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该生活化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应该生活化是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1 联系生活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学校里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我想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2 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使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实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品质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在《平安回家》这课中,我特意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故事,比如《篮球女孩》,通过听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女孩为什么会失去双腿,失去双腿又意味着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将面临着什么等等,进一步认识到车祸带给个人、家庭的伤害,懂得道路交通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幸福。还有一段学生放学回家的录像,录像中行走过程中几人并排走、看书聊天、不按规定路线行走等等,是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课堂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找到了错误所在。可是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呢?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概括、提炼,并播放正确回家行走的方式,使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一个再认知的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经验。
  3 课堂活动要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讓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平安回家》中,我采用视频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认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引,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应注意事项。
  4 到生活中去实践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品社教学产生怀疑,弱化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
  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我努力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和人机互动的特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呢?  【关键词】 语文 多媒体 教学  1 初中语文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 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有效的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导入  1 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伊始,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有必要给学生一些恰当的、较强的信息刺激,使之尽快集中注意力,将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  1.2 能够激发
期刊
【摘 要】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是语言逻辑、语言习惯、语法结构的综合体,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考查中要求较难的一环,且书面表达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此方面失分较多,影响总分。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写作 能力提升  初中英语写作既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又是初中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搞好这一步,可以增项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促进初、高中
期刊
【摘 要】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差异,为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避免教学的脱节,教师要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衔接  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相比内容更为丰富、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与小学也不尽一致。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做好中
期刊
【摘 要】 新一轮教学改革不仅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師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发生着较大的转变,需要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反思 思考  初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习兴趣、丰富日常交流词汇、掌握基本语法和进行连贯表达的开始,其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十分重要。新教材的实施,更能有效的体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重新建構的“智力观”、“教育观”。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
期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应合理设计,提高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各个环节,落实目标,定能事半功倍,这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只有以
期刊
写作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很伤脑筋的问题,老师不知道怎样教,学生不知道怎样学,甚至于到了谈文色变、言穷词尽的地步,每到写作课就感慨:真难!怎样才能让咱们这贫困县的农村娃由无话可说到文如泉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兴趣入手,捕捉灵感  情“动”是灵感的源泉,笔记是流淌的泉水。学生写作从培养他们的兴趣着手,让他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事写起,同学、朋友、师生、兄妹、父母,教室、宿舍、餐厅、校
期刊
【摘 要】 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概念的讲解过程常表现在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概念 概念教学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又是与
期刊
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