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围术期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8例,行整体护理干预。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其生活质量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运用整体护理对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围术期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68-02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咳嗽从口腔咳出,其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而肺结核又是咯血的常见病因,其发生率约为40% ~ 90%左右。肺结核大咯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窒息等而造成死亡,且常因患者心里压力大、术后处理不当等因素而影响疗效[1]。因此,本研究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围术期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给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入院的90名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患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21~73岁,平均(60.8±10.5)岁。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48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预防和护理术后并发症等。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术前护理 (1)制定护理计划:护士术前即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责任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营养状况等。(2)心理护理:护士应因人而异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应做好咯血患者的安慰工作,让其镇静下来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必要时可对严重烦躁不安的患者肌内注射地西泮,使之镇静。(3)积极做好介入术前准备:向患者讲明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消除其对手术室的恐惧感、陌生感,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此外,护士还应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准备,如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1.2.2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通过加强巡回与患者进行有关沟通,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2)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提高其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可采取术侧肢体可微弯,抬高床头30°~40°或交替任何舒适卧位,放一软枕于腹部抱压,以患者感到舒适体位为准。(3)术后安全管理:肺结核咯血的患者住院期间应与其他患者隔离,并嘱其不要随地吐痰。嘱其排菌期间不应参加社会活动,防止飞沫传播给人群,注意规律生活,纠正烟酒等不良习惯,并时刻保持最佳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3 评价标准
随访1~2个月,采用患者定期复查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和生活质量[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生活质量指标共6项,包括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评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6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临床救治肺结核大咯血的常用技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具有止血快、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其适合经
注:治疗后患者的6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比较,*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6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内科治疗无效且不宜手术的大咯血患者的救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4]。邹丽艳等[5]认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咯血的观察、救治与护理,了解介入治疗的过程及所有并发症,做到围术期的仔细观察和整体护理,以使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近远期疗效得到显著提高。本研究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且生活质量亦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术前制定护理计划,心理护理,积极做好介入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位护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高,为下一步诊疗打下基础。
总之,运用整体护理对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围术期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玉波.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94.
[2] Tam CM,L eung CC.Tuberculosis in Hong Kong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utcome[J].Hong Kong Med J,2008,9(2):83.
[3] Thorson A,Diwan VK.Gender inequalities in tuberculosis:acpects of infecti on,notification rates and compliance[J].Curr Opin,2011,7(3):165.
[3] 张清峰.全程护理服务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5):1982.
[4] 白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30.
[5] 邹丽艳,李睿懿,衣秀萍,等.促进住院肺结核病人化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0;18(6):127-128.
(收稿日期:2011-11-22)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68-02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咳嗽从口腔咳出,其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而肺结核又是咯血的常见病因,其发生率约为40% ~ 90%左右。肺结核大咯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窒息等而造成死亡,且常因患者心里压力大、术后处理不当等因素而影响疗效[1]。因此,本研究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围术期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给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入院的90名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患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21~73岁,平均(60.8±10.5)岁。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48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预防和护理术后并发症等。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术前护理 (1)制定护理计划:护士术前即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责任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营养状况等。(2)心理护理:护士应因人而异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应做好咯血患者的安慰工作,让其镇静下来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必要时可对严重烦躁不安的患者肌内注射地西泮,使之镇静。(3)积极做好介入术前准备:向患者讲明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消除其对手术室的恐惧感、陌生感,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此外,护士还应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准备,如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1.2.2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士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通过加强巡回与患者进行有关沟通,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上级医生报告。(2)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提高其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可采取术侧肢体可微弯,抬高床头30°~40°或交替任何舒适卧位,放一软枕于腹部抱压,以患者感到舒适体位为准。(3)术后安全管理:肺结核咯血的患者住院期间应与其他患者隔离,并嘱其不要随地吐痰。嘱其排菌期间不应参加社会活动,防止飞沫传播给人群,注意规律生活,纠正烟酒等不良习惯,并时刻保持最佳心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3 评价标准
随访1~2个月,采用患者定期复查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和生活质量[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生活质量指标共6项,包括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评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随访期间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6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作为临床救治肺结核大咯血的常用技术,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具有止血快、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其适合经
注:治疗后患者的6项指标均优于护理前比较,*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6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内科治疗无效且不宜手术的大咯血患者的救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4]。邹丽艳等[5]认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咯血的观察、救治与护理,了解介入治疗的过程及所有并发症,做到围术期的仔细观察和整体护理,以使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近远期疗效得到显著提高。本研究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且生活质量亦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术前制定护理计划,心理护理,积极做好介入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体位护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高,为下一步诊疗打下基础。
总之,运用整体护理对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围术期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玉波.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94.
[2] Tam CM,L eung CC.Tuberculosis in Hong Kong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utcome[J].Hong Kong Med J,2008,9(2):83.
[3] Thorson A,Diwan VK.Gender inequalities in tuberculosis:acpects of infecti on,notification rates and compliance[J].Curr Opin,2011,7(3):165.
[3] 张清峰.全程护理服务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4(5):1982.
[4] 白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30.
[5] 邹丽艳,李睿懿,衣秀萍,等.促进住院肺结核病人化疗依从性的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0;18(6):127-128.
(收稿日期:20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