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展示个性多向互动发展语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话题源自课文内容,又是学生校园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只是观点会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采取现场模拟、“实话实说”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个性风采,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增强竞争意识和民主意识。
  
  教学目标
  
  1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能针对课文中的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
  2 在互动交流中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正确、大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他人的支持。学习怎样真诚地、有礼貌地说服别人。
  3 树立为集体服务、关心他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揭示话题
  1 回顾课文。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我选我》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它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
  2 播放录像(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用教师叙述代替)。播放“王宁”的动漫头像,配上语言:“唉,别提了,这几天我心里烦得很。上次班里选劳动委员,我自己选自己,结果呢,有的同学鼓励我、支持我,有的同学笑话我,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听说你们班的同学特别热心帮助人,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我选我的做法到底对不对?”
  3 出示课题:我的想法(板书)。
  [设计意图:本次的口语交际话题是从本组课文《我选我》中引申出来的,所以,教学伊始,就要从课文内容入手。考虑到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本环节设计了播放录像的形式,增强新颖性和亲切感,营造愉悦的口语交际氛围。]
  
  二、小组练说,做好热身
  1 导言:看大家的样子,肯定是想帮王宁的这个忙。好,先想想你的想法是什么,意见相同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再参加“实话实说”节目现场,看谁说的理由充分,能让人接受。
  2 分组。全班分成支持队和反对队,考虑到人多,每队再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确保人人都有说的机会。还要提醒学生,要说出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最好能把理由归纳成几个小点,这样说起话来就井井有条了。
  3 练习。在组长的组织下,各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去,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一环节以热身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里互说、互助,既让学生无拘无柬地交流,又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全面性。]
  
  三、角色体验,实话实说
  1 教师主持:小朋友们,我是“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阿忆,欢迎大家来到“实话实说”节目现场。在还没有开说之前,先宣布一下现场规则:说的同学要声音响亮,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说清楚,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听的同学在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插话,更不能有不礼貌的语言和举动。最后请现场嘉宾进行评点。下面请出现场嘉宾、双方队员(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今天的“实话实说”活动现在开始!
  2 双方陈述。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小组同学的观点,并陈述理由,同一观点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补充,教师适时进行指导。之后,现场嘉宾从观点陈述、语言表达、仪态姿势等方面加以评价。
  3 现场采访。过渡:从刚才的发言来看,支持队和反对队都有自己的理由。这实际上也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完全不同。下面,我们听听其他人的意见。教师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进入“厂矿”,走进“家庭”,采访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均由现场同学扮演),听听他们的观点,尽可能地让更多同学参与交际。交流时,指导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说。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化、即时性的交际情境是实现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低年级教学尤为如此。“实话实说”的情境模拟、嘉宾评点的环节设置、现场采访的操作运用,都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仿佛进入了现实生活的场景中,进而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并在其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风采。同时,这些形式的采用,也力求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
  
  四、竞选“演说”,展示自我
  1 联系实际,引发思考。播放班委竞选录像片断,让学生进入竞选现场,感受当时的热烈场面。之后,提出问题:如果改选班委,你会不会选自己?为什么?同桌先交流一下,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 做好准备。好,愿意参加的同学真不少,下面,先进行演讲前的练习。愿意参加的同学想想自己准备竞选哪个职务,为什么要竞选,说给同桌听。不愿意参加的同学可以当竞选同学的亲友团,听听他说得怎么样,也帮他出出主意。
  3 模拟竞选,现场“演说”。指名学生上台“演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谁的理由最充分,谁说得最好。然后,各组派代表以投黄球(失败)和红球(成功)的方式,选出最佳“演说家”、最佳思路奖,并给获奖者颁奖。
  4 模拟游戏,真情劝慰。请同学们对获奖者和没有获奖者说几句话。小组议一议:对获得最佳者该怎么说;对没有获奖者,又该说些什么。再指名上台进行现场交际。
  [设计意图:从议课文中的人物行为,到谈学生自己,是教材安排的匠心所在。为此,在明白了如何发表自己看法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会不会像王宁那样做,这又是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之后,再次创设“竞选演说”、“评选最佳”等教学情境,又为学生的个性表达、乐于表达提供了平台。如此一环扣一环,保证了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五、扩展延伸,巩固提高
  1 让学生回家后,问问家长王宁的做法好不好,交流看法。
  2 向爸爸妈妈或其他小伙伴说说这堂课的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是要经过“历练”才能形成的。所以,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教学的必然延伸,也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拓宽了空间。]
其他文献
教师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堂内有限的巡视时间,促使学生一课一得,甚至多得,尽可能地给学生释疑解惑。鉴于此,教师务必在课堂巡视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关注课堂间的巡视呢?    一、点、横、竖、撇、捺——“塑身正”蕴其美学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课堂巡视,并且在巡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有效的巡视不仅能规范学生正确书写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上充斥着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而对于文章表情达意的形式几乎无暇关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离,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我认真研读教材,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习作训练有机地融进阅读教学中,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
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细细品味,“守”本身就包含了“创”,要守住业就必须不断创业。有道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社会的一切都在进步。就电脑来说,换代之快,让人应接不暇。如果创下电脑事业的企业只守着生产386,那么不管他的电脑造型如何美观,包装如何精美、豪华,相信现在的你要买电脑亦不会去抱回一台386。如此,可以想见该企业的发展方向——淘汰。唯有创新,继而生产486、586……才能守住自己的
语文教材正如教材编写者所说: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给学生的是语言习得的方法,是对语言领悟的能力,是对母语承载文化的认识和积累的途径。课文本身是单薄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局限的,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却不是教好这篇课文而已,我们要毅然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使命和文化使命,就必定要站在课文之上,站在教材之上研究我们的课堂。课堂给予学生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我们用文本启发文本的阅读,用文字对文字的
【问题思索】  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  师:“竟然”是什么意思?  生1:想不到。  师:想不到什么?  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  师:怎么轻?  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  (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师:母亲挑的担子多重?  生4:100多斤。  师:猜猜妹妹大约有多重?  生5:大约40斤。  师:
一、切入话题,激趣导入    1.新年到了,听说动物王国决定召开一个庆功宴,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动物联欢晚会的热闹场面。)  2.原来这是一个表彰有贡献的动物的大会。看到什么?请你跟大家说一说。  3.让我们来说说这些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有益的动物(出示课题),最后不仅要评出最佳表现奖,还要评出最佳听众和评点嘉宾。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演讲,听完后要抓住同学的发言进行质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体验,以升华情感。如何让朗读富有个性,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呢?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雪儿》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撷取这一课的教学片断(第四自然段)与各位同仁共享。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这一要求,结合农村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设计试图突出预设,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注重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描写的特色,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升华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无论是校级评优课,还是区级的观摩课,当学生背着手、坐得笔直的时候,他们在告诉我们:我们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随着简洁的课堂导入,顺畅而又不乏精彩的教学流程呈现眼前,赞叹之余,也不免发现其中一些转瞬即逝的微小细节,犹如“美玉上的瑕疵”,观之有些不雅,反复思考,觉得值得一提!  现仅以一年级第二册《汉字真有趣》一课为例,选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段,进行剖析:    一、老师。您在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吗    
【摘要】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的备课环节仍存在“教学目标”散乱的现象。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提出“教学点”这一概念,从单元整体教学、“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种课型以及学情(生源层次)等角度,精准地确定“教学点”,实现从“教学目标”到“教学点”的聚焦和转变,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点,统编教材,备课  长期以来,将语文课程目标错误地等同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