源型枯竭城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吸收和借鉴国外经济转型的经验,逐步走集约型方式发展的道路,从而为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据
目的探讨椎管内注入Gd-DTPA 磁共振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患者造影术前术后均常规自旋回波矢状和轴位扫描,22例术前行水成像脊髓造影术,10例术后行T2WI矢状扫描,9例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关键的一环,教育的不公平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通过分析了教育公平的含义、教育公平的一些基本特征、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