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失眠症患者无意识与有意识信息加工特点

来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患者大脑无意识与有意识信息加工特点。方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组,36例)以及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6例)进行失配性负波(MMN)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失眠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失眠组MMN及P300波幅明显降低,P300潜伏期延迟(P〈0.01或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SQI评分与P300潜伏期、波幅显著相关(P〈0.01或P〈0.05)。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无意识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干扰信
其他文献
1病例患者,女性,29岁,已婚,农民。因不语不动、间或不认人2年,再次发作1 d于2008年9月16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顺产一男婴,3 d后孩子夭折,患者出现不语不动,发呆,间或不认识人,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水平及利培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
目的:评价开郁宁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49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开郁宁组(75例)和安慰剂组(74例),疗程6周。以治疗前
我们对度洛西汀(商品名:优必罗)与艾司西酞普兰(商品名:百洛特)治疗女性抑郁症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度洛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门
抑郁症、睡眠改变及认知功能损伤间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认知功能损伤是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损害及复发的重要因素;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改变具有入睡困难、睡眠持续性差、总睡眠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及其一级亲属78名完成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词汇测验(VS)、多维记忆评估量表的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能够给来访者提供近似真实的、可以沉浸和交互作用的虚拟环境。近年来,VR技术已被用于精神心理问题治疗的新技术研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