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小搜微法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材不怕“小”,而且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让文章鲜活之途。多少作家的小品文写的都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或笃实,或闲适,或渊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要求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波逐流。
  为什么?
  两个人都一把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为什么还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岁了,但眼不昏、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活。大她三岁的爷爷却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奶奶每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走到他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只是在藤椅上睡熟了。奶奶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他都不理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和她说话?那她为什么只是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然后才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姿态洒在奶奶身上,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可以了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奶奶每每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住嘴,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布满皱纹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然后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着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我才心安。”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
  你在,就心安。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我所爱的人,我所惦念的人,必须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得到的地方,好好地活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子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点评】此文贵在叙写日常生活小事,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澎湃的内心波澜,读来意味无穷!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孙女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查”,结果“侦查”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
其他文献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世时,作家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刘墉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八宝饭有糖又有饭。”梁
期刊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  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  行人经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  森林露出亲切的眼光对人注视。  仿佛远远传来一些悠长的回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统一体,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样茫无边际,  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  有些芳香新鲜得像儿童肌肤一样,  柔和得像双簧管,绿油油像牧场,  ——另外一些,腐朽、丰富、得意扬扬,  具有一种无限物的扩展力量, 
期刊
蜉蝣,一种生长于山区溪流中的细小水生物。蜉蝣羽翼微红、透明、轻盈。蜉蝣,日出而生,日落而殁,在激流中蜕皮后飞出水面,在阳光下完成爱情与延续后代的使命。  短短不到一昼的时间里,它经历了生命的所有美好和痛苦,带着疲惫,安静地走向死亡。  两千多年前,《诗经》为它这样唱道: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說
期刊
一桌一椅一卷书,一灯一人一盏茶。推窗以观一帘春,斜眠枕靠一墨香。在书香墨海中,文人会做些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了。于是在这些小小的书斋中,诞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著,如《聊斋志异》。  【老学庵】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  老学庵是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自己的书斋所命的名字,以示自己活到老学到老之心。他还赋有诗《老学庵》一首:  老学衡茅底
期刊
【名人简介】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如果你是没有感情的人,那就不要写作  我的很多文章是多年前写的。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小朋友看我的文章。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不像歌星和演员,马上就能得到别人的掌声,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  好作品不是文
期刊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俗称考纲)关于作文的考查要求在表述上没有变化,有变化的只是典型题示例(考纲中去掉了哪种典型题,新增了哪种典型题,可能暗含了命题的新动向)。在2016年的考纲中,关于作文的考查的宏观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具体要求分为基础与发展两个等级共十个考查点。在网络上,对这十个考查点进行解读的文章如恒河沙数,同学们可以找来做参考。具有共性的话语本文不再过多重复,笔者拟结
期刊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运用此法选剪材料时应该注意五点。  一、选例典型,叙例恰当。  要选真实的事例,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的事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先后顺序,合理安排。  如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今到古,
期刊
【名师简介】江虹,语文教学法研究生,江苏省扬州中学语文教师,拥有多年的高三一线教学经验,专注教学研究与试题研究,多篇論文发表、获奖。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余秋雨  【审题立意】  材料选自余秋雨的散文《笔墨祭》:“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
期刊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作品取料。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便可积累起丰富的材料。将这些材料应用到作文中去,便是撷英取华了。  痛是屈原置身于一片混沌中的清醒。他把一些痛化成长叹抛向天空,把一些痛吟成诗作流传给后世,把一些痛融入浊酒洗洁愁肠,却不能减轻心里的一丝痛。于是他带上所有的苦闷、痛楚,连同自己,一起投入汨罗江,成为汨罗江中的魂,寻求来世的解脱去了。可楚怀王依旧执迷不悟,所以百姓们仍在痛。  痛是
期刊
高考作文,命题集中,写作时间短,每个考生都想把自己写作水平的峰值体现出来,再加上改卷者阅卷时间非常短,考生更希望能够给他们留下语言出彩的印象,以“秒杀”改卷者,从而获得理想分数。于是,考生纷纷向所谓的辞藻华丽靠拢。我们要清楚,对高考作文的语言要求,精练、经得起推敲必须是第一位的,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另一方面,老师提倡什么样的语言容易得高分,考生便一窝蜂地跟着学,完全不顾自己所写内容是否与语言风格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