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医学家徐之才籍贯问题辑考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之才,北齐名医,《北齐书》《北史》有传,其他文献亦多著录。然而,由于相关记述多有相左之处,故其籍贯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作者以《徐之才墓志》为基本材料,综合其他有关文献,对其祖籍、寓居地及最终编籍地试作考释。
  关键词:徐之才;祖籍;寓居地;最终编籍地;考释
  徐之才墓志并盖,北齐武平三年(572)十一月刻。1912年于河北磁县出土,现藏于沈阳博物馆。正书,46行,每行46字,书法镶丽。盖阳文篆书“齐故司徒公西阳王徐君志铭”12字,赵超辑入《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1]一书。
  徐之才,北齐名医,《北齐书》《北史》有传,其他文献亦多著录。然而,由于相关记述多有相左之处,故其籍贯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令人惊喜的是《徐之才墓志》对此问题的叙述相对详实,对于弄清他的祖籍、寓居地、最终编籍及徐之才家族的迁徙史都有着极大的帮助。自该墓志出土以来,学界对此虽有关注,但因对《徐之才传》之外的有关文献、特别是近些年出土的其家人的墓志重视不够,以致有关徐之才籍贯的问题至今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试作考释。
  1 文献对徐之才籍贯的记载
  《北齐书·徐之才传》:“徐之才,丹阳人也。父雄,事南齐,位兰陵太守,以医术为江左所称……和士开欲依次转进,以之才附籍兖州,即是本属,遂奏附除刺史,以胡长仁为右仆射……弟之范,亦医术见知,位太常卿,特听袭之才爵西阳王。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开皇中卒。”[2]
  《北史·徐之才传》有关记载与《北齐书》同,不录[3]。《北史·徐謇传》云:“徐謇,字成伯,丹阳人也,家本东莞。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謇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东阳,获之,送京师……成伯孙之才,孝昌初,为萧衍豫章王萧综北府主簿……乃下诏褒美,以謇为大鸿胪卿,金乡县伯。”[4]
  《南史·张邵传》:“融与东海徐文伯兄弟厚。文伯字德秀,濮阳太守熙曾孫也。”[5]
  《元和姓纂·东阳徐氏》:“偃王之后。汉徐衡徙高平,孙饶又徙东阳,七代至融。融五代孙之才、之范,并北齐有传,继封西阳王。之才,官至尚书令。孙师顺,唐胜州总管高平公。”[6]
  张太素《齐书》:“徐之才,金紫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西阳郡王,字士茂,高平金乡人。幼而俊发,酬应如响,善医,有机辩。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奉药立愈。肃宗召与同坐,令皇太子拜之,赠帛千段、锦四百疋、车马衣服、上利田园千亩。”[7]
  康熙七年《江宁府志·人物传·方技》:“南北朝徐文伯,字德秀。丹阳人。太守熙曾孙。”[8]
  《沂水县志·徐謇传》:“徐謇,东莞人,字成伯,与兄文伯皆善医药。慕容白曜平东阳获之,表送京师。”[9]
  《重修莒志·徐謇·徐之才传》:“徐謇,字成伯,东莞人,徙丹阳,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謇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东阳,获之,送京师。”[10]
  《隋仪同三司徐公(之范)墓志》:“公讳之范,字孝规,东莞姑幕人。汉太尉防之后,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属汉魏纠纷,避地江表,居东阳之太末……祖徐文伯,宋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东莞兰陵太山三郡太守,陈登湖海,气重金陵之地,许询风月,声高紫盖之乡……公以长兄齐尚书令西阳王之才先在北朝,爰轸同巢,乃归乐国……粤以开皇四年岁在甲辰十二月己丑朔二日庚寅还葬金乡县都乡节义里英山之西。”[11]
  《大唐鲁王故友汉王府故司马徐君(謩)墓志铭并序》:“君讳謩,字师謩,兖州高平人,帝颛顼之裔也。燮理阴阳,司空绩宣于汉室;辑宁华岳,使君功著于晋朝。岂止晦迹山泉,屡被弓旌之礼;藏真岩薮,频加束帛之贲。祖之才,尚书令、西阳郡王……葬于衮州任城县黄山乡定丘里范山之右。”[12]
  2 徐之才墓志摘录
  徐之才的墓志摘录如下:
  王讳之才,字士茂,东莞姑幕人。夫妫姜肇族,子姒命宗,近取诸身,遥取诸物。曰若君王之得姓也。高阳斯降,奄宅徐方,□土开家,秉珪承国……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属陈圣陵迟,当涂驳杂,黄车受命,紫盖程符,自他有耀,故世居江表。大父文伯,梁散骑常侍。映三春之华,挺九秋之实。多能多艺,举世知名。考雄,不幸早卒,终于员外散骑侍郎。龙驹千里,凤子一毛,遗言余迹,不没天地。
  ……魏安豊王拥旄彭泗,恤刑新国,利获顾荣,深期关羽。既而锋颖斯脱,皋泽有闻,爰发紫泥,言登绛阙。衣裾满席,车骑填门,倾洛相招,喧动时俗。乃除散骑常侍在员外,寻□尚药典御。曹嘉此选,本藉先代之资;任恺兹班,实愧他山之举。但以分环有日,寻箭无期,痛结当归,悲缠衔□,频表还南,辞自恳到。朝廷求忠于孝,弗遂斯请。明年转通直散骑常侍,加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先是编籍高平,故加兖州大中正。江彪断议,岂曰能贤;荀勖品题,曾何足算。四年,迁左仆射,寻加特进,仍除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衮州刺史。给铙吹一部。表率济河,导德乡邑,衮露华虫,笳吟芳树,衣锦之游,于是乎在。五年征诣晋阳,徙食兖州高平郡干,又为兖州大中正。武平元年,除尚书左仆射。二年,迁尚书令,封西阳郡王,食邑二千户[13]。
  3 考释
  3.1 源出颛顼,为徐偃王之后
  墓志云:“夫妫姜肇族,子姒命宗,近取诸身,遥取诸物。曰若君王之得姓也。高阳斯降,奄宅徐方,□土开家,秉珪承国。”“高阳”即颛顼。大意是说,徐之才的徐氏源出颛顼,为徐偃王之后。《元和姓纂》:“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楚所灭,以国为氏。”[14]《广韵》:“徐,颛顼之后。春秋时徐偃王假行仁义,为楚文王所灭。其后世焉,出东海、高平、东莞、琅琊、濮阳五望。”[15]《大唐鲁王故友汉王府故司马徐君(謩)墓志铭并序》亦云:“帝颛顼之裔也”。《元和姓纂·东阳徐氏》云:“偃王之后。”
  3.2 祖籍“东莞姑幕”
  墓志云:“王讳之才,字士茂,东莞姑幕人。”关于“东莞姑幕”,周一良先生《魏晋南北朝札记》“徐之才传”条曰:“当是举其南渡前之旧贯。东莞姑幕之徐氏,晋宋间有徐邈、徐广。”[16]徐之范是徐之才胞弟,其墓志(即《隋仪同三司徐公(之范)墓志》,下简称《徐之范墓志》)亦云:“公讳之范,字孝规,东莞姑幕人。”另外,《北史》《沂水县志》《重修莒志》均云徐之才祖父徐謇为东莞人或家本东莞。故徐之才的祖籍为东莞姑幕,应无争议。   姑幕,汉置姑幕县,属琅琊国。姑幕县城遗址在今诸城县西北境内,或云,在今安丘县城南35千米石埠子乡境内。前燕时期,姑幕县属城阳郡,晋属城阳国,刘宋时期无姑幕县,后魏复置姑幕县。高齐时期省姑幕入东莞县[17]。
  3.3 先辈“迁居江表”
  墓志云:“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故世居江表。”可知,徐之才先辈自十二世祖饶便迁居江表,并长期定居下来。《徐之范墓志》对其迁徙之事记载略同:“汉太尉防之后,十二世祖饶,汉郁林太守。属汉魏纠纷,避地江表。”但指明了当时迁居的具体地点为“东阳之太末”。太末,春秋时期,越姑蔑地;汉置太末县,属会稽郡;东汉属扬州会稽郡;晋属扬州东阳郡;齐因之;隋省入金华;唐改置龙丘[18]。《元和姓纂·东阳徐氏》亦云“饶徙东阳”。《南齐书·褚渊传》则记“时东阳徐嗣,医术妙”[19]。故《元和姓纂》称徐之才家族为“东阳徐氏”。
  不过,《元和姓纂·东阳徐氏》还指出,在徐饶之前,徐氏还迁居过高平,“偃王之后。汉徐衡徙高平”。高平,《魏书·地形志》记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晋属。前汉橐也,后汉章帝更名。”[20]乾隆《金乡县志》:“橐城,在县东北境。汉县,属山阳郡。高帝封陈错为橐侯。王莽改曰高平,以邑高平山得名。后汉因之。”[21]今甘肃固原在汉代亦有高平,宁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宁夏百科全书》有:高平,“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为安定郡治,治高平城,即今固原县城关。新莽曾一度更名为铺睦县。东汉复旧。三国魏县废。”[22]此次迁徙,其他古籍及徐氏墓志鲜有记载,尚待考证。
  《徐之才传》云:“徐之才,丹阳人也。”《北史·徐謇传》:“徐謇,字成伯,丹阳人也,家本东莞。与兄文伯等皆善医药。”可知,徐之才家族后来由“东阳太末”又迁居到“丹阳”。《三国会要》:“丹阳郡,领县十六:建业、丹阳、芜湖、永平、句容、宛陵、宣城、陵阳、安吴、临城、石城、泾、春谷、广德、宁国、怀安。”[23]《南齐书》卷十:“扬州,领郡有:丹阳、会稽、吴兴、东阳、新安等。”[24]
  因此,后世又有“丹阳徐氏”之说。令人不解的是,对于此次迁徙,徐之才及其亲人墓志中,只字未提。
  3.4 最終“编籍高平”
  墓志云:“魏安豊王拥旄彭泗,恤刑新国,利获顾荣,深期关羽……魏听综收敛僚属,乃访之才在彭泗,启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诏征之才。”此段文字说的是徐之才被俘之事,与《徐之才传》记载相同。
  墓志又载,徐之才入北后,“编籍高平”,并被授予向朝廷举荐本地人才的“兖州大中正”职位。这与《徐之才传》“以之才附籍兖州,即是本属,遂奏附除刺史”及《大唐鲁王故友汉王府故司马徐君墓志铭并序》“君讳謩,字师謩,兖州高平人……祖之才,尚书令西阳郡王”的记载相应。此“高平”指兖州所辖高平郡。唐敏等编《山东省古地名辞典》:“刘宋永初元年(420)废晋高平国,改置高平郡,属兖州。治高平,领高平、方与、金乡、巨野、平阳、亢父六县。后魏将巨野、亢父两县划入任城郡。高齐天宝七年(556)移高平郡治任城(任城郡移治鲁县)。”[25]
  徐謩葬于兖州任城县黄山乡定丘里范山之右,但在隋代之前,徐氏所居之地却属金乡县。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二十九·大鼎山前十八冢,末末东头范巨卿》:“范山,在嘉祥县南,相传范巨卿家其下,巨卿墓在大鼎山前,距此山十里,今湮没,墓碑移至州学内。”[26]《魏书·地形志》:“金乡后汉属山阳,晋属(高平国)。有金乡山、范巨卿冢碑。”[27]《徐之范墓志》:“开皇四年岁在甲辰十二月乙丑朔二日庚寅,还葬金乡县都乡节义里英山之西。”故张太素《齐书》语:“徐之才,字士茂,高平金乡人也。”
  3.5 “编籍高平”缘由之推测
  徐之才、徐之范兄弟定居金乡,可能与其叔祖徐謇有关。据《北史·徐謇传》记载,徐謇亦是被北人捕获的,“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东阳获之,表送京师”;后因“救摄危笃之功”,被封为“金乡县伯”。徐謇很可能在致仕后,即以封地金乡为归宿地。北朝时期的申道生,就是因晋封“金乡县侯”,而“子孙家焉”的[28]。
  3.6 关于“东海”
  对于《南史·张邵传》提到的“东海徐文伯”,其他相关文献并未论及。周一良先生认为,“疑《南史》‘东海徐文伯’之‘海’字乃‘莞’字之误。东莞、东海非一事,东海侨于京口,属南徐州晋陵郡;东莞徐氏亦有家于京口者,文伯一支则居丹阳,属扬州,不可牵合为一”[29]。笔者亦认为,《南史》记载应属于讹误,“海”除了可能为“莞”字之误外,还可能为“阳”字之讹,《南齐书》:“时东阳徐嗣,医术妙。”■
  参考文献
  [1][13]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2](唐)李百药.北齐书·徐之才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
  [3](唐)李延寿.北史·徐之才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唐)李延寿.北史·徐謇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唐)李延寿.南史·张邵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14](唐)林宝撰.元和姓纂[M].岑仲勉,校记.北京:中华书局,1994.
  [7](宋)张杲.医说[M].王旭光,张宏,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8](清)陈开虞.江宁府志·人物传·方技[M].清康熙七年(1668)刻本.
  [9][10]临沂地区卫生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临沂分会.临沂地区中医药志[M].1982.
  [11][12]李恒法,解华英.济宁历代墓志铭[M].济南:齐鲁书社,2011.
  [15]陈彭年,丘雍.大宋重修广韵[M].1008.
  [16][29]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7]唐敏等.山东省古地名辞典[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
  [18]段木干.中外地名大辞典[M].北京:人文出版社,1981.
  [19](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褚渊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0][27](北齐)魏收.魏书·地形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1](清)王天秀.金乡县志[M].(清)孙巽,纂.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
  [22]宁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宁夏百科全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23](清)钱仪吉.三国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4](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72.
  [25]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6]王树山.古今俗语集成(第一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8]侯旭东.北魏申洪之墓志考释[M]//吉林大学感知研究所.“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利用Ca和碳质孕育对Mg3%Al合金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并研究了Fe及其Fe的添加顺序对细化效果的影响。与碳质孕育相比,Ca和碳复合孕育后的晶粒细化效果更为显著,Fe及其添加顺序对
<正>德国Sedo公司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全球第一家使用控制器来控制染色机的企业,其研发产品是从印染的预处理到后整理的全流程管理系统。有人说印染行业已是夕阳产业,作为S
摘 要:2016年5~8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江库区消落区淅川葛家沟墓地进行了文物钻探和发掘,清理出战国中期至东汉初年墓葬79座。其中有7座墓葬存在毁器葬现象,反映出丧葬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表现了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对生命与死亡的认知与信仰。  关键词:淅川;葛家沟;战国、秦汉墓地;毁器葬  葛家沟墓地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仓房镇磊山村葛家沟组、丹江水库西岸。墓地位于葛家沟村南部,海拔
对各种异纤分检机的技术水平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指出异纤分检机的技术突破点,及对用户选型提供参考。
介绍特种纤维后纺线采用交流变频调速同步的两种方案:即用电阻、电位器实现的同步方案和PROFIBUS现场总线实现的同步方案,这两种方案均已得到成功,可供用户选用。
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法在非织造布设备研发过程中解决各类问题的例子。得出的结论是有限元分析法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与设计过程同步的试验验证方法,既能有利于加快设计开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