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金融科技发展带给全球监管者的共同命题.“破坏式创新”倒逼“试验性监管”,以英国为代表的监管沙盒与中国版“监管沙盒”——“监管试点”成为当前“试验性监管”实践的典型模式.本文在全面对比分析监管沙盒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基于金融监管行为要素构建涵盖测试空间、测试时间、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在内的“四维框架”,并据此将监管沙盒与“监管试点”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同为“试验性监管”模式,“监管试点”与监管沙盒既有相似之处,也在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主体上,“监管试点”强调持牌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金融科技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是金融科技发展带给全球监管者的共同命题.“破坏式创新”倒逼“试验性监管”,以英国为代表的监管沙盒与中国版“监管沙盒”——“监管试点”成为当前“试验性监管”实践的典型模式.本文在全面对比分析监管沙盒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基于金融监管行为要素构建涵盖测试空间、测试时间、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在内的“四维框架”,并据此将监管沙盒与“监管试点”进行系统比较.结果发现,同为“试验性监管”模式,“监管试点”与监管沙盒既有相似之处,也在参与主体、测试规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主体上,“监管试点”强调持牌经营,而监管沙盒一般激励非持牌机构测试;测试规则上,“监管试点”强调“业务普惠性”和“划定刚性底线”,而监管沙盒对“创新性”要求更为严格.据此本文进一步强调监管沙盒的适应性分析,在充分分析二者差异与监管逻辑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动我国“监管试点”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承接产业转移是地方开辟财源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究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当前,南宁市产业转移承接还存在区位优势发挥不充分、承接项目体量不够大、项目优化度不够高等问题,影响了当期财税收入及后续贡献度.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应借鉴西安、贵阳和昆明三个城市的实践经验,基于财源建设的视角紧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中国—东盟金融城等战略定位机遇,发挥区位优势精准承接产业,建立前后财税贡献度评估机制,强化税源丰富的全链条式承接产业转移,真正转变承接产业为承接财源,助力首府财税高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广、危害巨大,呈现出显著的“巨灾”特征.以政府为主的传统巨灾救助模式,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为缓解政府压力,提高救助效率,本文提出并设计了疫情巨灾保险,测算了疫情造成的损失以及疫情巨灾保险的基金规模,并构建赔付比例指标定量检验疫情巨灾保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证分析显示,疫情巨灾保险基金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应对一般和严重疫情的基金规模,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巨灾保险也可以对极端疫情发挥较为显著的损失补偿作用.对费率、投保率和政府补贴比例这三个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也为优化疫情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