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其发生具有突发性、流行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常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稻瘟病在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山区、丘陵地区发生重,水稻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属桂北高寒山区,由于山高水冷雾重,种植水稻更易发生稻瘟病,属广西稻瘟病发生严重的稻作区。笔者通过分析稻瘟病大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现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大发生的原因
   1. 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 品种种植单一化,使能够侵染该品种的生理小种得以大量繁殖并不断积累菌量,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大面积发病,直接导致该品种抗病性的丧失。
   2. 环境条件适宜发病 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稻瘟病大发生的直接原因,其中受温湿度、阴雨寡照的影响更大。在三江县,每年一般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这两个时期正是水稻感病的敏感期,若遇到适宜的温、湿、光条件,很快就会发病。
   3. 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上以施肥和灌水最为重要。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植株幼嫩或徒长,使得植株抗病能力减弱,病菌易侵入。同时,过量偏施氮肥可能导致水稻个体和群体失衡、郁闭,为病菌发生和繁殖营造适宜环境。播种量过多或栽插过密,稻株组织柔嫩,抗性下降,加之通风透光差,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侵染、繁殖和蔓延。而水稻不同的播栽期与发病也有关系,如播种移栽期推迟,使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恰好遇上阴雨天气,就会引起稻瘟病的严重发生。此外,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某种杀菌剂,也会造成药效降低,使病害蔓延。
   二、综合防治措施
   1. 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稻瘟病流行特点,选择适宜水稻品种,避免主栽品种单一化。鉴于目前水稻没有免疫品种和病菌生理小种的不断变化,病害流行区种植单个水稻品种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年左右为宜。目前,在三江县,两优6326、Y两优3218、泸优1256、两优1193、扬两优6号、Q优6号、中浙优1号和Y两优1号以及宜香系列杂交稻组合已高感稻瘟病,而比较抗稻瘟病的杂交稻组合有中浙优8号、Y两优302和天优3301等。
   2. 实行健身栽培 培育壮秧,适当稀插,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增加有机肥及磷、钾、硅肥用量,合理灌水和晒田,这些措施都能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和为害。特别是增施硅肥能促进稻苗发育,抑制稻瘟病发生,对叶瘟的防治效果尤其好。
   3.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病 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品种,稻田病虫草害及相关天敌,稻田水生生物群落,以及人工放养的鸭、鱼、萍等物种能够共同构成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据研究,相对于水稻常规种植,稻鱼共作生态模式可以使水稻叶瘟病情指数平均下降5.57%,穗颈瘟病情指数下降6.08%。而选择抗性遗传背景差异大和株高差异较大的品种组合,以1行优质稻(糯稻)、5行主栽稻混合间栽,能起到控病增产的作用。
   4. 抓住关键时期施药防治 感病品种在抽穗期间若生长较嫩绿,且遇阴天多雨或露多雾浓天气,叶瘟发生重,要选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分别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防治1次,药剂防治效果差的在灌浆期再防治1次;如叶瘟发生轻,禾苗生长较差,抽穗期气候干燥,可以不防治,但如遇阴天多雨,也需于破口期和齐穗期各防治1次。若喷药期间遇到阴雨天,可在药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洗衣粉等表面活性剂(增效剂)来提高药液的渗透力和附着力,只要喷药后药液干燥,即使雨淋,仍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在水稻开花期间施药,以免产生药害,影响结实。个别年份叶瘟发生轻,抽穗初期穗瘟病发生很少,但到了灌浆乳熟期发病加重。遇到这一情况时,要根据水稻生长发育情况和天气预报,从齐穗期开始隔5~7天喷1次药,连喷2~3次。
   ①保护性药剂:20%三环唑(克瘟灵)可湿性粉剂,在病菌侵染之前施用,亩用100克对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硫磺·三环唑悬浮剂,亩用100~150毫升对水45~60千克,防治稻叶瘟在初发病时喷药,防治穗颈瘟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药,连喷两次防效可达90%以上。
   ②治疗性药剂: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剂,在发病前施用,亩用100毫升对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8%噻菌灵颗粒剂,亩用量2千克,直接撒施于田水中(水深1厘米左右)即可,防治叶瘟在病害初发生前7~10天施用,防治穗瘟在抽穗前3~4周施用,此药在低温条件下也能被稻根吸收,正常发挥作用;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可防治稻瘟病,兼治叶鞘腐败病、稻秆腐菌核病,亩用100毫升对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
   ③兼具保护性和治疗性的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75~100克对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对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21.2%加收热比可湿性粉剂(热必斯与春雷霉素的复配剂),防病效果在95%以上,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首选药剂,亩用75~100克对水45~60千克,防治稻叶瘟在初发病时开始喷药,连喷2次,每次间隔5~7天,防治穗颈瘟在水稻破口期与齐穗期各喷药1次。
   ④种子处理剂:三氯异氰尿酸(简称TCCA)。使用方法:将稻种先用清水预浸12~18小时,再用三氯异氰尿酸10克对水3千克浸种1昼夜,然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若水稻育秧期发生稻瘟病,也可喷700倍药液予以防治。
   ⑤农用抗生素:2%春雷霉素液,在发病初期和已发病的田块施用效果良好,常用喷雾浓度为40~50毫克/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545500)
其他文献
分析了注射模成本的构成和分类,利用VB可视化界面特性、Access数据库和ADO、Auto CAD以及成本分组汇总法研究开发了一套模具报价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模具报价要求,提高了模具产品报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武安市地处冀南地区,西部山区核桃栽培面积大,但是产量低、品质差,生产现状与现代化栽培技术要求差距很大。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一、存在主要问题  1. 栽培规模大,但集约化程度低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武安西部山区核桃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大多以各家各户种植为基础,规划不一,管理技术水平不高,集约化程度很低。  2. 品种类型不好,果实品质差,产量低 由于核桃树苗
许多名人热心于植树,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趣闻佳话。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柳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使后,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在柳江岸种了不少柳树,并在一首自嘲诗中云:“柳州柳刺使,种柳柳江边。”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出任杭州时,率民众在西湖筑起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种上大量杨柳,这就
近几年,我国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北方地区新建了很多规模奶牛场。然而,奶牛数量虽快速增加,但与之配套的饲养管理技术却跟不上发展的需求:笔者下乡时经常看到规模奶牛场的母牛在牛棚内或运动场上生产;还常看到奶牛场主带着饲养员在运动场上给奶牛接产或助产;也常看到奶牛场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技术在接产和助产时野蛮操作,致使母牛和胎儿双双死亡。本文就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的接产、助产工作谈些个人看法,供参考。
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国家农业部下达的花生高产创建示范方的产量指标为:每万亩示范片中,设10亩高产攻关田和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量指标为:春花生380千克,夏花生320千克。10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为:春花生600千克,夏花生500千克。百亩高产攻关示范方亩产量指标为:春花生500千克,夏花生450千克。实现如此高的产量目标,需要深挖科技增产潜力,大规模地集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