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玉米苗期经常受到黏虫的危害,黏虫又称剃枝虫、五花虫等,黏虫可在苗期危害幼苗,并可在后期食叶片,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害虫,黏虫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但不能正常越冬,每年春季的2、3月份在南方度过冬天的黏虫成虫,便成群结队千里迢迢的迁往北方。第一代数量少,主要危害冬小麦,麦收前后发生一代成虫,黏虫成虫白天躲藏在草垛、矮树林等处,夜晚出来活动。黏虫的成虫身体淡黄色或淡褐色,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可以使用黑光灯来杀成虫,晚上黏虫的成虫到玉米苗上产卵,多数的卵产到玉米的枯叶里、被铲除的玉米苗上以及杂草上,卵成块产下,麦收后是黏虫二代的发生期,开始危害玉米的幼苗。8月上中旬是第三代黏虫的发生,危害玉米的中后季。3龄以后的黏虫食量很大,而且对杀虫剂有很强的抗性,所以防治黏虫的关键是对未入土的小幼虫施药。为了做到这点,应注意观察,加强田间调查,在新叶出现半透明小斑点时就要防治,防治夏玉米黏虫可选用药剂,喷施40%毒死埤乳油800~1000倍液或600倍液灌根,播种时使用种衣剂拌种,对黏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玉米拔节后,前期会出现矮化植株,一种是玉米粗缩病导致的玉米矮化植株,病株明显矮于健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但是厚,上部节间短缩不能抽穗结实,造成严重减产。粗缩病是一种虫传病毒病,它的传播途径是灰飞虱,灰飞虱是一种刺吸式害虫,在危害玉米之前,春季它们先在小麦或一些禾本科杂草上生活,而这些杂草也是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当小麦收获后,灰飛虱飞到玉米田中,将粗缩病毒传给玉米。因此,靠近麦田的玉米得病多,发病重。这些灰飞虱将病毒在玉米中传播,导致病毒加重。另外一种矮化植株由于玉米矮花叶病毒导致,玉米感病后,叶片上只有叶脉是绿色的,其他部分则变成黄色,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组织变硬脆、易折断,有些品种感染矮花叶病毒后,叶尖叶缘出现紫红色条纹,矮花叶病病株后干枯,不能出穗,提前枯死。矮花叶病也是一种虫传病毒病,是由蚜虫传播的,矮花叶病毒主要是在田边的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丛上越冬,并作为主要的初期来源,由生活在这些植物上的蚜虫传给玉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都能感染病毒病,但在不同阶段它的表现症状不同,感病越早玉米受害越重。如果在生长的中后期染病,则对玉米的生长结实影响不大。防治玉米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栽种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减轻病毒病的危害,或者使之有毒但不发病。第二是减少毒源,在玉米出苗后,清除田边或者田间杂草,并结合中耕及时拔除病株,避免虫害侵染。第三是消灭两种病毒的传播媒介灰飞虱和蚜虫,在玉米出苗后,向田边和田中的杂草上喷施敌畏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
玉米其他病害还有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黑粉病、穗茎腐病、褐斑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等。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严重时造成全田一片枯黄,损失严重,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丝黑穗病和黑粉病主要危害果穗,受害果整个变成一团黑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玉米抽雄前用15%三唑酮750~1000倍液喷雾。纹枯病主要侵染叶鞘、果穗及苞叶,病菌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残株的菌丝、菌核越冬,可选用25%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以夏孢子越冬,随气流传播,重复侵染为害,可用药物扫粉防治。穗茎腐病病状因受害部位不同有明显差异,用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对茎部喷雾。粗缩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0%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玉米拔节后,前期会出现矮化植株,一种是玉米粗缩病导致的玉米矮化植株,病株明显矮于健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但是厚,上部节间短缩不能抽穗结实,造成严重减产。粗缩病是一种虫传病毒病,它的传播途径是灰飞虱,灰飞虱是一种刺吸式害虫,在危害玉米之前,春季它们先在小麦或一些禾本科杂草上生活,而这些杂草也是粗缩病的寄主植物,当小麦收获后,灰飛虱飞到玉米田中,将粗缩病毒传给玉米。因此,靠近麦田的玉米得病多,发病重。这些灰飞虱将病毒在玉米中传播,导致病毒加重。另外一种矮化植株由于玉米矮花叶病毒导致,玉米感病后,叶片上只有叶脉是绿色的,其他部分则变成黄色,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组织变硬脆、易折断,有些品种感染矮花叶病毒后,叶尖叶缘出现紫红色条纹,矮花叶病病株后干枯,不能出穗,提前枯死。矮花叶病也是一种虫传病毒病,是由蚜虫传播的,矮花叶病毒主要是在田边的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丛上越冬,并作为主要的初期来源,由生活在这些植物上的蚜虫传给玉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都能感染病毒病,但在不同阶段它的表现症状不同,感病越早玉米受害越重。如果在生长的中后期染病,则对玉米的生长结实影响不大。防治玉米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栽种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减轻病毒病的危害,或者使之有毒但不发病。第二是减少毒源,在玉米出苗后,清除田边或者田间杂草,并结合中耕及时拔除病株,避免虫害侵染。第三是消灭两种病毒的传播媒介灰飞虱和蚜虫,在玉米出苗后,向田边和田中的杂草上喷施敌畏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
玉米其他病害还有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黑粉病、穗茎腐病、褐斑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等。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严重时造成全田一片枯黄,损失严重,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丝黑穗病和黑粉病主要危害果穗,受害果整个变成一团黑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玉米抽雄前用15%三唑酮750~1000倍液喷雾。纹枯病主要侵染叶鞘、果穗及苞叶,病菌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残株的菌丝、菌核越冬,可选用25%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以夏孢子越冬,随气流传播,重复侵染为害,可用药物扫粉防治。穗茎腐病病状因受害部位不同有明显差异,用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对茎部喷雾。粗缩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0%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1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