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水味年俗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从来都是温婉柔情,连年俗中也带着精致的气息。
  
  乌镇:特色长街宴
  老乌镇人都说,要看最漂亮的乌镇风景,晴乌镇不如雨乌镇,雨乌镇不如雪乌镇。靓丽的古镇雪景,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新春活色生香的乌镇长街宴,再现了古镇明清西栅历史街景。独特韵味的乌镇,是旅游摄影人的绝佳去处。
  乌镇西栅传统民俗的“乌镇长街宴”沿街设席,以当地红烧羊肉为特色,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乌镇年味。除了美食,当地的舞龙狮队也会加入坊宴助兴表演,景观盛大,如此热闹的“长街坊宴”渐渐成了乌镇当地新春一场特色的民俗盛宴,寒冬腊月,炉灶火旺,街肆溢香,一片绝美的冬景,乌镇古镇度假更加具有别样趣味。
  古时,江南小镇以“百户为坊,万户为市”,据《乌镇志》记载,明时乌镇共有7坊,时至民国已增至47坊。“坊”是乌镇的居民区单位,同时也组成了乌镇人特殊的社会团体,平日里走街坊,串邻里互增感情。而逢新春佳节,有钱的大户人家,总是在坊间广开宴席,广邀邻里好友,往来过客,同享年福。街坊邻里们也沿街摆上桌椅,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当地人又称“坊宴”。
  乌镇俗语说:“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红烧羊肉是乌镇当地冬季养生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配合其他冬令时菜以及品种繁多的各类吃食,便组成了长街坊宴的特色菜品。而各家各户自酿土制米酒抑或是酒坊中香醇的三白酒更成了宴席之上宴请坊里的佳酿。
  “长街坊宴”的开宴摆席排场也有其讲究,沿街支灶搭台、架锅烹煮,长达数百米的坊街内飘散着阵阵肉香,老街中间摆上相连的木质桌椅,从大灶中刚刚烧制出的冬令大菜盛于大盆瓦罐内被纷纷端上,筵席之上觥筹交错,暖意洋洋,邻里同吃共饮,相互祝福,遇上来人,也纷纷盛邀入席,盛情招待,宾主尽欢。
  如果你吃惯了传统的“团圆饭”,如果你疲乏于奔波年宴间,如果“年味”渐失的大年让你觉得越来越无趣,不妨去乌镇,在秀美雅致的江南风景里,温馨淳朴的水乡人家中赴一场有别于“团圆饭”的新春“长街宴”,过一回特色大年。
  
  上海:吃圆子
  春节期间,是上海人吃食最为丰富的一段时日。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虽已与传统的乡村社会有了很大的不同,但一些具有很强传承性特点的节令习俗却依然保留在上海人的生活方式里,吃圆子就是沿袭至今的特色年俗之一。
  农历腊月三十是除夕,上海本地人惯称为年三十,它是一年之终,也是过年年味最浓的一天。按照上海人的传统年俗,年三十这天不但要吃年夜饭,而且还要吃用糯米粉和各种馅料做成的圆子(宁波人称汤团,四川人称汤圆,北方人称元宵),寓意全家团团圆圆,咸咸甜甜,和和美美,开开心心,太太平平,顺顺利利。上海圆子的原料、制法、形状和大小不同于其他地区,所需糯米粉和馅料的制备过程也十分繁复。
  旧时,上海人做圆子的糯米粉是用石制的臼和木制的碓舂成的。臼高不及一米,直径约半米,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中间凿空,半埋于地下。碓其实是古人利用杠杆原理发明的稻米加工器具,构造较为简单,类似于儿童玩耍的跷跷板。碓身为一截长约两米、或圆或方的粗木头,非常笨重。碓身的1/3处横穿有一根木轴,两端包上铁皮,安放于石头支架的凹槽中,能够自由转动。支架至碓头的碓身较长,支架至碓尾的碓身较短。碓头上面绑一块大石头,下面嵌一根端口镶铁圈的木质舂杵,它与碓身成90度直角,对准石臼的中央。碓尾扁平,面积较大,是舂粉人脚踏的地方,下方挖有斜坑,留出空隙,便于碓尾踏下。
  春节将至,老上海弄堂的居民都会忙着磨糯米粉做圆子,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去买现成的糯米粉了。
  
  苏州:看灯彩
  在苏州过年要接财神放炮仗,过年的最后一闹,是“上元看灯”,也就是“正月十五看花灯”,这个节日中的“苏灯”,与桃花坞年画有关。
  苏灯是年画与灯彩结合的又一种艺术样式。经典的苏灯样式,有荷花灯、夹纱灯、走马灯等,其中尤以走马灯最具巧思。它外形像一个小的亭台,灯壁设为双层,点燃灯中心的蜡烛后,由于空气对流的物理作用,灯壁中的内层便自动旋转起来,这时,上面所画的故事,如三国人物等,便“走马”似地循环往复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些画面内容,很多都出自桃花坞木刻年画。
  地道的桃花坞木刻走马灯年画图案,一般画面上会有“和气致祥”“满载而归”“一品当朝”等内容,有的图案还会详细铺陈苏州人怎样在正月十五时到虎丘山塘乘船看灯:衣着光鲜的人们坐在大船船舱里,边吃着桌上堆满的各种小吃,边仰首望月、谈笑观灯,船头还有艺人,正怀抱琵琶在说唱着评弹。大船旁边,还有中船、小船、划艇,都无不张灯结彩,看灯欢天喜地。看灯彩让苏州人尽享苏州特色的过年氛围。
  
  TIPS
  
  江苏年俗
  江苏各地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也随之逝去。
  
  浙江年俗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旧时,如带来满周岁的小孩去“貌”外婆外公,一般择三、六、九之日,谓之“三六九无忌”。出门时,在小孩眉心及鼻尖上画上朱红或黑墨,意避“小鬼”冲犯。
  在洞头,同样是女儿回娘家,则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着熟食,还有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左右。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桶宝”。意思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送丧时举魂幡;生下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1970年代以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纸蓬包”也很少了,取而代之的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在绍兴,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
  撰文/红吽 本文图片由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其他文献
根据中国大陆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规模以及新的大型港区的建设计划,我们将相应规模的世界先进集装箱码头业已成熟的管理模式与经验介绍给业内人士,特别是将我们近年来在帮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压力加大,小家庭结构以及社会保障的不足使得人们的风险意识增大,越来越多的家庭趋向于利用保险来有效规避风险。但是有不少人,尤其是拥有一定财富的人,往
<正>朋友常问:忙吧?的确,这个年纪,有多少人懂得闲庭信步?每天,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去学校的路上,跟这个城市里太多的青年一样,红尘紫陌里,蜗居一隅,熙熙攘攘,焦头烂额,灵魂就
期刊
有一松下AV29C大屏幕彩电,出现以下故障,当市电电压低于150V时,此机声光皆无,当电压回到160V时,声光均恢复正常。对于大屏幕,多制式的高档次彩电,稳压范围是其一项重要的技
明代延安城外的五家坡,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村里只有杨姓、武姓、郑姓等五户人家。村里有位老人叫杨本深,他有个儿子名叫杨兆。嘉靖35年,杨兆赴京应试。考中之后,先后历任青州
在安徽霍山,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到农历二月底、三月初,人们喜欢用蒿子和面粉做成蒿子粑粑,据说吃了蒿子粑粑可以巴(粘)住人的灵魂。 Huoshan in Anhui Province, there is su
夜深了,我合上书页,发现微黄的书页上竟有一只小虫在战战兢兢地爬动。逗号般大小的小虫让人有了一丝玩弄的念头。我颇有兴致地用笔尖挡住它前行的路,但这小虫竟加快了爬行速
家长的眼里,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最优秀,孩子们的心目中,也常常觉得其他人的父母最成功.这大概也算是“围城效应”吧.这种“别人家”的魔咒,往往从幼儿时期起,就如影随形地伴
乡镇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一个当地政府斥巨资打造乡镇图书馆的事件入手,分析造成众多争议的内外原因,结合现实,提出乡镇图书馆做好大众阅读服务的6点
目的:探讨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在消化内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3月起将基于巴雷特图质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纳入消化内科的常规管理流程中,2019年3~4月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