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被称为“鬼节”,上中下三元又是怎样划分的?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元节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人们会举行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共同组成了“三元节”。“三元”的说法来源于古代道教。在道教中,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其中,中元节最为特殊。地官的所检重点是诸路鬼众,因此民间又流传七月十五地府开门放鬼魂的传说(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比如广东),中元节渐渐具有了“鬼节”的意味,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盂兰盆节”也在这一天,所以七月十五便成了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节日。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上中下三元是怎么划分的?

三元节的来龙去脉


  三元节早在汉代就有。
  先来说说上元节,也就是家家户户在一起吃汤圆的元宵节。
  汉代朝廷崇拜的主神,是天帝“太一”。现出土最早的创世神话《太一生水》中,太一为创世神,“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每年正月上辛夜都会在甘泉宫祭祀“太一”,这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皇帝的祭祀活动,肯定是要有排场的,每年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从黄昏开始,甘泉宫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上元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东汉佛教文化传入后,由于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每年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烧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都点灯供奉佛祖。
  至于元宵节主食“汤圆”,那要等到宋代了。上元节这天,宋代人习惯吃叫“圆子”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汤圆。
  再来说说中元节,它本来源自中国上古时代的自然信仰,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觐礼篇》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夏末秋初是即将收获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在这一天祭祀田地之神、感谢大地母亲的馈赠,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礼记·月令篇》说:“是月也(七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在收获的季节,天子还象征性地以新谷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后来,夏末秋初祭祖的活动,自上而下,从天子影响到诸侯,从诸侯影响到民间。
  起初,祭祀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最后说下元节,它是道家“水官大帝解厄旸谷帝君”的诞生日。这一天是水官一年一度的工作汇报日,他要根据对人间的考察,录奏天庭,为人解厄。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号称“谢平安”。连天庭都在为人解厄,那人间朝廷也要有样学样,于是朝廷有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出自《云笈七签》卷五十六:
  “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長养万物。”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魏晋道家则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配,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生。于是,各地纷纷建起三官庙、三官殿,三元节的习俗便从此流传于民间。

中元节的文化核心


  中元节明明是祭祀田地之神的节日,怎么后来变成了“鬼节”?
  中元节这天,天子在感谢大地母亲馈赠的同时,还去祭祀一下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这是因为中国有着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传统。早在周代,祭祖活动就已经形成定制。
  在中国文化中,逝去的祖先只是意味着逝者的另一种存在形式,《韩诗外传》记载:“鬼者,归也。”《礼记·祭义》写道:“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鬼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
  古人还认为,人的肉身才是阴气的聚集,人的精神却恰恰是阳气的律动,肉身叫“魄”(比如“体魄”一词),精神叫“魂”,魂属阳,魄属阴。灵魂脱离了阴森重浊的臭皮囊(魄),自然变得阳光灿烂、虎虎生风,“阴魂”其实恰恰是“阳魂”。于是,从宗教本能出发,中国人早就开始把死去的人“神化”,并作为祭祀敬拜的对象。
  所以,活人是可与亡灵沟通,向其祈求赐福。他们认为人死了仍可住在家中,故要设灵位;也可住在墓穴,故要选好地;更可住在阴间,故要烧物品。为了向死者表示尊敬,他们制造了许多仪俗和厚礼,使死者灵魂安心,也可荫庇子孙平安得福。他们还认为祭祀与祈祷可使孝道与宗教信仰合二为一,所以具有宗教意义的祖先灵位是与其他神像放在一起。不但早晚能看见,更是祸福与共的存在,也成为生活困难及问题祈求之处。
  儒家更是强调,孝道为人伦之本,它的具体表现就是敬亲尊祖,而对逝世亲人的尊敬则表现于祭祀,故此儒家对“生孝死祭”十分重视,因此有所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说明祭祖是孝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宗教价值。以及“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在伦理上有不忘本的深层意义。
  总之,在中国文化中,祭祀祖先是人为追溯其祖源而展现对生命本质与价值意识的一种外在形式,旨在教导人民认识诚、信、忠、敬、爱人如己、事死如生等等为人的情义。   所以,中元节的文化核心就是敬祖尽孝。
  但是,由于鬼是人变的,鬼与人之间并没有“心灵”的鸿沟。这种异质而同构的特性,使得民间文学的鬼不仅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有人的贪婪、猥琐、懒惰等缺点,影响中国人在后来容易接受道教的阴间、佛教的地狱中有恶鬼这样的概念,为中元节变成“鬼节”打下思想基础。

中元节变成“鬼节”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道教为了把救赎的思想跟中元节绑定,还特地把儒家的圣人帝舜请来做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史载,舜是黄帝的八代孙,母死后父再娶,继母生了儿子象。全家人都很不待見他,设计要把他害死,但是他屡次逃命成功,还以德报怨,仍然孝顺生父和继母。舜后来在历山耕作,在雷泽网鱼,在河滨制陶,人们追随他,他的孝举逐渐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并禅让帝位给他。
  因为道教把舜变为道教大神,而舜事亲至孝,所以中元节又叫“孝子节”。
  在中元节,纪念祖先最常见仪式是烧纸钱。据说,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因而财源滚滚来。其兄嫂见财心起,东施效颦地造起纸来,由于急功近利,结果纸质差劣,无人问津。蔡伦嫂子心生一计,自己睡在棺材里,叫家人哭得死来活去,并同时焚烧卖不出去的纸。准备好后,她趁邻居过来慰问时,忽然从棺材里醒过来,说自己本已到阴间受尽折磨,后来家人烧了纸给她,这些纸到了阴间,成了纸钱,她因此免受折磨,更赎回了性命,返回阳间。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都知道烧冥纸给死去的人,可以让他们在阴间有个钱傍身,可以穿得暖、吃得饱。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业营销案例,但这里蕴含了道教的重要理念:人出生时借了笔钱,过世时往生者的亲戚得还钱。至于烧的钱是纸钱,那就明显是造纸术发明之后的事情了。
  后来佛教传入,将盂兰盆节跟中元节进行融合。传说盂兰盆节因“目连救母”而生,故事有许多版本,目前流传最广的大概是这一版本:
  目犍连得到神通后,却看见自己的母亲因为生前做了坏事而在饿鬼道受苦,为了拯救母亲,他求助于佛陀,佛陀便教他念 “盂兰经”,“盂兰”即倒悬的意思,可以救母亲倒悬之苦。只要一念此经,四方诸神都会前来,共同拯救其母。
  他的母亲被救出鬼门关时,所有鬼魂都随之而出,因此得通过咒文念佛把祭拜的贡品转化成食品,让饿鬼们饱食一顿,安心回去。
  佛教借中元节将印度的地狱概念带到中国,并把钱变成功德,通过仪式转化成送给祖先的东西。而道教后来也进行类似仪式,戴上佛教帽,念咒文(梵文),打手印,佛道相互影响,难分清楚。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元节变成了糅合儒、佛、道三教因素而创造的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三教融合的典型例证。
  也正因如此,民间逐渐将中元节这一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
  这些民间信仰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被现代人所淡忘。抛开民间的鬼神传说,我们反而可以回到中元节的初衷——缅怀祖先,借由这一天,表达对过往亲人的思念,将最初的“仁孝”来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其他文献
近期,超前点播再度引发争议。  8月26日,上海市消保委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点名批评腾讯视频的电视剧《扫黑风暴》超前点播模式,其中“按顺序解锁观看”涉嫌捆绑销售,漠视消费者选择权。  《扫黑风暴》是一部由孙红雷、张艺兴、刘奕君主演的刑侦剧,由腾讯视频独家播出,《扫黑风暴》线上播放渠道刚刚开放6小时就收获了破亿的播放量,目前在腾讯视频播放量达37亿次,一直位列腾讯视频热搜总榜第一名。其微博话题阅读量超
5G手机年底密集发布 手机厂商明年全面押注5G  近日,包括OPPO、华为、小米在内的多个手机厂商均选择在本月发布5G手机。记者了解到,5G手机已成为手机厂商明年的主要策略。目前临近年末,有机构预计今年手机行业出货量仍将处于下滑状态,而其中唯一快速增长的5G手机出货量也成为手机厂商“押宝”的重点领域。  目前,中兴、小米均提出明年将推出至少10款5G手机,Vivo至少推出5款5G机型,有产业链消息
夏燕平的记忆里,有一座“宏伟”的老房子,半个世纪过去了,它还在那里,似乎永远不会消失。  在老家的村子里,童年的夏燕平每天推开卧室的窗户,就可以看到这座徽派建筑。那是一个大户人家,房子像有灵魂一样吸引着他,可从四五岁时大人们就发出警告,那是危房不能靠近。几十年来,房子一直有人居住,也伴随着夏燕平的成长,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被拆除。“它没有毁于自然的侵蚀,而是被无情地拆掉了,当时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打
“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幕后推手被判5年。”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报道,被告人蔡某某自行开发“星援”APP,通过截取微博服务器中对应账号的数据,使用与截取数据相同的网络数据格式向该服务器提交数据并交互,从而实现“刷流量”,非法获利近800万元。蔡某某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一审获刑五年。  有些术语相对专业,说白了,这款APP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批量刷转发、评论等数据。粉丝充钱开通会员后,通过该
有人说,灾难是人性最好的照妖镜。  是人是鬼,一照便知。 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抗疫戰”中,最令人恶心的一幕,莫过于那些趁机提高物价,发“国难财”的黑心商家们。 十副口罩850元?一颗白菜63元?  “没有比金钱更能腐蚀人心的了。” 雨果的这句名言,放在这些人身上,真的充满了讽刺意味。  可就在这样的对比下,国学君却因为一个并不起眼的热搜,暖化了整颗心。 从疫情爆发,她时刻关注,微博上的信息全是暖心
“深圳落户门槛提高了,我户口价值应该提升了”。每次深圳出政策,张萌都会发信息来聊两句,有时是下班时分,有时是深夜。  这一次,张萌的文字中没有喜悦,略多了一丝自嘲。  毕业至今,张萌一直将深圳买房列为人生的重要目标,有了房子,在深圳算是站稳脚跟。房子像是成为一个真正深圳人的一张身份证明,可7年过去了,张萌依旧没有拿到这张证明。  近期深圳连续发布调控政策,规范中介行为、收紧落户政策、新房二手房联动
43部影片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集结播出,人们对线上观影的热度不亚于大银幕,今年春节,《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院线电影连创票房新高,与此同时,观众也迎来了首个“网络电影春节档”。3月5日,广电总局公布了2021年1月份重点网络影视剧规划备案情况,其中通过规划备案的网络电影456部,是去年同期的213%。数据显示,我国有8亿多网民,每年出品微电影2万多部,网络电影剧集约5000多部,短视
2003年11月22日,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郑州繁华的街头,尘封数百年的服饰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后来这一天被汉服爱好者定为汉服出行日。  十余年前,穿著“奇装异服”的王乐天在人群中尚属另类;而在今天,不管是在校园、闹市,还是在景区、博物馆,衣袂飘飘、束发佩环的汉服爱好者,已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线。  汉服,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潮流。而今年汉服市场格外火爆,在菏泽曹县,这个拥有全国三分之一汉服销售市场
前不久,上流君研究了一下国内几所“委屈”的985学校,不少211院校的朋友在评论区直呼“更委屈”。  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top3的有五所,top5的有十所。既然实力都差不多,那谁高谁低可是得争一争。但有个东西是争不了的,那就是985名校的头衔,毕竟985,真的只有39所。  这可就苦了刚好卡在985门槛上的顶尖211了,虽然它们已经有了不亚于985学校的水平,但没有985的名号,只能自嘲把自己
与活到120岁相比,他的经历更传奇!  他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修行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同时他也经历了无数常人难以置信的磨难,其中有十次都是在生死的边缘。  以下节选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难”,来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考验,共同追忆百年虚云传奇的一生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