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心肌梗死模型的交感神经节神经元通道特性的对比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药物注射及手术结扎两种方法制造兔心肌梗死(MI)模型,在颈上神经节(SCG)的神经元通道特性方面的研究对比。

方法

药物注射制造MI模型是利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腹部皮下注射(150 mg·kg-1·d-1,共2 d)得到。手术结扎方法是通过手术结扎左前降支完成。模型完成后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神经元的延迟整流钾通道和钠通道特性改变。

结果

对照组、ISO注射组和手术结扎组的SCG神经元延迟整流钾通道的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为80.80±22.80 pA/pF、99.89±21.50 pA/pF和115.33±16.00 pA/pF。三者的延迟整流钾通道激活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ISO注射组和手术结扎组的SCG神经元钠通道的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为-102.71±9.55 pA/pF、-144.79±24.34 pA/pF和-125.66±32.34 pA/pF。ISO注射和手术结扎均使钠通道激活曲线和失活后恢复曲线显著左移,但对失活曲线没有显著性影响。

结论

通过ISO注射和手术结扎方式得到的两种MI模型,对SCG神经元通道特性的影响是一致的。因此,在进行MI后交感神经节神经元通道特性的研究时两种方法都是可靠的选择。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建立通用型荧光探针用于不同成熟型微RNA的定量检测。方法基于茎环法发明者发明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茎环框架,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在其茎环框架内部设计了一通用的荧光探针及不同的引物对。采用以上探针和引物对对hsa-miR-143-3p,hsa-miR-145-5p,hsa-miR-124-3p,hsa-miR-339-5p,hsa-miR-361-5p,hsa-miR-42
目的探索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血脑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剔除死亡),假手术组、模型组、胡黄连苷Ⅱ治疗组、夹竹桃麻素阳性对照药物组、胡黄连苷Ⅱ与夹竹桃麻素共同作用组,每组25只大鼠。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ELISA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O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