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建议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li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28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一、铺垫孕伏,为新知奠定基础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让学生按顺序背诵乘积不大于12的2~6的乘法口诀。如,让学生背出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2.出示填乘法口诀的未知数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如,二( )得八、( )四得八、二( )一十、( )六十二、三( )得九、( )三得六、三( )十二。
  3.借助图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找出每个乘法算式里的另外一个因数。如,( )×2=4、3×( )=6、2×( )=10、( )×4=8、4×( )=16、3×( )=12、( )×6=24。
  4.认真看图(出示火柴棍图),独立思考,完成填空,说说想法。12÷3=□、12÷4=□,在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第一空填4,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所以12除以3得4;第二个空填3,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每4根一份,分成3份,所以12除以4得3。”
  二、自主探索,学习被除数不超过12的除法
  在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和理解除法的含义后,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主探索,了解求商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要丰富、生动,重点要突出,以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方法一:每个小朋友先分1个,还剩4个,再分1个,刚好分完,平均每人分得2个;方法二:一个小朋友分去2个,2个小朋友分去4个,3个小朋友分去6个,4个小朋友分去8个,刚好分完。用乘法计算2×4=8,口诀:二四得八。方法三:说乘法想除法。想:( )和4相乘得8?填:( )×4=8,说:( )四得八,算:8÷4=2(个)。
  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例题教学和练习训练。
  1.教学例1:(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12÷3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怎样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求商的方法。对学生想出的计算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12÷3=□,想:3和几相乘得12?3×( )=12,三(四)十二,商是4。(2)12个桃平均分级4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用哪句乘法口诀?让学生清楚计算12÷4=□时,要想:( )四十二,即:三四十二,商是3。
  2.设计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如,(1)有10朵纸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朵?(2)9个小朋友去划船,每船限坐3人,一共需要多少条船?(3)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写出除法算式后,再说说“用哪一句口诀想出商”,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借助乘除法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被除数不超过12的除法之后,教师再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教学被除数不超过36的除法,让学生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教师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设计教学情境,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引出乘法算式和相关联的两道除法算式,用乘法算除法,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例2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等信息,先解决问题“一共要栽多少棵树?”4×6=24(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解决的不同问题,并列出除法算式,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即:
  (1)有24棵树,每行栽4棵,可以栽几行?
  24÷4=□,想:4和几相乘得24,4×( )=24,口诀:四( )二十四。
  (2)有24棵树,可以栽6行,每行栽几棵?
  24÷6=□,想:几和6相乘得24,( )×6=24,口诀:( )六二十四。
  在学生进行除法计算时,要让他们充分思考、讨论,知道怎样想,怎样算,用哪句乘法口诀,真正掌握“可以栽几行”和“每行栽几课”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掌握求商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要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前提下,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完成,进而达到流畅、准确。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围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相关内容,设计适量的练习,采用有趣、灵活、直观的方法,及时复习、巩固。如,采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利用生活情境,在“开火车”“找朋友”“送信”“选玩具”“抽卡”等活动中,写乘法算式,计算积,让学生明白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商和除数相同的除外),以沟通乘除法的联系。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出商,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责任编辑:谷晓华◇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唯识学的一个基本主张是——“唯识无境”。它表明了意识之于现象世界的超越性和首要性。意识的超越性使得意识成为一个独特的科学“对象”。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